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夫君(14)

作者:哦I明白了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晚饭时候,萧瑾能坐起来用饭了,季青瑶掐着点出来。

练了大半晌毛笔字,脖子累手腕酸,效果却不见得有多好,明天还是劳逸结合吧。

饭厅里,萧瑾坐在桌边,着一身玄色暗纹长袍,墨发披肩,整个人透着股慵懒感,望向她时,眸中眸中光亮点点,殷红薄唇翘起好看的弧度。

季青瑶仿佛被电了一下,瞬间神思清明,加快速度洗手后到桌边站定。

“抱歉,来迟了。”

她扫了眼饭桌,夹了道蘑菇鸡片,道:“这鸡肉看着嫩滑,公子尝尝。”

视线的焦点随着筷子尖转到勺子里,萧瑾的手出镜,修长好看,要是抚琴应该更美吧。

“坐下一起用吧。”

突如其来的出声如内容一样令季青瑶惊奇,忍不住抬眸与萧瑾视线相对。

眼中是明确的肯定,季青瑶心思百转,目光移向萧瑾被包裹的右手时猜想,莫非是对她出主意的嘉奖?

好吧,不管是因为什么,这个提议她很高兴接受。

面对一桌美味佳肴,季青瑶一直努力压下上翘的嘴角,但……实在是太好吃了,让她控制不住自己。

情绪是会传染的,二人同桌,在季青瑶满是食欲的干饭陪同下,萧瑾多用了半碗饭,一桌子菜被扫荡一空。

当然,不排除阿真每道菜做的份量小。

晚饭后,玄七去送食盒,季青瑶端茶倒水比前几次周道体贴多了。

萧瑾觉着有趣,一点小恩小惠就把她收买了?这么单纯,怪不得前世能把半副身家捐了出去。

“听说你在练字,我书房有字帖,选一本拿回去临摹吧。”萧瑾搁下茶盏道。

季青瑶眼睛一亮,先前连玉就提过,既然萧瑾也同意,何乐而不为。

萧瑾的书房季青瑶头一次进来,满屋书香中夹杂着淡淡的熏香味。

萧瑾随意走到窗边的矮榻坐下,道:“字帖就在书架上,时间久了不知放在何处,你自己找吧。”

能借给她就不错了,季青瑶脆声应下,对着整整一面墙的书架翻找起来。

屋里静得只闻书本翻动的悉索声,季青瑶个头低,从最底层往上找,一本本薄厚不一的书册被抽出,大致翻一下又被塞回去。

萧瑾走到跟前,细细打量了她一眼。

巴掌大的小脸略显瘦削,眉如远山,眼睫如扇,小巧的鼻子秀气可爱,唇色略显苍白,但饱满的形状弥补了不足。

从外貌来看,她与宫里的那些女子比,容色只算中上,但她的独特却是世间无二的。

找了许久,季青瑶才找到萧瑾说的字帖,“原来是放在顶上那层了,还不如从上面找起。”

那是一本名为《春林》的楷书字帖,字体秀逸圆润,很适合女子练习。

作者有话要说:这是萧瑾对季青瑶态度变化的一章,改了好几次总是不满意。

第15章 暗流涌动

翌日清晨,萧瑾去见云夫人,季青瑶跟他同往。

秋宁迎萧瑾进屋,打眼便瞧见萧瑾手上裹了绷带,关切道:“公子如何受了伤?”

季青瑶本跟在身后,一听,自己上场的机会来了,往前一步低身行礼,解释道:“都是我的错,照顾不周,失手打翻了茶盏弄伤了公子。”

萧瑾不甚在意地往里走:“秋姨放心,一点小伤,三五日便好了。”

季青瑶跟个尾巴似的,萧瑾走哪她就跟着,“公子心胸宽广,我却要将功赎罪,能代劳的我一定不推脱。”

说着她绕过秋宁,殷切地给刚坐下的萧瑾递上一盏茶。

秋宁本是老资历的宫人,言行举止皆有规矩,看不得季青瑶随意放肆的姿态。

忍不住呵斥道:“笨手笨脚,如何还能留在公子身边……”

云夫人在室内已听清原委,见秋宁训斥小姑娘,便现身打断道:“秋宁,去传饭吧。”

她看得出来,小姑娘并非奴婢,似乎对瑾儿的身份一无所知,行事颇有几分真性情。

这样纯然无害的模样,很久没见过了,又何必苛责。

秋宁陪伴云夫人日久,听她吩咐便知其意,遂按下不提出去传饭。

季青瑶见云夫人出来,上前行礼,因感觉亲切忍不住朝她笑了笑。

云夫人回之一笑,道:“你叫季青瑶,我唤你瑶瑶可好?”

