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达说得是,不必再议,不必再议。”郭嘉深懂得什么叫作点到即止,适时的止住话题。
“夫人已经备好饭菜了。”正好在这个时候来报,唐夭那里都备好饭菜了,想吃的都赶紧吃。
“正好正好。好些日子没能尝到嫂夫人的手艺了,真怀念。”郭嘉此来更多是为吃食,怎么能让公事坏了吃饭的雅性呢。
荀攸却捅心地道:“前日你才上门,何谓好些日子?”
“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你都说前日了,那是几个秋了?”
荀攸一直以为自己已经够不要脸的了,但是和郭嘉一比还是自愧不如,拜服拜服!
郭嘉心安理得的吃得一个肚皮滚滚的归家,荀攸可不着急,待郭嘉一走,荀攸问起道:“叔叔何事?”
“此事你既然不知便不必问起。”此话落下,荀攸微微一顿,随后反应过来荀彧真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瞒着他。
“叔叔。”唤着一声叔叔,不过是想与荀彧一道分担罢了,荀彧摇摇头道:“不必如此。”
他心中自有主意,这些事不是谁都能帮得上他,能少牵扯进来一些人,对大家都好。
荀攸看了出荀彧执意不肯说,不再催促,只叮嘱荀彧一声小心。
只是郭嘉离开荀彧府上后却往司空府去了,曹操正好用完饭,听说郭嘉来了,扬声道:“让军师进来。”
郭嘉难得正色地进来,曹操招呼道:“奉孝可用饭了?”
“用过了。嘉此来有事禀明司空。”郭嘉朝曹操作一揖,极为慎重。
曹操笑道:“若为文若而来,大可不必,我知文若,一如知你,你们二人为我的左膀右臂,我又怎么会自断其臂,让旁人得利。文若或许有些不一样的想法,但我与文若的初衷是一样的,保大汉江山,令天下百姓安乐。”
不用郭嘉说话就已经知道郭嘉想说的是什么,先一步提醒郭嘉,话不必多言,该知道的他都知道。
“司空明鉴。”郭嘉此来是为荀彧而来,他相信荀彧,但更希望曹操可以和他一样的相信荀彧。
第113章 诛杀
“奉孝为我去放饵, 颇是辛苦,文若不适合参与此事, 便只能由你来。”曹操与郭嘉一番叮嘱,郭嘉道:“饵已经放了, 想必很快他们都会动。”
“打着忠汉之名, 只为排除异己, 取而代之的人, 我何必手下留情。不是所有人都是荀文若, 值得我信任,而背叛我的代价,得让他们一生一世, 永远地记住。”曹操眼中闪过精光,荀彧不过一人而已, 一个荀彧是真正的君子,更无害他的心, 他不想毁了荀彧,因为在他最难的时候,荀彧带给他希望, 也是荀彧扶着他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
看看他身边的人才,有多少是荀彧带来的, 整个颍川的世族,为他打开一个绝好的局面,接下来,他还要更上一层楼。
目光灼灼, 曹操相信荀彧,因为荀彧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君子之道,纵处于两难之境,要他不会负他。
但有一日荀彧果真对他失望,不愿意再和曹操同行,荀彧会如同当年他出现时一般,明明白白的告诉曹操。
事情的开始很突然,结束得同样突然,唐夭连着几日都看到荀彧不发一言而呆坐的样子,而外面一波又一波捉逆贼的声音,偶尔还会听到砍杀的声音,这是连证据都没有拿到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把人全都杀了吗?
