搞定了逃走的路线,宋辞要开始规划,如何让自己合理地消失。
这是一个比较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后宫里面人虽然多,但是也不可能凭空消失个把人,还不引起任何波澜。装死的风险也比较大,谁知道他们会把尸体送到哪里去。
此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成功逃出皇宫后,如何安身立命。这一回不比之前,现在是汉朝的天下,不是乱世。长安城作为大汉的都城,管理是非常严格的。皇宫的密道只能供自己成功逃出皇宫,不能让自己直接逃离长安城。
如果真跑了出去,自己在长安城里就是一个黑户。如何能使自己不引起别人的怀疑,安全地从长安城里面跑出去,这也是非常关键的。现在的长安城,可不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能走的地方。要是一个不好引起注意,很可能就要被人抓起来审问。因此,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前,宋辞不能贸然逃跑。
自从匈奴战败的消息,传回来长安城以后,皇宫里面又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所有人都开始,日复一日重复着往昔的生活。宋辞知道,自己的时间有限。她必须赶在,南匈奴单于进京之前,安排好自己的退路。
其实,要解决逃跑之后的问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那就是钱。
说起来很可笑,在当时的汉朝,钱能解决很多问题。如果你犯罪了,只要有钱就能赎罪。如果你想当官,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官。连伺候皇帝的郎官,也可以用钱买到。这些都能用钱解决,其他就更不成问题了。无论对谁来说,这都是真理。当年要是司马迁有钱,他也不会受宫刑那种奇耻大辱了。
只要有钱,一切都不是问题。
这个道理宋辞当然懂,可惜她就是没钱。不仅她没钱,王昭君的家族也没钱。王昭君进宫那么长时间,她的家人从来就没有托人带进任何东西来。
王昭君的家境很不好。就是因为没钱,父母才把她送到宫里面。想凭着她出众的美貌,在宫里占得一席之地。然后让娘家人鸡犬升天。汉代许多权倾朝野的外戚,都是这么起家的。
可惜,王昭君不是那个性格,宋辞就更不是,他们的希望注定落空。宋辞也从来没有指望过他们。她只想着不要连累他们,以后彼此各过各的不相往来。
不能靠钱,也不能依靠王昭君的家族,宋辞能依靠的就只有自己了。为了让自己无后顾之忧,宋辞给自己想了一个办法。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她的办法,那就是甩锅。
甩锅的对象是谁,也可以一言以蔽之,莫须有之人。换句话来说,也就是也许有也许没有的人。用薛定谔的人来概括,也没毛病。
第38章 偏偏看见你
当时的长安城盗贼十分猖獗, 治安非常难治理。许多京兆尹上任之后,总要面对这个,令无数前辈非常头疼的问题。做的好的, 自然官运恒通,备受皇帝器重。做不好的, 哪天在家中暴毙而亡, 也是常有的事情。
就像那个因为爱给自己妻子画眉而名传后世的张敞, 他就是当时长安城里的打|黑高手。他靠自己这手绝技,把各路神仙治得服服帖帖, 一时名声大噪, 深受汉宣帝的重用。
长安城治安很差的事情, 宋辞也是到了这里才知道的。照理来说,一国的首都应该是治安最好的地方。可偏偏当时的长安城,就是这么邪。不仅盗贼多、流氓多,而且还经常发生轰动全国的案件。最近在宫里被谈论得最多的,也就是京城大盗的事情。
在盗贼之外, 长安城里还有一群声名卓著、脍炙人口的人,那就是游侠。汉代的游侠,大概可以和酷吏、外戚、宦官等等, 作为汉代的特产, 流传于后世。连当年司马迁写史书的时候,也要专门写游侠列传, 来对他们大书特书。游侠在当时的盛况也就可想而知。