气质淡雅声音柔和,季青瑶从未见过这般又美又温柔的人,忙点头同意。

云夫人问了萧瑾的伤,在两人都表示并无大碍后,也放了心。

秋宁带着人摆了一桌的饭食,天南地北的早点都有,季青瑶站在旁边给萧瑾夹菜吃,时不时地还会给云夫人推荐一二。

饭桌上的气氛因她的存在活跃许多,秋宁见云夫人多用了些,心里对季青瑶的抵触降低不少。

饭后,云夫人与萧瑾闲话家常,两人在沿着石板路边走边聊。

萧瑾主动向云夫人说了季青瑶的来历——平西侯嫡长女,因后娘苛待逃出府,在道观栖身,眼下还不知他身份。

云夫人心生感慨:“天可怜见,我看她是个体贴周到的姑娘,竟被逼得有家归不得。若将来有机会自要为她主持公道,毕竟侯府才是她的家,离家日久终归不是办法。”

萧瑾自是应承,他不会让自己看中的人被欺负的,而那些妄图谋夺他东西的人,也会好好回敬。

江南连城。

某处不起眼的小院中,三个气质各异的青年围坐桌边,桌上放着一张连城图纸。

其中最高大的青年指着图上标注县衙二字的地方,道:“世子,郡王,咱们兵分两路,陈某带人封了县衙,世子和郡王携岷州军接管连城防务。”

陈宿,岷州军将领,一日前,手持圣旨的镇国公府世子鲁言达和安郡王一同到访,要借兵肃清连城贪腐。

作为出身连城的将领,陈宿自是对连城情况一清二楚。

因着此地乃是徐家祖籍所在,徐姓可谓一方土皇帝。就连朝廷任命的官员到了此地,也要先行上门拜会。陈宿所在的陈家本也是当地望族,生生被打压地背井离乡另谋出路。

而徐家人仗着京城有太后和徐阁老,行事嚣张作威作福,不仅侵占良田剥削庄户,更是欺行霸草菅人命,闹出许多官司。

但地方官要么巴结徐家,要么不敢理会,就算闹到京城,也有徐阁老为首的徐党一派收尾。

萧瑾此举,算是直接掀了徐家老巢,从根系往外摸,誓要将徐党连根拔起,一个不留。

安郡王萧珉不过十七岁,此时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道:“皇兄说要速战速决,不可漏了消息,就以哨箭为号两下一起动手。”

鲁世子点头赞许,“我等持皇令接管城防后,立刻派人护送候补官员去县衙,梳理卷宗,拿人审讯。”

到时瓮中捉鳖,若有人敢聚众闹事抗命不遵,就地格杀以儆效尤。

三人对视一眼,心中都难掩亢奋,这次行动关系着朝堂局势,亦决定着大周朝的国运。

他们身处漩涡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能不激动。

远在川蜀之地的端王府,此时也终于收到皇帝失踪的消息。

彼时端王正饮酒取乐,见了消息,当即挥退伶人歌伎召见谋士。

书房内,端王再不掩饰,哈哈大笑,将消息传给几位谋士轮流看过。

“诸位先生,有何看法?”端王作为先帝皇子中唯一封王的,一直自视甚高,却不想先皇临死前一纸诏书,将他赶到这等蛮夷之地,路上险些病死。

跟随端王多年,谋士们自然了解其性情,先拱手道贺。

“恭喜王爷,此乃天赐良机。”

“王爷大业将成,真是可喜可贺啊!”

……

听着众人吹捧,端王满面红光,好在还没忘记正事,开口道:“有赖诸位出谋划策,才有眼下局面。萧瑾生死未卜,这紧要关头,本王远在千里之外实在不放心,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话中之意,端王是想赶赴京城,免得被别的皇室子孙摘了桃子。

虽说藩王无诏不得回京,但行刺皇帝的事都敢做了,只要能拿下至高之位,一切都好说。

谋士殷勤献策,不到半个时辰就想出了对策。

前院的动静自然瞒不过王府主母,端王妃王氏听到端王召谋士密谈,心中猜想有大事发生。

然而,她与端王貌合神离,许多事情端王都瞒着不与她说,王氏也不多打听。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