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250)

作者:青色兔子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就是说伏德不介意的话,就一边看皇帝泡脚,一边谈事儿吧。

伏德忙道:“那臣就在旁伺候。”

刘协微微一笑,又道:“还有一事。子脩,取朕的密匣来。”一时密匣取来,他打开从底下取出一封文书,递给伏德,道:“朕知道你想问什么。给,自己看吧。”

宫人捧了热水盆入内,又退下。

伏德接了那文书,远看就见文书背面发黄,是旧物了;待到拿到手里,垂眸一看,就见母亲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

这正是当日未央殿中,刘协在质问阳安大长公主后,要她亲笔写下的伏罪书。当时阳安大长公主只道必死,卷入谋害皇帝这样的案子之中,哪怕只是一丝嫌疑,也断无可恕了。阳安大长公主在以为自己必死的情形下,担心儿子伏德等人知情后莽撞做出错事,因此诚心实意写了这伏罪书,把一切的过错都揽到了自己身上,生怕儿子因为对皇帝生出怨恨而反害了他自己。

所以此时伏德接了这份母亲亲笔手书的认罪书,连退两步,也顾不得在皇帝面前了,竟是站立不稳,跌坐在窗边的木凳上,来来回回把这份认罪书看了两遍,见母亲写着她如何与袁绍等人私下来往,如何将大将军何进的女儿养成了身边侍女菡萏,如何与先弘农王妃的母亲唐夫人相识,菡萏又如何在府中送毒物给汪雨,汪雨又如何暗害皇帝……伏罪书最后写到,她自知罪无可恕,只求体面一死。

这真是字字惊心。

伏德失魂落魄坐着,几乎握不动那一页纸,半响回过神来,见房中已经因为热水氤氲了一层水汽,痴痴开口道:“陛下,臣罪孽深重……”他发出声音来之后,才像是活了,撑着凳子站起身来,往前几步,到跟前,“噗通”一声给皇帝跪下了。

刘协早已预料到他的反应,此时温和道:“不是朕有意瞒你,而是这等大事,自然要当面同你讲。”

“是……”伏德痴痴应了。

“你父亲当日也在府中,他不告诉你,也是一片苦心。”

伏德又应了,“是。”

“你妹子伏寿在吴地,也还不知内情。朕过几日往吴地去,若是遇见她,也就告诉她。”

“是。”

刘协看一眼伏德呆呆的模样,知道这个消息对于他来说是需要时间去消化的,便道:“这事儿跟你没关系。朕心里有数。起来吧,天寒地冻的,再把膝盖跪坏了。”

伏德此时皇帝怎么说,他就怎么做,木愣愣站起身来。

刘协原是捧了一卷书在看,此时只能暂放一放,无奈道:“你且去窗边坐着,挡到朕的光了。”

“是,是。”伏德又道,僵硬着要退后,忽然又顿了,想到母亲伏罪书里最后所写,只求“体面一死”,而自从母亲入宫“修行”之后,就再没有只言片语传出来,心中一颤,低声问道:“臣母亲她……”

“姑母好好的。”刘协平静道:“等你回长安就能见到她。”

伏德退后两步,忽然又跪下来,这次却是五体伏地,给皇帝重重磕了两个头,便长跪不起。

刘协叹了口气,只能暂且中断泡脚读书的快乐时光,匆匆擦干了双脚,趿拉着鞋子走过去,笑道:“你这是做什么?朕又不曾怪你。朕不是说了吗?这事儿跟你没有关系,朕心里有数的。”

伏德顺着皇帝的力道仰头,却仍是不肯起身,已是泪流满面,泣道:“臣愧对陛下……”

一旁曹昂见状,不愿继续目睹伏德难堪之态,因此已是悄悄避了出去。

此时室内只剩了皇帝与伏德二人。

外面守着的众郎官只能看到窗户上那两个影影绰绰的身影。

伏德短短片刻,感情经历了巨大的起伏,先是被母亲这一封亲笔所写的伏罪书吓得魂飞魄散,又担心母亲已死失魂落魄,待得知皇帝宽宥后骤然放下心来,便情不自禁泪如泉涌而出。在这不知内情的一年内,伏德心中不是没有闪过对皇帝的埋怨,虽然也猜测是不是因为母亲行事触怒了皇帝在,这才将母亲接入了宫中去,否则母亲能在自己的公主府中逍遥自在,又怎么肯入宫去?但是给伏德猜测一万遍,他也不敢想母亲卷入了谋害皇帝这样的大案。而皇帝竟然还保全了母亲性命,更捂住了这样惊天的大事。

此时面对皇帝,伏德唯有感激与愧疚,跪在地上,不肯起身,泣道:“陛下天恩,臣如何能偿报?”