唐夭听到的时候内心复杂,有很多话想说,但是想到荀彧内心的挣扎与痛苦,终还是什么话都没有问出来。
好在曹操出征在即,再闹不过也就闹个几天罢了,曹操不可能把人全都杀光,他可以杀几个人作为警告,以令他们在他出征的时候安份守己。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决战,这一战打得不易,眼看僵持不下,曹操心生退意,却是荀彧去信劝告曹操,一开始双方实力悬殊,曹操只能守而不能攻,袁绍倾巢而出都不能打倒曹操,那么证明袁绍以曹操十倍的兵力都奈何不得曹操,所以这个时候不能退,只要坚持住,找准时机必能大获全胜。
曹操听进荀彧的话,果然找准时机一击而出,最后大获全胜,趁胜追击,自此一统北方,荀家的人终于迎来了一次团圆。
荀衍早已归曹操,并得以封侯,只有荀谌一直都在冀州,为袁绍出谋划策,原以为冀州归于曹操,荀谌与荀夫人必会同来许都。
荀夫人来了,可是荀谌却带着妻儿离开,给荀夫人留话是外出游历,将来就让荀衍和荀彧侍奉荀夫人,他会照顾好妻儿,让荀夫人不必担心。
想要出去游历一事不能确定是荀谌还是蔡怡的想法,但是人已经离开,就算想追人,这个时候都不知道往哪里追。
荀夫人倒是无所谓地道:“且由着他吧,未来的事谁能知道,友若这些年一直为了照顾荀氏上下费尽心思,既然他想外出,想去看看外面的风景,就让他去吧,只要他们高兴就好。”
一如当年的豁达,只是荀夫人这些年老了许多,想是荀绲的死对她的打击甚大,此时此刻的荀夫人哪怕面对或许将来再难见到的儿子,她的心里还是有其他的想法未不可。
荀彧倒也不强求,荀谌要往哪里去,都已经为人父的人,他会知道怎么发排才是对他,对孩子们都好。
“母亲说得是。舟车劳顿,母亲还请进府。”荀彧扶着荀夫人想让她入府,一旁的荀衍道:“还是让母亲跟我住吧。”
同为兄弟,却各有府邸,荀衍可是他们家的长子,必须争得侍奉母亲的权利。
“兄长素来知道我的手艺好,且让母亲随我们吧,等我把母亲养得胖一些,到时候兄嫂想接母亲过府住多少时日都好。”还是唐夭先拿自己的特长说服人,这一点上哪一个敢不服啊。
荀衍无奈地连连点头,“说得是,弟妹的厨艺上佳,母亲才到许都只怕会水土不服,还是让弟妹费心照看。”
唐夭含笑应着,荀夫人被儿子还有儿媳抢着,内心都是高兴的,她就说她家的儿媳啊,个个都好样的。
荀彧扶着荀夫人进了屋,荀恽几个小的已经迎上来,恭敬地朝着荀夫人见礼,“拜见祖母。”
唐夭生下四个儿子,哪一个荀夫人都没见过呢,一溜下来的几个倒都有几分像荀彧,可把荀夫人给高兴坏了,连声冲他们招手道:“来来来,都来让祖母瞧瞧。”
荀恽是最年长的一个,听到话立刻第一个把荀儴抱起来,抱到荀夫人的面前,荀夫人看到这样的荀恽笑意更深了,“真是一个好长兄啊,看这懂事的。”
如此直白的夸赞,荀恽的脸都红了,“当不得祖母如此夸赞,恽儿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与父亲相比差得远了。”
“这孩子,和谁比不好,怎么跟你父亲比起来。”荀夫人的眼神里尽是这个孩子到底有多想不开的意思,竟然想跟荀彧比,真是傻了。
唐夭差点没能忍住地笑出来,附和地道:“母亲说得是,我也一直和恽儿他们说,让他们千万别事事以郎君为样,那得多累啊。”
“就是,瞧着都累,出门熏上一个半个时辰的香,坐着动都不能动一下,小时候谁家孩子看到他都怕他,就怕他又说规矩。”不得不说,若是有一样的人陪着你埋汰起来同样的人,定然是极能增进感情的。
如荀夫人好些年没见唐夭了,感觉上似乎生疏了,但是说起荀彧来,那是让她们今日能共聚一堂的人,所以便觉得那些隔阂尽都消散了。
“啊,可是父亲很香,比母亲还要香。香不好吗?”荀俣这个调皮捣蛋的,终于是听到父亲被人嫌弃的话了,迫不及待的追问,想知道是不是自家的父亲有些不好。
“好,有何不好。你不喜欢父亲香香的吗?”比起荀俣一知半解的,年长一些的荀恽却直捉住中心地反问。
荀俣想了想道:“喜欢,父亲的香最好闻,可是为什么母亲可以为父亲熏香,却不肯为孩儿熏香,让我像父亲一样也能香香的?”
说啊说的倒是控诉起唐夭来了,唐夭坦然地道:“为何要帮你熏香?”
“你是母亲。”荀俣回答,荀夫人笑了道:“母亲是不会帮你熏香的,看你母亲帮你父亲熏香,你若是想要有人帮你熏香,那便尽早娶个媳妇,一个愿意帮你熏一辈子香都不嫌麻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