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中的朕+番外(221)

“我又不是让你杀人放火抢劫,只是想请你宴请京中文人,或是举办一下诗会、茶会,然后带上我一起而已。你为什么不答应?”苏徽发现自己果然还是和这个时代的人有代沟,能与嘉禾心有灵犀,并不意味着他就能懂其他夏朝人的想法。

“你让我邀他们一同品茶作诗,并不是因为你心中喜好风雅,而是你另有所图。你太过功利,恕我不能从命。”

“三年前你为了你的妻子,连刺杀皇帝的事情都敢做,现在居然指责我功利?”苏徽被气得苦笑不得。

杜榛板着面孔,丝毫不给情面,他对苏徽的请求不为所动,反倒问他:“你究竟是康彦徽,还是苏徽?你与陛下到底是什么关系。”

杜榛三年前听说过“康彦徽”,三年后苏徽住进荣靖府中的时候自称是“苏徽”。他曾亲眼见过苏徽与女皇调笑,也看着这个年轻人为了女皇进宫。现在他以“康彦徽”的身份拜访,身后背负着的是女皇委托的重任,这让杜榛多少有些疑惑。

苏徽无奈的看了这个清高的文人一眼,说:“你是以怎样的心情待长公主,我就是以怎样的心情待陛下。你可以为长公主豁出性命,我也能为陛下不顾生死。”

如杜榛这样沉浸于诗画的文人大多感性,闻言神色稍稍松动,“为何非要与京中文士结交?”

“不是我想与他们结交,是我想让他们与陛下结交。”苏徽端正了神情,“我想帮陛下做些什么,这种心情你应该能懂。杜榛你不入仕途专心书画是为了保护长公主,可天下不知有多少无知之人笑你拖累荣靖,无能懦弱。可是杜榛,你手中握着的不止是笔,还有文士的人脉,你难道就不想用这个为长公主做些什么吗?长公主与陛下同气连枝,你帮着陛下,便是帮长公主。”

作者有话要说:苏徽他不仅茶,他还会忽悠

研究政治史的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第213章 、(二十四)

周福寿之事是不是方延岁泄密,嘉禾一时还说不清楚,但方延岁在审讯柳玉娘一案之时偏颇杀人嫌犯是确凿的事实。嘉禾这些年做事愈发果决,确定了方延岁对她已有二心,便毫不犹豫的亲笔拟旨,免去了方延岁的官职。

这对端和八年秋的官场来说是一场不小的震动,方延岁这些年有多受嘉禾器重,群臣们看在眼里,羡在心上,现在嘉禾突然间罢免方延岁,惊吓到了不少曾与方延岁为敌、又或是与方延岁交好的臣子。

接替方延岁的人选是谁,嘉禾还未公布,群臣们悄悄的议论,却怎么也猜不透天子所想所思。

而被夺去了官袍与金印的方延岁在接旨时倒是面色平静,好似对今日这一切早有预料。只是在起身问了宣旨宦官一个问题,“我可否再见陛下一眼。”

宦官面露难色,皇帝这些年对于阉人的信任终归是不如那些女官,因此他与嘉禾走得并不近,不清楚嘉禾对这方延岁究竟是怎样一个态度,不敢讨好也不敢怠慢,只含糊说:“这得看陛下的意思。”

方延岁于是去了乾清宫,沉默的跪在了宫门前。

他并没有跪多久,董杏枝很快带着嘉禾的口谕来到了这个青年面前,“陛下让我问你一句,你这是何苦。”

方延岁答:“我有话还未对陛下言明,想来陛下也有话要对我说。所以我想着,辞官之前,我总得来见陛下一眼。”

董杏枝叹息,“陛下料到了你会这样说。你随我来吧。”

嘉禾已经等了方延岁有一段时候了,被一手栽培的心腹背叛,想要释然没那么容易。方延岁进殿之后不敢抬头,由董杏枝引着走到了她面前之后,不等嘉禾发话,先行跪下,重重的叩首,额头贴在冰冷的地砖,许久都没有动一下。

嘉禾默默的看着他,过了好一会之后才说:“你且起来,收好你恭敬的嘴脸,爱护好你的双膝,等着跪拜新主。”

这样尖刻的一句话让方延岁脸色一变,“陛下既然怨恨臣,臣愿以死谢罪。”

