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99)

作者:青色兔子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三人来问时,蔡琰一律笑道:“不过是秋日气燥,懒怠饮食罢了。过两日便好了。”她数到第三日上,果然刘清耐不住夜里同她讲了。

“你说这可怎么好?姑母那里来人三催四请,我称病不去,姑母竟说明日要入宫来探我了。”刘清从来没有这么操心过,“我若不跟姑母说,她再去问皇帝,更要叫皇帝把好心当成图谋不轨了。可我若要告诉她,岂不是要叫姑母寒心?况且伏寿妹妹又怎么办?哎,伏德也受了牵连。朝中那些大臣真是杞人忧天……”她虽然这样说着,但是想起跋扈将军之事,心中还是冒出一股寒气来,又想到从前何进大将军的事情。何进也是外戚,原是他召集了董卓入洛阳。

蔡琰早得了皇帝的话,便细细解劝道:“最怕误会久了,成了嫌隙,再难弥合。皇帝与伏小姐都还年幼,若非战乱之时需要人口,那班固《白虎通义》原写着‘男三十筋骨坚强,任为人父;女子二十三,肌肤丰盈,任为人母。’年纪太小了,纵有孩子,也恐怕荏弱难保。要我说,这事儿确是阳安大长公主急了些。”

刘清略感心安,犹疑道:“那我告诉姑母?会不会叫姑母与皇帝离心?”

蔡琰轻声道:“太过亲近便会失了敬重。未见得便是坏事儿。”

阳安大长公主自刘清推拒不应邀,便觉事情有异,待入宫见面后,未曾料想到刘清会转述出这样一番话来。

“好孩子,这是陛下要你同我说的?”阳安大长公主攥紧了刘清的手。

刘清忙摇头,不安道:“陛下叫我别告诉姑母,恐怕叫姑母伤心。姑母你可千万别告诉陛下。”

阳安大长公主松了口气,料想若是皇帝授意,刘清不至于要先躲避她三日,心里一面想着会有这等顾虑的朝中大臣会哪几位,一面却有些警觉,这数年间眼看着刘清与刘协一双姐弟长大,总觉得身为亲长,起居婚丧还能为两人做主,却刻意忽略了两人的身份——皇帝羽翼渐丰,日后非但皇帝的婚事不由她做主,恐怕连刘清的婚事也没有她插手的余地了。她先是感到莫名的委屈与怒意,渐渐却只剩了沮丧与疲惫。若为伏寿之事,激恼了朝中大臣,与皇帝生了嫌隙,还耽搁了亲生儿子伏德的前程——最后伏寿之事还未必能成,可就不太上算了。归根结底,是她太急了些,想要赶在皇帝亲政前,见他与伏寿完婚。皇帝十四岁,初掌权柄,怕正是恼恨旁人指手画脚之时。

至多不过三五年,皇帝总是要大婚的,以伏寿的年纪却也等得起。

阳安大长公主盘算着,到时候看皇帝的意思,以伏寿庶女出身,未必还能保得住皇后之位,然而总要在妃位之上。可惜了伏寿主持中馈之能。想到这里,阳安大长公主又有些为伏寿可惜,若不能使伏寿入宫为后,倒不如为她另择高门良婿——这当然是为了伏寿的幸福着想。若为了自家前程,总还是要伏寿入宫的。

伏寿听闻母亲入宫,忙也来相奉。她隐约知晓母亲是为何而来,明亮的眼睛里极力隐藏着羞涩之意。

阳安大长公主抚摸着女孩光滑乌黑的发,柔声道:“好孩子,在长乐宫跟着你姐姐,每日安心上课,这都是陛下安排下的先生,都是最好的。”

伏寿面上做烧,轻声应下。

“好孩子,你只管安心住下去。你们年岁都还小,日子还长。”阳安大长公主又勉励她几句,便离宫回府,斜靠在榻上,揉着发痛的头,等丈夫伏完自军中回来后,与他商讨今日所知之事。

伏寿送走了母亲,心中有些不安怅惘,却见长公主重展欢颜要带她们去濯龙园侍弄野菜。她安静得跟在长公主刘清身后,始终没有问那日的点心,是否讨得陛下喜欢。她是极有分寸的——长公主既然没有提起,她便绝不会主动问及。

伏完如今领一万人马,忙到半夜才回府,因最近朝廷——主要是皇帝的意思,要改军制,将原本的部、曲、屯都改了,暂且定为军和营,人数却也还未有定数,底下则改为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等等,便于屯田管理。

他见阳安大长公主房中还亮着灯,换了衣裳便进屋探看,道:“怎么这么晚还没歇下?”