刘协笑道:“足见表兄对姑母诚孝。你有这份心,就已经是在偿报于朕了。”说着手上用力,到底是把伏德撑了起来。

伏德胡乱擦着眼泪,情状狼狈,哽咽道:“陛下留了臣母亲性命。臣没有旁的能报答陛下,从今而后,臣这条命就是陛下的!”

第207章

驿馆正屋内, 皇帝与南阳郡守伏德私下说话,细细长谈。

曹昂则到东厢点了灯,接着看各地举荐来的人才文书。遴选良才之事, 在河内郡与南阳郡试行后,效果还不错。后来皇帝就将这事儿交给了他和杨修。如今天下归附, 除了正常的举荐, 还有许多当地长官觉得好的人才, 也会私下写信送呈皇帝。此时天下刚刚平定,大家都想要把原本跟随自己的人推上去,所以皇帝只是稍微透了一个口风,举荐良才的信就雪花般飞来了。如果皇帝要自己看这些信件, 那从天亮看到天黑,别的什么都不用做了。所以现在这等举荐信, 都是分了三等,寻常地方官举荐人才的信, 送到长安给尚书令杨彪汇同中枢要员查阅。中等的则由卢毓与贾诩查阅。由两处选过的, 才会再统计之后送呈皇帝。而只有少数顶尖要员的举荐信,才会直接发到皇帝这里。与其他事宜一样, 往往也是先由曹昂过一遍,再向皇帝做简报。其中比较有意思的, 皇帝才会选择来亲自看一看。

不知过了多久, 门上轻轻一响, 外面有人低声道:“下官是此地驿丞秦仲, 来给大人送点心。”

曹昂仍看着文书,不甚在意,道:“进来吧。”

那名唤秦仲的驿丞小心推门进来,轻手轻脚将一盒点心搁在桌角, 看一眼已经没有一丝热气的茶盏,轻声问道:“下官给大人换壶热茶吧。”

“有劳。”曹昂又问道:“陛下那里也送过了吗?”他此时才抬头看向来人。

驿丞秦仲笑道:“陛下身边,下官还去不得。”他见曹昂抬头,忙又笑道:“大人可还识得下官?”

曹昂愣一愣,认出了他,笑道:“原来是你。”

秦仲笑道:“当初大人来南阳郡遴选良才,下到我们五里乡中,说凡是识字超过三百个的都能去见大人。下官年轻时候给别人当佃户,农闲时候送主人家的儿子去县城里上学,趴在窗户边听着学了几个字,不多不少,刚够三百的数。得了这消息,小人当时想着就算是去看看热闹呢?小人真是做梦都没想到会有今天。小人哪里比得了那些富户家正经读书的公子哥呢?就是我们老秦家往上数五代,也没有一个读书人。还是大人心善,说小人有向学之心,只是可怜以前没有条件,所以通融之下,给了小人一个驿丞随员的位子,又叮嘱小人以后要努力向学,慢慢的还能做更大的官。小人从未见过像大人这样的人物,从前四十年也从没有人教导过小人这样的话,小人当时真是痴了傻了,竟是除了哭说不出话来……”他说到当日情形,又激动起来,眼中含了泪,充满了感激之情,“小人做驿丞随员后,只怕不够尽心,辜负了大人,原本的驿丞老爷年纪大了,回乡休养去了,见小人做事勤恳,临去之前就给上头写了文书,提携小人做了驿丞。小人日日夜夜感激大人,可是从来没想过还能再见到大人——大人这样的人物,小人一辈子能见一次,便是十辈子积来的福分了。小人真是不敢想,竟能叫小人再见到大人,还能服侍大人……”他努力想要忍住不哭,“小人如今已经认得一千字了,小人一直记得大人当初说的话……不能丢了这份向学之心……”

曹昂扶他起身,温和道:“如今识得一千字了?那很好。我当初也是奉陛下旨意行事,你勤恳好学,这官职原是你应得的,不需谢我。”

秦仲擦着眼泪,道:“若不是大人伸手,小人如今还在泥地里。小人若是不谢大人,岂不是连猪狗都不如了?小人的内人在家中给大人立了长生牌位,日夜给大人一家人祈福。以后大人有什么事,但凡有用得到小人之处,只要大人一句话,刀山火海,小人也绝不推辞。”又道:“小人原想借着送点心,进来悄悄看一眼大人,也就了了心愿,谁知道一开口就停不下来,叫大人听了小人半日糊涂话,扰了您的清静,可别耽误了您的正事儿。您快忙吧。”他擦着眼泪往外走,又道:“大人要茶要水,只管说话……”便不再停留,生怕自己再占用了这位尊贵大人的时间,立时退了出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