“你这是在威胁朕么?”嘉禾恼怒的加重了语气,“你背叛朕在先,还要朕宽宏大度的饶恕你?好言好语的劝慰你?你是不是还想听朕夸你做得好,再接再厉?”说到最后嘉禾的语速控制不住的加快,若不是多年修成的涵养尚在,她几乎就要抄起手边的砚台对着方延岁砸过去。

十八、九岁的少年郎,容貌端正,气度不凡,即便是跪着的姿势都是好看的,如苍苍然的古松。过去嘉禾有多爱重这个臣子,现在看见他就有多恨,瞧着他这张脸,都觉得十分可憎。

“臣知道自己愧对陛下信任,真心求死。”方延岁的目光平无波澜,像是深沉的井。

“你知道你对不住朕,也做好了不要这条命的决心,可你并不后悔,对么?”嘉禾毕竟与这个人相处多年,眼下这个清朗俊秀的少年重臣,可以说被她一手打磨而成,她怎么可能不了解他。

方延岁再度重重的叩首,额头被撞破了皮,流下鲜红的血,如同白玉印章上的朱泥。

“周福寿之事,真是你说出去的……”嘉禾扶着桌子站了起来,胸口忽然有些闷,呼吸不自觉的沉重了起来。

“是。”

嘉禾没有再说话,只是攥紧了双手,用掌心的刺痛压抑怒火。

“那是陛下的侄儿,大夏的皇族。”方延岁说:“这世上最可靠的,莫过于是宗族血亲。上古荒蛮之时,人因血脉而结成部族,方能一步步壮大,与野兽夺食,与上苍争生机。民间说多子多福,便是希望一个家族能枝叶繁茂,相互扶持。皇族人丁寥落,陛下孤立无援,一旦遇上不测风云,便有社稷倾覆之祸。”

“你以为,朕会杀了那个孩子?你以为,你将那个孩子的存在说出去便是保护了他?”嘉禾冷笑,“方延岁,你这是要谋朝篡位!”

这是十恶不赦的大罪,犯下此罪者,九族不得免。嘉禾抛出这句话的时候,方延岁的眼眸一瞬间变得空洞,他不再说话,只是凄然的垂首。

嘉禾不打算这么放过他,她从书案后走出,来到了方延岁面前厉声质问:“你敢说你没有半点大不敬的心思?皇族、血亲?呵,君不见汉时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祸?方延岁,你不是在为了江山社稷考虑,你是对朕不满,想要用那个孩子来取代朕。又或者,你并没有推翻朕的决心和狠厉,但你希望能用那个孩子来牵制朕,让朕时时刻刻而都处在被夺位的恐惧之中,不敢肆意胡来。当然,你也是男人,你在乎姓氏的传承、阴阳之尊卑,你虽然为朕驱使,但心底里却还是渴望同性的帝王。就如同武则天年迈之时,群臣一定要让她还政于李氏一样,你不愿看着若干年后朕生下来的外姓子孙即位称帝,一定要找回周氏的后裔来坐这龙椅——方延岁,朕说的对吗?”

一连串的诘问过后,大殿寂然无声,方延岁额头上的血一滴滴的落下,他闭上眼睛,算是默认了自己的罪行。

“朕有时候真不明白你。”嘉禾如同被抽去了浑身的力气,眩晕的感觉袭来,让她几乎站不稳,只能扶着殿柱,“朕十六岁的时候选御前翰林,那时你十三岁,你是那些年轻士子中最年轻的,却也是最忠诚的。那时候绝大部分的人都因为朕是女子而心中不服,唯独你是个例外。可是现在,延岁,现在的你为什么要站在朕的对立面呢?”

方延岁却说:“陛下,臣的心意始终如一,这些年从未变过。”

他是彻头彻尾的儒生,讲究忠君爱国。无论做皇帝的是谁,他都会效忠,可如果所效忠的皇帝做出了与他的理念相悖的举措,他便会激烈的抗争,甚至不惜豁出自己的性命。这便是他的“大义”。

“行刺周福寿的那批人,是谁派出的?”嘉禾问道。

方延岁惊讶的抬头。

“不是朕。”嘉禾疲倦的答道:“朕没有精力在这种事情上与你扯谎。”

这便是这桩案子中最诡异的地方了,方延岁是下定了主意要保护周福寿的人,断然没有可能去害他,从方延岁口中知道了周福寿存在的臣子,也没道理要杀这人,最有作案嫌疑的嘉禾偏偏又否认了此事。

“所以朕要问你,你究竟将这个秘密告诉了多少人,他们中有谁是最有可能谋害周福寿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