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4)

作者:青色兔子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诗以夫妇书信往返的口吻,借秦修长城的旧事,来表现徭役沉重之下民众的悲苦。若是寻常人看了也就罢了,刘协上一世却当真亲历过大起徭役、修骊山墓、造北长城的秦二世初年,因此读来更有一番感慨。

刘协放下竹简,只觉胸中悲苦,叹道:“这陈琳不愧为建安七子之一,朕真想见他一面。”有如此才情,也难怪这陈琳后来写《为袁绍檄豫州文》,能把曹操气得头风之症发作。

却不知陈琳此刻正在袁绍府上,因为皇帝对西园八校尉突然的召见,而大伤脑筋。

“陛下年幼,怎会深夜召见我们八校尉?”袁绍在屋子里来回踱步,攥紧的双拳骨节青白,当着屋子里的心腹,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恐怕这是董卓要效仿宦官之计。”

就在不久之前,宦官与外戚争权,众宦官趁国舅何进大将军入宫,突然起事,将何进斩杀。

袁绍越想越觉得这个猜测有道理,“我数日前因废立之事,曾与董卓有过争执,至于拔刀。这人心性残忍,必然容不得我,恐怕要害我性命。纵然打着陛下召见的名号,我却也不能走这一趟。”

一旁八校尉之一淳于琼道:“若果真是董卓要加害于本初(袁绍字),为何又一同召见了其余四位校尉呢?”

“仲简(淳于琼)想得简单了。恐怕那董卓正是要以此迷惑本初,骗得本初入宫,再行非常之举。”陈琳一直静听,此刻才说出自己的见解。他原是大将军何进的主簿,当初何进为诛宦官而召董卓等边将入洛阳,他当时就曾劝阻,然而何进不听,最终何进事败被杀,而董卓悍然入京。见袁绍与董卓不合,陈琳便转入了袁绍门下。

“孔璋(陈琳字)所言甚是。”袁绍叹了口气,心事重重,道:“如今董卓猖狂,我既已得罪了他,在这洛阳城中,万事都要小心为上。”

淳于琼听他们讨论半天也没出个法子,忍耐不得,直接道:“既然是董卓不怀好意,咱们便都不去了呗。”

“仲简又想得简单了。”陈琳不慌不忙道:“若你们两人都不去,万一当真是陛下召见呢?就算是董卓设计,咱们总得有人去一探究竟,看他究竟想做什么。”

袁绍目光落在淳于琼身上,恳切道:“仲简,那董卓就算要下手,也是冲着我来的。只要我还在,他便不敢对你们如何。你替我走这一趟——你不要怕,我这便派人去告诉曹阿瞒等人,叫他们也一同应召入宫。”

淳于琼:……不要以为你是袁本初我就不好X你爸爸啊!

淳于琼左右望望,见不管是陈琳还是逢纪,在座的袁绍心腹都冲他投来恳切逼迫的目光——兄弟就是你了!总不能让大哥涉险呐!

淳于琼死了推脱的心,应召入宫。

未央宫中,刘协静坐等候,不知所召见的五名校尉中,有几人会应召,又有几人会逃亡。他自然希望五名校尉都能应召。今时的校尉地位仅次于将军,将军未必有自己的军队,校尉却有。

兵权,很重要。

当初董卓方入洛阳时,只有三五千兵马,担心不能叫众人折服,于是派士兵天黑摸出城去,天亮再大张旗鼓返回。当时何进部下骑都尉鲍信在外募兵归来,曾经劝袁绍,趁着董卓兵马初至疲敝而袭之。然而袁绍不敢发兵。而洛阳城中诸君都以为是董卓驻守在西边的兵马赶到了,等到何进旧部归附,吕布投诚杀丁原等事发生后,洛阳城中便无人能与董卓抗衡了。

