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是黄月英托冯玉转交之物,刘协微感诧异,道:“何物?”
一时冯玉的随从进殿呈上黄氏所托的物品来。
刘协见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木箱,打开来时,却见里面分了三层,每一层收出来,都是一张写了字的纸,纸上的字都一样,乃是解释易经的一句话,“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刘协比较着看这三幅字,只见最上层的是黑底白字,中层的是白底黑字,底层也是白底黑字、但是比中层的字要清晰许多。
冯玉也在一旁看着,道:“这最上面一层的字,像是拓印的。至于底下这两层的字,臣却看不出。”
刘协却是一看就明白了。
当初他在荆州的时候,曾与诸葛孔明、黄月英夫妻俩坐下谈论过三次,前两次都是有意去磨诸葛孔明的,直到第三次说透了,请得诸葛孔明出山做了荆州新刺史。这个过程中,却有一个意外之喜。那就是原本刘协与这对夫妻谈话的时候,都是拿了黄月英制造的精巧玩意作为引子,起初是黄月英自制的一种棋,后来是黄月英特制的九连环,最后一次刘协投桃报李、也带了自己的“小发明”过去。
那就是反着刻了字的木“棋子”,蘸了墨汁之后,按在纸张上,就是一个像模像样的字。
其实秦朝的时候,就已经有反着刻在木头上,然后多次印刷,制造传阅的法律条文。只是那时候的当权者从来没想过这技术推广开来,给天下读书人用。而且秦朝的时候也没有此时这样方便的纸张。
而刘协这个小小的变动,其实就是以前只能一整篇刻在木板上,然后不断印刷的模式,变成了每个字都可以拆开来。
这字“活”了。
他是想要借鉴真实历史上的活字印刷术,但目前还只能做到在木头上刻字,如果要工业化生产,应该有更合适的材料、更精密的步骤才对。
刘协当时这个主意带给黄月英夫妇,也是隐隐期盼着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出来。
现在,这结果就送到了他面前。
刘协在荆州与黄月英夫妇两人交流的那几次,别的倒也罢了,已是黄月英最得意的几样小玩意摸清楚了。此时他伸手入木箱,稍微一鼓捣,便打开了暗锁,从中又抽出来一层,这一次就放着真正的秘密所在了。
打开来看时,却见一层都是亮灿灿铜制小“棋子”,朝天那一面都是反刻了字的。这一层铜棋子,搁在一层之中。
刘协托着木抽屉,只觉沉甸甸的。
冯玉恍然大悟,笑道:“难怪这木箱这样沉。”他看皇帝方才只开出了三张纸,就知道里面必定另有玄机。
刘协笑道:“看来黄氏没你当外人。否则为了掩饰这些铜棋子的重量,她该用铜制的箱子才是。”
冯玉笑道:“依着黄夫人的性情,未必不想用铜制的箱子。”
“那又为何不用?”
冯玉笑道:“陛下怕是不清楚。如今新荆州刺史厉行节俭,自然要从夫人做起的。”
刘协想到诸葛亮与黄月英夫妻间的趣事儿,也忍不住微微一笑,拨开这些铜制的“棋子”,就见底下躺了一封黄月英亲笔写就的密信。
冯玉见状,得体道:“臣今日见了陛下,着实喜悦。请陛下准臣退下,与周都督、甘宁和蔡勋等人详论吴地剿匪之事,来日好不辜负陛下信重。”
刘协见他机灵,又看人就在自己手边,一抬手,以食指骨节轻轻敲了敲冯玉发亮的额头,笑道:“狸奴啊狸奴,你可真是个精怪。去吧。”
一时冯玉退下,刘协一面拆着信,一面问侍从,“子脩呢?去请他过来。”
原来当初黄月英从皇帝这里得了刻字“棋子”之后,在辅佐丈夫管理荆州之余,便一直在思考要怎么才能实现皇帝所说的技术——不需要读书人抄录书籍,只要字刻在这些小“棋子”上面,选不同的“棋子”组合成需要的句子、乃至篇章,便可以不断印刷出同样的文字来。待到一版书印完了,要印另一本内容不同的书,也只需要这些“字”换换次序。
