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躺下后,她也很快地睡了过去。
那边厢,自宋棠和大理寺卿郭东乘走后,皇帝便负手站在窗前,一动不动地看着窗外。
没错,他很明白,将宋棠和郭东乘逼成敌对此举不甚像一个明君的作为,可是,如果不这样,他真的想不出还有更好的办法既能逼出他们的潜能又能早日破案。
说到底,在他看来,破案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破案后会否真的按照他所给出的条件处置他们,那就看那时的情况,以及他的心情了。
他并没有真的想要他们中的哪一方丧命的意思。
当然,如果迫不得已需要一方丧命或者付出极大的代价,他也不会觉得有多心疼。
反正合同上白纸黑色写得清清楚楚的呢。
只是他依然免不了有些郁闷,说不上是有点内疚还是对现实的不满。
方才,就在宋棠和郭东乘走后,范仲通对他投来意味深长的一眼,那一眼比范仲通跟他作对更让他觉得难受,可是男人的骄傲又让他开不了口问范仲通那究竟是什么意思。
眼下范仲通领命到针工局取衣服去了,他原本要继续批阅奏折的,却忽然觉得心烦意乱,索然无趣,便干脆停一停再说。
然而总归还是觉得正事要紧,于是不久后又强迫自己坐下,继续批阅奏折。
等范仲通从针工局回来时,他已将今天的奏折全部批阅完毕,正拿着一本书在看。
范仲通将皇帝的新衣小心翼翼地放在一旁的案几上,然后过来收拾桌面。
皇帝终于忍不住开口道:“方才他们离开时你朝朕投来的那一眼是什么意思?”
范仲通犹豫了一下才答道:“皇上,让人们别无选择的朝代不是一个好的朝代,那便是奴婢当时的想法、”
皇帝顿时怒气上升,但他依旧强忍着,问:“那你可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范仲通:“奴婢没有。”
皇帝一下子就炸了,猛地将手中的书朝地上一扔,道:“那你还用那样的眼神看朕?”
范仲通平静地蹲下身子去将书捡起,恭敬道:“后来奴婢想清楚了,所以没有提出半句的反对。”
见皇帝依旧一脸的怒气,他忙给皇帝倒了一杯茶,恭敬地放到皇帝的身边,说:“生气伤身,望皇上息怒。”
皇帝扭开身子,不答话。
范仲通赶忙跪下,道:“奴婢错了,请皇上原谅。奴婢明白皇上也是迫不得已才出此策。”
皇帝的脸色才转晴,转过身子来看向他,道:“陪朕去闻馨宫走走吧。”
范仲通忙说:“诺。”
快步地跟了上去。
皇后祝睿蘅所在的宫殿叫闻馨宫,坐落在距离英华殿不到三里远的地方,所以皇帝很快便到了。
皇后祝睿蘅今年27岁,两个孩子的娘,生着一副闭月羞花之貌和柔柳般的身姿,神态举止间又有着皇后该有的威仪与端庄。
范仲通的话音刚落,她就已经出到门口,朝着皇帝盈盈行礼。
见了她,皇帝的心情莫名地变好,盯着她色若春花的脸看了半晌,然后凑近她问:“今日用的什么胭脂?”
皇后微微一笑道:“回皇上,用的是红梅胭脂,不过里面加了玫瑰、桂花、百合与橄榄油。”
皇帝:“怪不得这么好看又好闻。”
边说边拉过她的手往里走。
范仲通识趣地到一旁的屋子去等着。
进得屋内,皇帝一把脱了靴子,盘腿坐在皇后为他准备的厚垫子上,看她为自己泡茶。
皇后善于茶道,每逢看她泡茶,皇帝都觉得是一种享受。
不多久,茶泡好了,皇后亲自端来,双手奉上,道:“皇上请喝茶。”
说罢一双眼睛如秋水般脉脉含情地看向他。
这是皇帝特别爱喝的枸杞桂花茶。
皇帝俯身深深地闻了一口,懒洋洋地说:“朕累了,你喂朕罢。”
皇后看了他一眼,点点头,将茶放到跟前的茶几上,拿勺子勺起一勺,细心地吹冷,再喂到皇帝的口中。
此情此景,就像一个母亲在小心翼翼地喂自己的孩子般。
宫女们都抿嘴笑了。
一碗茶下肚后,皇帝说:“你给朕跳个舞罢。”
皇后顿时愣住了。
虽说皇后长了一副婀娜的身姿,但跳舞却是她的弱项,所以自进宫以来鲜少在人前跳舞。
这一点皇帝也知道。
皇后略显为难,柔声道:“您知道臣妾不善舞。”
边说边露出一副为难的神色。
皇帝今天也不知是怎么了,坚持道:“无妨,随便跳就好。”
皇后只好点头,说:“那臣妾去换套衣服。”
快步地进了里间,皇后一边让宫女帮忙换衣服一边让另一宫女赶紧去将《六十四舞》那本书给她找来。
给她换衣服的宫女便满脸担忧道:“皇后,临时看书来得及么?”