国都之中没有人能与董卓抗衡,于是有识之士便四散而逃,于外募兵,渐成大争之世,终有三国鼎立。

刘协一遍遍抚摸着竹简上的字痕,要这颗少年的心沉静下来。

如果能在洛阳城中,扶持出能与董卓抗衡的势力,他为帝王,居中平衡两方势力,便能免得天下生灵涂炭了。

还活着的五名校尉之中,就连曹操都还是袁绍的附庸。

刘协捏紧了竹简,如果可以,自然是扶持袁家最为妥当。

用时趁手,弃时也容易。

然而天下岂能事事皆如人愿。

另一边,送走心腹的袁绍,再不敢久留洛阳,将朝廷所颁符节挂于东门之上,已趁夜悄然逃往冀州。

未央殿中,年幼的皇帝睫毛低垂,久候之人不至,有些无奈,他轻叹道:“看来袁本初是不会来了。”可惜袁氏满门,不日都将惨死。

曹操垂首立在阶下,见年幼的皇帝步步走近、停到了自己面前。

“你便是曹阿瞒么?”皇帝问道,童音清澈,语气却沉稳如长者。

第6章

原本的西园八校尉,如今还有五人活着。

其中袁绍称病不至,便只来了四个,分别是曹操、赵融、冯芳、淳于琼。

刘协坐在上首,目光沉沉,将四人一一看过。

为首的淳于琼,后来追随袁绍,做了与张郃齐名的大将,在官渡之战时镇守乌巢,受曹操偷袭而败,被曹军割掉了鼻子。后来曹操看到昔日同僚落得如此下场,本想赦免他。谁知许攸在旁劝说,此人日后观镜,看到鼻子被割掉,定然会记起今日的耻辱与仇恨。于是曹操便杀了淳于琼。

随后的赵融,乃是助军左校尉,后来投靠了曹操,为荡寇将军,官至光禄大夫。最出名的事情,大约是三国第一喷子祢衡对他的评价,说他“稚长(赵融字)可使监厨请客”,是嘲笑赵融腹大能吃肉,可以做监厨或是干请客吃饭的差事。此刻看去,果然见赵融是四人之中肚子最大的。

冯芳,助军右校尉,少时与蔡邕齐名,后来做了宦官曹节的女婿。他后来有个女儿,生得美,给袁术做了小妾。这么看来,他大约此后也投靠了袁氏。

刘协目光落在最后一人身上,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人是真的矮。

当然,英雄不问身高。

然而顺着前面三位高大骁勇的校尉望过去,站在最末的曹操就好似掉到了坑里。

刘协目测了一下,大约不过一米六。

姿貌不如人,却能做得一样的西园八校尉,那必然有其他过人之处。

刘协将最右的曹操从头到脚,仔仔细细看了两遍,不得不承认,除了矮,此刻从外表当真看不出曹操异于常人之处。

然而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小矮子,自东汉末年脱颖而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终成一代了不起的军事家、文学家与政|治家。因为他,他的祖父曹腾虽然是宦官,却得以被追尊为高皇帝,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正式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就连曹腾当初的对食吴氏,都被追尊为高皇后。

与之相对的,汉献帝刘协却在做了大半生傀儡皇帝之后,不得不禅让皇位给曹丕,自己也离开了都城,去封地做了山阳公,子孙传爵数代后,为胡贼所杀,山阳公国灭。

如今虽然刘协坐在上首,被尊称为“陛下”,曹操立在阶下,尚是小小校尉。

然而想到来日天地迥异,刘协焉能不心惊。

刘协起身,走过淳于琼、赵融、冯芳,停在了曹操面前,缓缓开口,问道:“你便是曹阿瞒么?”

曹操一愣,躬身道:“回陛下话,小臣曹操,小字确是阿瞒。不知陛下如何知晓?”

“君前臣名”乃是此时礼仪,小皇帝一开口却唤的臣下小字,那是极为亲切随和的举动了。因此曹操才有此一问。

刘协微微一笑,道:“朕从前听身边小黄门讲过一则你的故事。”他见曹操满面疑惑,也不卖关子,道:“说是你年少时,见宦官张让等人祸乱朝政,心中不忿,曾潜入他起居之处,意欲刺杀此贼。后来叫他察觉,派了许多人捉你,你武艺了得,挥开兵器,无人敢近身。后来朕被张让等贼人挟持、流落民间,时时想起这则故事,想着若朕能回到洛阳,定要见一见这故事里的主角。今日终于见到了。”

说起曹操行刺,总是想到刺杀董卓、孟德献刀。

实际上曹操不曾行刺过董卓,倒是年少时行刺过宦官张让。曹操从做骑督尉出身,武艺虽比不上名将,却也算得上高手。而张让派出来捉拿他的,都是些家仆,见他亮了武器,自然不敢近身。况且曹操的祖父曹腾曾为中常侍,与张让乃是一个体系的,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如今刘协用人之际,有意笼络曹操,自然言语间捧着他,倒好似曹操成了神兵天降、百人莫敌,且一颗忠心为了大汉朝廷。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