黄月英本来就对这些精巧的玩意儿上心,有了想法之后很快就着手操作了。她一开始也还是用的木质材料,因皇帝拿来的也是木棋子。黄月英在各色木材上都试过之后,选定了枣木与梨木两种,因这两种木料质地最为细腻,又并不昂贵、易于获得。这中间一层的一幅字,就是用梨木刻字的“棋子”蘸了墨印出来的。只是木材蘸了墨汁,很容易受潮,一冷一热,便容易出现裂纹,不能长久使用。黄月英又考虑用别的材料,几经周折之后,这才选定了用铜。
这铜棋子,来之不易。
黄月英是先用木材刻字,翻成砂模,然后注入铜液。如此铜液凝固之后,就是方正铜版上凸出来的“字”。
用这铜活字印出来的字,非常清晰。而且铜质地稳固,寻常温度变化不会引起上面字的变动,而蘸取墨汁印刷后擦干就不会有任何影响——只要妥善保管,这是传之百年都不会坏的物件。
黄月英在信中,并没有怎么提起自己多次尝试时的辛苦,只是详细讲述了不同方法的优劣,又将铜活字的制作与使用方法一一道来。
刘协摸着这一枚又一枚的小巧铜活字,指尖轻颤。
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没有任何人能比他更清楚,指尖这些小玩意的巨大价值与威力。
此时纸张已经普及,但制书仍旧昂贵,每一本书都要一个读书人去抄写出来。普通人家哪里能读得起书?
而现在有了这铜活字,能够实现批量印刷书籍之后,读书的成本瞬间就下降了。
甚至可以朝廷来出这笔钱,造一个中央书局,分文不赚,只收取成本来印刷书籍,散给天下年轻人。
如此十年之后,原本为世家豪族所垄断的知识文化,就成为了天下人所共享的智慧。到那个时候,就可以用更进步的制度,取代此时的察举制。科举制看起来,就不再遥不可及了……
在现代那一世,刘协从来没有意识到,能够接受教育,看任何自己想学的书籍,会是一项“特权”。
如果没有造纸术的发明,如果没有印刷术的普及,如果没有衣食无忧的现实环境,读书就会成为一项极度奢侈的事情。
刘协握了一枚铜活字在手心,直到那铜活字被他握得暖了,他才从激动的情绪中平复下来。两世为帝王,世间已经很少有事情能让他感到激动了。
刘协再看向列在一旁的那三幅字,见写的都是那一句“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这是古时解释《易》中泰卦的文字,意思是说泰上坤下乾,乾坤之间,有阴阳二气交感,由此万物生生不已,故得通达;而乾为天阳,本该在上,而今在下,坤为地阴,本该在下,而今在上,象征着君王与民众上下交感,志向相通。
黄月英见识既广,又秉性聪慧,且听皇帝说过此物用处,因此也清楚,有了这铜活字,普及了书籍,皇帝的志向便可以畅通无阻传达给普通百姓了。
如此皇帝与万民志向一致,自然会天下“泰”平。
曹昂原本退下去商议从冀州、兖州调粮之事,又被传召回来,入殿就见皇帝在上首捧着一盒闪闪发亮的“铜方块”出神。他走到皇帝身边,俯首看到案上那三句字迹不同的“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微微一愣。他转而细看皇帝握在手中的“铜方块”,才看到上面有凸出来的“字”。
“这就是朕从前同你说过的‘活字’印刷。”刘协从激动中回过神来,那十几枚握得温热的铜字捧给曹昂看。
曹昂感到讶异,在皇帝的示意下,接过了这还染着皇帝体温的铜字。他从前的确听皇帝提起过,说有一种印刷书籍的办法,可以字刻在器物上,随用随取,很是方便,一旦造出来,以后人人都能买得起书。皇帝繁忙的政务间,时不时就会冒出一句来,但很快就会陷入急需解决的现实政务中——毕竟当全天下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还因为战乱饥荒而活不过而立之年的时候,读书的事情总是应该稍微往后放一放的。
“这是何人造出来的?”曹昂也为之欢喜,笑道:“陛下总是念叨着此物……”他习惯性得开始想,若是要印刷一本寻常的书籍,需要用到多少字。这样一套模具下来,又需要用多少铜,其中锻造炼制又需要多少人工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