宋辞也经常听人提起过,有些大盗真的非常厉害,甚至还曾经到皇宫里面来偷盗,到现在也没被人抓住。既然有这么厉害的人物,宋辞自然要借他们来做做文章。
于是, 宋辞就借助皇宫里面的地道,先悄悄潜出皇宫。来到长安城百姓们居住的西市后,趁着夜黑风高,宋辞在最显眼的地方留下了一句话。然后,她又去了北宫的西面,后妃们居住的桂宫,把一个青铜做的小型仙人铜像拿走。做完这些后,宋辞就心安理得地回去睡觉了。
第二天大早,宋辞在街市上留下的那句话,立刻在西市里面引起了轰动,不少百姓们都过来围观。宋辞写的也没别的,她只是仿照某位鼻子非常不灵敏的盗中元帅下了一个预告帖。预告自己会在某年某月某时在某地,借取一样物品,末尾还留下了盗圣白玉堂的名号。
那样物品,正是宋辞拿走的金铜仙人铜像。皇宫里面,这样类似的铜像有好几尊,都是不同的皇帝命人制造的。有的形制很大,有的却很小巧,宋辞拿走的,正是一座比较小巧的铜像。
可想而知,长安城里出现了这样的事情,紧接着宫内就发生了铜像被盗事件,宫里面的贵人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尤其,宋辞还特别拿的是,刘奭最宠爱的傅昭仪宫门前的铜像。
这种明目张胆的挑衅行为,可把傅昭仪气得够呛。她立马就去找了刘奭,又哭又闹,一副不找到偷盗之人不罢休的样子。刘奭也非常恼火,这样的事情居然发生在守卫森严的皇宫里面。不是明摆着没把皇家放在眼里,他这个皇帝又情何以堪。
于是,火冒三丈的刘奭,把京兆尹和负责皇宫守卫的校尉全部喊来。等他们来了后,刘奭先是把他们痛骂了一通。然后又限他们在半个月之内,把偷盗之人抓起来,不然的话就让他们通通走人。这几个人很无辜,压力也很大,长安城的安保和守卫向来都很难做。天知道,从哪个地方冒出这个什么盗圣,什么地方不好去,偏偏来皇宫。
既然皇帝都下了死命令,他们也没办法,只能调集人员全力追查。
他们焦头烂额的时候,宋辞正慢条斯理地采摘着香草,仿佛无事发生。
过了两天,宋辞又故伎重施,跑到京兆尹的府衙门口留下了预告。这一次,宋辞拿走的是长乐宫里面的翡翠镶金马鞍。第二天,消息照例传开。那些抓人的人不仅没有抓到,还让这个所谓的盗圣,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又一次成功作案。
刘奭简直要气到爆炸,他立刻罢免了京兆尹,重新换了一个。同样他也给了继任京兆尹期限,如果在限期内抓不到人,他也不用再做了。一连发生了两起轰动长安城的大案,自然引得长安城的百姓们议论纷纷。就连朝中的官员和那些平日里不可一世的皇室宗亲,也非常关注这个事件。
这个自称盗圣的白玉堂,竟然如此了得。能够在皇宫中来去自如,人家连他的影子都没摸到。要是他看上了自家的东西,那自己可就倒了霉。一时间,长安城里面稍微有钱一点的人家都人人自危,一个个纷纷加强自己家的安保工作。花重金聘请强有力的护卫来,保障自己家的人身财产安全。
引起了这样的轰动后,宋辞就暂时消停下来了。既然已经做好了铺垫,她就要为自己安排一下撤退的方案了。这些日子以来,宋辞已经做好了准备。她选择的依旧是借死遁。只不过这一次,宋辞改变了一下具体的操作方式,准备来一个死不见尸。
只要时机一成熟,宋辞就会在池边留下不慎溺水身亡的迹象,让王昭君这个人消失在池水之下。反正宫里面也不缺淹死的人,能打捞到尸体的也没几个。她在宫里无足轻重,相信没有谁会愿意花时间,去找她这个人的。
然后,自己顺势溜出北宫,再在东市上留下,要在洛城门附近偷走某一样东西的预告。
这一次的预告,预告上写的的下手时刻是正午。只要留下这个预告后,宋辞就会暂时躲在东市里面。到了白天,这个消息一定会传开。为了抓住这个盗圣,京兆尹一定会派出大批人手,在洛城门一带严阵以待。长安城的百姓,十有八九也会被吸引到洛城门附近。
为了维持那里的稳定,更为了抓到那个盗圣,京兆尹很可能会抽调附近的守卫。离落城门最近的就是厨城门,那里的守卫被抽掉的概率是最大的。自己就趁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洛城门的时候,悄悄混出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