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调(73)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崔邺出了门收起笑脸,细细琢磨着崔浩刚才说的话。

崔冕回来应该是帮崔程的。

他在崇文馆挂着虚职,万事不管,但是在朝中行走,打交道的都是文职大臣,消息来的很可靠。

他自己把自己惊出一身冷汗,崔家,莫不是……有了不臣之心……

等他进了崔老太太的院子,还在琢磨着这回事。

崔老太太正在午休,听见嬷嬷笑着招呼他:“五郎来了?”

崔邺轻声问:“祖母睡了?”

里面的老太太问:“柬之回来了?”

嬷嬷笑说:“五郎前脚进门,您就醒了。”

崔老太太身体很好,行动自如,起身看着他说:“怎么瘦了?这些时日都不见你。”

崔邺哄说:“年底南来北往的账总要处理,事情就多些。”

老太太怅然说:“你四叔说快回来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来,到时候就剩你父亲一个人在外面。”

崔邺笑说:“父亲整日的忙,就是回来了,估计也是一整日的不着家。”

老太太笑着说:“没大没小,怎能妄议尊长。小心你父亲教训你。”,笑的一脸慈爱。

崔邺哄着她:“我让人在码头上等着,若是等到了四叔,定然平安给您带回来。”

老太太笑着说:“你四叔又不是小孩子,他们兄弟几个,就数您父亲和你四叔办事最稳妥。心思也细,他们两个也最亲厚。”

崔邺心里的直觉越来越强烈。他自己都有些莫名其妙。

又想起刚才谢奚说的,老谢要是有什么作死的想法,她肯定死的透透的。

他玩笑的想,崔家要是真有什么想法,他连跑路都跑不了,也不知道谢奚会怎么想。

第61章 六十一 阿武见家长

等回了自己的院子, 院子里有些落叶,他有段时间不在这里住了,清华的家里人病了, 他放假让她回家去了。

卢氏进来时, 他正坐在院子里发呆, 卢氏生气说:“让你不听我的胡来, 院子里连个人都没有,你看看像什么话?”

崔邺要是平时定会哄哄她, 今天有些累, 只笑着招呼:“母亲坐,这会儿太阳不错, 在这里坐坐。”

卢氏事多, 见他像是有些惆怅,关切问:“怎么了?”

崔邺见她三十几岁不到四十岁的妇人, 俨然一副已过半生的样子,有些感慨,问:“母亲当初怎会嫁到崔家来?外祖当年怎会看上一个不大不小的崔家?”

卢氏怔怔的看他, 不明白他怎么会说起这个。

当年崔家确实不如卢家声名显赫。卢氏只知道父亲给她定亲前是见过崔程本人的。

她难为情的嗲怪:“怎问起这些了, 可是看上哪家的小娘子了?”

崔邺这才想起不能妄议父母, 收起心思,笑说:“有倒是有, 她有些忙,等年后再看吧。”

卢氏惊喜的问:“是哪家的小娘子,领回来我看看,我不要求门第,只要人端正,品性过得去, 我绝不阻拦你。”

崔邺抬头看着阳光,笑笑说:“年后再说吧,年底事多,我顾不上这些。”

卢氏开心的说:“生意的事早晚都一样,但是终身的事,怎能推呢。”

崔邺再三说:“年后再说吧。”

卢氏见他始终不开心,问:“可是出什么事了?”

崔邺见她身边的嬷嬷进来了,催说:“都是生意上的事,没什么打紧的。母亲有事就先去忙吧,我一会儿也要出去了。”

卢氏回头看了眼嬷嬷,起身说:“晚上回来吗?”

崔邺:“不一定,大概是不回来了,母亲有事就打发人去崇仁坊找我。”

卢氏有些失望,但是也没阻止他:“要是能回来就尽量回来,你伤还没好,我让人给你留着门,不要总这么劳累。”

崔邺笑着说:“我知道。”

卢氏走了几步,又回头说:“你舅妈说过几日来家里看我,她心细发现我咳嗽没好,非要过来看看我。”

崔邺笑笑,也不拆穿,只说:“我知道了,我到时候应该在家。”

等送走卢氏,他回房间琢磨了很久,给南北的客栈写信,尤其给阿骨勒嘱咐,注意凉州军马,以及凉州军的详细动向。

等他回了崇仁坊,谢奚还坐在大厅里听人闲扯,不同的是已经和人拼桌坐在了一起,大厅里有几个胡商正在高声闲扯,谢奚就坐在边上,听着,也不打搅。

崔邺站在门口朝她招手,谢奚正听几个胡商说到凉州以工代征,正在招人种地。

等她过去,崔邺问:“听来什么好玩的事了?”