阳安大长公主仍是斜躺着,道:“下午头痛睡了会儿,这才好些了。”她与伏完育有三子,虽另有庶出子女,却也算得半生恩爱夫妻。她便叫底下人都出去,与伏完说了长乐宫中所闻之事,又道,“哎,若照刘清所说,这羽林中郎将原是给咱们大儿的……””

伏完一面听着一面已是坐下来,思索道:“男儿自取挣功名,他真有本事,就算失了这次的羽林中郎将,来日也能赚回个将军来。”又道“难怪陛下又召回了王斌,听朝中的意思,似乎是要王斌做执金吾。”

王斌乃是当今皇帝的亲舅舅,当初被何皇后杀死的王美人的亲哥哥。往上数,那王美人与王斌的祖父曾为五官中郎将,当今皇帝继位后,追封生母为皇太后,又封舅舅王斌为都亭侯,不过一直未曾往要职上安放。

阳安大长公主悚然一惊,坐起身来,道:“那王斌可有女儿?”

伏完皱眉想着,摇头道:“这我如何得知?”

阳安大长公主反应过来,笑道:“是我糊涂了,倒来问你。改日我做一场宴会,也请一请王斌的夫人。”

伏完点头,起身道:“你既然身体不适,那我便去书房,免得扰了你歇息,明日又头痛。”他离开前抚着妻子的肩,又安慰了几句。

阳安大长公主只作困倦状,望着他离去的身影,心知他未必是回了书房,却也并不拆穿。她缓缓摇着精美的绢扇,驱散心头的躁意,男人都是如此,否则伏寿是怎么来的?也就是皇帝年纪小,翌日长成了人,既为帝王,三宫六院,岂还会有推拒之理?兴许是伏寿生得太过端方了,若是小皇帝见了那董家女儿,也许就开了窍……她慢慢阖上了眼睛,渐渐鼻息均匀,已是睡熟了。

作者有话要说:对不住,鸽了几天,实在是我那天看养的文已经够肥可以杀了,就忍不住点开了。

哎,实在是太好看了。这几天我都没睡够,净看文了。

这篇文我想平心静气耐心写,不追求更新字数了,边写边存稿,把设置好的细节都写进去。所以大家也慢慢看,完全可以学我养一养再杀,等存稿够了,更新节奏上来的时候,我文案喊一声,大家再来追哈。怎么说呢?这章底下发一百个红包吧,聊表歉意。

第91章

幽州, 刘备闻召赶去见公孙瓒,关羽与张飞一路相伴。

自从被袁绍收拾了一场,退守易县堡垒群后, 公孙瓒的精神状态就有些不太稳定, 总是疑神疑鬼, 政令也时有反复。

刘备突然被传唤,不免心中忐忑,在城门等入内时,正与两位弟弟低语,却见路边捡柴的孩童结队唱着歌谣走过。

那歌唱道:燕南垂, 赵北际, 中央不合大如砺, 唯有此中可避世。

关羽嘿了一声, 刘备却是低叹。

张飞左右看看两位哥哥,问道:“他们这是唱什么?”

刘备低声道:“那是说有人在此处, 据重兵,起高楼, 以待天下之变。”

张飞了然,道:“那说的不就是……”

刘备忙“嘘”了一声, 看一眼守城的兵, 顺势望向远处那层层叠叠的堡垒, 层层堡垒之间又以许多道深深的堑沟分隔,以阻挡来犯敌人的大型攻城车。他与关张二人过了城门排查,一路往堡垒群最中心处而去, 那里便是公孙瓒的居所。

那是一座高逾十丈的巨型堡垒,可防火攻的铁门森冷得嵌在城墙之中,非堡内人的命令, 不会轻易打开。城墙高处黑洞洞的箭楼里,不知有多少控弦之士,日夜守护。

关羽叹道:“除非天塌地陷,袁绍再攻不破此处。就算他能将外面的堑沟填平,突进到此处,也会被头顶的箭雨滚石歼灭。”

里面得了命令,打开铁门,却只许刘备一人入内。

刘备解了佩剑,将马留给两位弟弟,跟随兵士入了堡垒,却见里面还有一道门,这道门却是连兵士都不许入内了——而且这道门也丝毫没有要打开的意思。

刘备便在门外道:“将军,是我。”初时低声不应,渐而高声,却听里面猛地响起妇人之声,那女子声量洪亮,刘备不防,倒是吓了一跳。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