皇后:“有些动作本宫尚有印象,再看看应该能记住。”
由于紧张,皇后的脸上起了薄薄的一层汗。
待宫女将《六十四舞》送到她手中时,她赶忙翻开其中一支舞的介绍来看,边看边努力地记住。
为防皇帝在外头等得不耐烦,皇后只匆匆看了一遍便出来了。
皇帝已经坐在靠背椅上,双目炯炯地看着她。
皇后朝他福了福,便轻甩水袖翩翩起舞。
果然,她的舞姿颇生硬,动作也不太到位,若不是因为她长得美,且有一种动人的神-韵,这舞蹈其实是没什么看头的。
但皇帝却很高兴,连连鼓掌,在她跳完后还赏了她一只靖国出产的冰种翡翠手镯。
第14章 张公公
见皇帝的心情转好了不少,皇后才松了一口气,换了衣服在他身旁坐下,关切地问:“皇上今日可是有什么心事?”
她爱这个男人,在她的心里,这个男人就是她的天,她的神明,她愿意为他做一切。
尽管已经成亲了十几年,每逢看到他时,她还是会像个刚陷入热恋的小女孩般害羞和紧张。
她不太确定皇帝是否爱她,毕竟后-宫妃嫔那么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皇帝在乎她。
每逢皇帝有心事想找人倾述时都会来找她,因为知道无论他说什么,她都会是最佳的听众。
对她来说,这就够了。
争宠那一套她其实不太看得上,但是如果一直表现得无欲无求,又很有可能连皇后之位都保不住,所以她自有一套拴住皇帝的心的办法,那就是主动倾听皇帝的苦恼,做皇帝的知己。
见她问,皇帝将口中的一颗炒花生米嚼碎吞下,道:“倒也说不上是心事,只是尚不知这事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罢了。”
皇后忙说:“皇上不妨说说看。”
随即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
皇帝遂跟她讲了宋棠进宫求见的事。
皇后听后由衷道:“这倒是个挺有胆识的女子。”
皇帝笑而不语,又夹了一颗花生米放进嘴里。
皇后则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的表情。
她太了解皇帝了,若是他下定决心做的事,不管别人如何劝导,他都不会改变主意的,但那位叫宋棠的女子竟然能让他破例。
因此她略作思索后说:“皇上,臣妾认为皇上此举甚妙。”
皇帝放下茶杯,看着她问:“何以见得?”
皇后:“从您方才所讲来看,那位宋姑娘显然是位有胆识又有一定查案方法的人,有她相助,破案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而大理寺这边因为有了她的制衡,无疑也会尽最大的努力来查案。两股相对的力量碰在了一起,目的却相同,这便无形中加速了案件的进度,不是一件极好的事吗?”
“再者,”她接着说,“有人主动参与查案,总归比大家袖手旁观的好,如今外头人心惶惶,百姓对朝廷也很是不满,早一日真相大白,就早一日安定民心,恢复朝廷的威望。”
虽然这些都是安慰的话,但皇帝听后还是很受落,便抓起她的一只手来亲了一口。
在皇帝看来,皇后算不上绝顶聪明的女人,但她有一个很好的心境,以及体恤他人的能力,这是特别能打动他的地方。
甚至他自己都从内心里承认,她是一个人格上比他完整的人。
她常跟他说做人无需太满,也不要太绝,有七八分就够了。他有时候为朝事所扰,看很多东西都不顺眼,对现实也颇多不满,便会想起她这句话,心情就会慢慢平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