谢奚如实说:“凉州已经招人在开荒了,你动作这么快吗?”

崔邺已经把生意和崔程共享了。他知道自己一个小商人,在河西道上做的再大,也没用,有权力才能调遣资源。

这是不得不走的一步。

他笑笑,没说话。谢奚以为他默认了,也没再说。

等上楼后,他进了书房很久都没有出来,谢奚也在看书,等快黄昏了,他才开门出来清华拿着一摞书信匆匆出去了。

谢奚问:“你忙完了?”

崔邺:“有些账还没看完,走吧,先回家吧。”

谢奚听的异样,抬头看他,见他面无异色,但是谢奚直觉他心情不好。

站在他面前,端详了片刻,抬头看着,双手掬起他的脸,难得温柔的说:“有很多事,我不如你敏锐,你要是不开心就和我说。要不然等你生气了,我都不知道你为什么会生气。”

崔邺听的笑起来,伸手抱着她说:“没事,生意上有些差错。”

谢奚明知道他撒谎,但也不拆穿。

等回了田庄,晚上崔邺和阿武说:“准备准备,过几日带你去见长辈。”

阿武一瞬间有些局促,想问又不敢。

崔邺见他紧张,开导:“不用紧张,大大方方说话。”

谢奚听的惊奇,问:“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崔邺眼神制止她说话。

等阿武出去了,崔邺才说:“若是什么都不要求才是没可能,年后让阿武去凉州吧,男孩子不闯荡,总是少一些什么。”

谢奚问:“若是他没有功名都可以吗?等级森严的世界,我总是怕身边的人被歧视。事实上我总也被歧视,只是我不以为然罢了。”

她说完又觉得这话有些丧气,舒了口气说:“不说这个了,我要去看看我的秧苗,还是干活儿比较踏实。”

没过两日,崔邺带着阿武归家,阿武身板端正,十六岁的年纪,正是青春朝气的时候,卢氏还在家里摆宴等着娘家人来。

崔邺进门就被崔浩叫去了,阿武跟着五书回了他的院子里。

崔浩见他回来,安排说:“柬之这几日就不要出去了,你四叔不日就要回来了。”

崔邺推辞:“我的人接到人了,到东都码头还需要几日,四叔回来我定会在家。”

崔浩看着他不以为然的态度,知他已经不受任何人管束了,微微笑着说:“柬之丢下学业这几年,变得有了威严。”

崔邺笑说:“做生意总要管束着下面的人,没有威严,就管不住那帮粗野人。时间久了,也就变成这样了。”

崔浩叹息:“柬之变了很多,一直立志做将才的人,没想到这几年过去了,成了生意人。”

崔邺不在意的说:“咱们崔家儿郎这么多,不差我一个,我父亲都觉得我顽劣不堪,也只适合做生意。”

崔浩笑着摇摇头。

之后两个人喝茶聊天,谈诗,谈画,再没提起家事。

等他回去,卢氏和李氏已经见过阿武了,五书正和阿武打扫院子里的落叶,卢氏怪罪说:“你看看他那个样子,院子里不准其他人进来,里面落魄的像个什么样子。”

阿武手脚麻利的收拾干净,将房间里的花盆搬到门口的阳光下,和崔邺说:“这花受了凉,怕有些麻烦。”

崔邺和五书嘱咐:“把院子里的花草都送到祖母的院子里去吧。那边暖和。”

卢氏和李氏说:“你听听,他就是想不起送我,有什么好东西谁都送,就是不送我。”

李氏笑说:“五郎疏财,在这些小事上总是不在意。”

她对阿武人倒是满意的,就是出身有些太低了。不止卢兆林嫌弃,她也有些不满意。可又想将来这小郎君是跟着崔邺的,又有些心动。心里左右为难。

卢氏也觉得阿武不错,只是商贾到底不是什么光彩出身。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