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子荣华路(650)

作者:九天飞流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或许是有把柄在旁人手中吧!不过皇上也无需着急,或许奏折马上就要出现了,还是再等等吧!”杜尘澜笃定地道。

这是计划中的一环,少了那封弹劾的奏折,那计划就不完美了。

皇上突然定定地看了杜尘澜一眼,这么短的时间内,杜尘澜已经将此事分析透彻了?

他不得不承认,杜尘澜对时政的敏锐要比朝中那些官员都强。然而让他十分惋惜的是,此人却是顾玄瑧之子。

如今杜尘澜还肯助他吗?没了孔德政,杜尘澜还肯助他吗?皇上突然觉得有些心酸。

“你是说于筹,与幕后之人勾结在一起了?”皇上其实与杜尘澜所见略同,在这朝中,或许也只有杜尘澜能在这么短时间内与他想到一块儿去。

“正是!”杜尘澜这次回答倒是干脆,他也看出皇上的心思了。

“朕要保祝有量!”皇上走至杜尘澜身前不远,他的声音带着几分强硬,眼神十分坚定。

杜尘澜起身,“如今所有罪证都指向祝大人,形势对他十分不利,要保他谈何容易?皇上可曾想过,若他们弹劾的这些,的确是祝大人所为呢?那皇上还要保他吗?”

杜尘澜的目光与皇上对上,“听闻他之前还想与淮安侯府结亲,说明他已经有了异心,皇上还要保他吗?”

皇上不知不觉被杜尘澜的眼神所震慑,他在黝黑的双目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这一瞬间,他突然想到了顾玄瑧,他心中一慌,立刻别开了眼。

“朕要保他!”皇上坚定的道。

“在百姓和江山面前,他是谁的派系并不重要。正是因为他将两淮盐道治理得很好,朕才会力保他连续两任待在此位。你还年少,不知盐道中有多少腌臜事。那些人为了这份暴利,便可铤而走险。其中艰险,无法想象。从前朝至本朝,死在盐道上的官员不下百人。”

皇上深深叹了口气,“弹劾的那些罪名算得了什么?在其位,本就不可能不染一尘,否则祝有量又是如何活到今日的?只要能掌舵,不迷失方向,朕觉得都情有可原。”

此刻杜尘澜倒是有些怔楞了,此刻皇上的情绪看起来不似作假,这番话应该是皇上的心里话。

“因此,朕要保他,为了百姓!你知道盐在百姓家中,都是舍不得浪费的吗?朕幼时曾陪父皇微服私访过一回,那时见过百姓做饭,他们只舍得沾点盐花给菜调味。据说皇祖父在之时,盐比现在还要珍贵得多。这是每日的必须之物,倘若祝有量出了事,这朝中还有谁能在短时间内稳住那些盐商和盐官?”

皇上此刻眼中突然有了泪意,“朕愧对列祖列宗,自继位以来,不说百姓安居乐业,朕连内忧外患都没解除,如今还要受朝中那些人掣肘,连真正的亲政都做不到。”

杜尘澜突然哑口无言,他突然明白孔德政对皇上的评价,这是位仁君。

在危及百姓和江山社稷之时,在大是大非面前,皇上的胸怀是宽广的。不得不说,他此刻心中的确有些触动的。

周绵缩在御书房内的一角,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没存在感。他也不知皇上为何会突然这般感性,他一个太监,叫他听见了好吗?

杜尘澜转头,却不妨看见缩成一团的周绵,不禁心中一震,刚才他是心软了吗?

杜尘澜的脑子顿时清醒了大半,看来他之前猜得没错,皇上的确善于攻心计。

当年生父是否也如他这般,被皇上所蒙蔽,甘愿为皇上赴死?不!他不是生父,自然不可能被皇上蒙蔽。

连背叛皇上的祝有量,皇上都能放其一马,那生父呢?忠心耿耿的生父,对皇位从未起过觊觎之心,皇上又为何不能放生父一马?

“皇上切勿妄自菲薄,如今朝中之事皆是前朝遗留的隐患。皇上忧国忧民,乃是一位明君。相信大郡朝在皇上的统治之下,定会成就太平盛世。”

杜尘澜表现得很惶恐,连忙宽宥道。

皇上眼中闪过一丝失望,都是些冠冕堂皇的话,不过也知道杜尘澜的性子的确冷静自持,是个办大事的人。

第九百零十二章 太难了

“不管怎么说,祝有量是必定要保下的。即便要换下他,也不是现在,你可有法子?”

杜尘澜皱眉,不是要将此事交给孔德政来办吗?为何又要他来出主意?难道是不想给孔德政实权?

“难!在所有证据都指向他时,他还劫持于家家眷,秘不发丧,这一举动,便是让人抓住了把柄。若是再来一封于知府亲笔上奏弹劾他的奏折,便是长十张嘴也说不清。再者,您也说了,这么多年在位期间,他并不能做到两袖清风,这些,都足以让他落败。”

杜尘澜摇了摇头,此事的确难办,对他来说也是棘手的。

皇上闻言深深叹了口气,“倘若不能保下祝有量,那两淮巡盐御史的位子,朕是无能为力了。”

皇上明白,这么重要的职权不在自己手中,他便更被动了。

“你说他秘不发丧,是将他自己推入了深渊。可他上报朝廷之后,朝廷便会彻查此事,正中那些人的下怀。这般留给他的时间更少,毫无准备之下,或许情况比现在更糟。”

皇上也觉得此事无解,太难了!

“因此臣才说要保下他难!”杜尘澜点了点头,其实朝中也并非没有能人了,只是此人在盐道经营多年,其中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能不动就不动。

“朕前段时日要起复朕的老师,此事你也听说了吧?”皇上突然将话头一转,随后转身看了杜尘澜一眼,这一眼意味深长,杜尘澜的心顿时悬了起来。

“是!您是说已经致仕的前太傅吗?”杜尘澜脸色如常,然而心中却在揣测皇上的用意。听这话头,有些不妙啊!

“嗯!老师本无意于朝堂,然而如今朝中能让朕相信的官员并不多,再者多数也是平庸之辈。老师体恤朕,想为朕分忧解劳,朕自然求之不得!”

皇上说起孔德政,脸上的神色舒缓了不少。

然而杜尘澜听闻此言,却是暗地里撇了撇嘴,明明此事是皇上提出来的,怎么听这意思反倒成了孔德政求来的了?

看来成为帝王的首要条件,是脸皮要厚啊!

“孔大人品性高洁,博学多才,是德才兼备之人。听闻孔大人是当年朝中的肱股之臣,只可惜无意于朝堂,早早就致仕了,想来皇上也是为之遗憾不已,如今皇上算是得偿所愿了。”

皇上半晌无语,到底是自己人,夸起来叫一个真情实感,什么好词儿都给堆上。还将他的话反过来说,偏偏他还不能反驳,否则就成了自己不敬老师了。

“自然!如你所说,当年朕还是太子时,受他教导和辅佐,心中甚为感激。如今朕有了难处,想请他相助,他也不会推辞。因此,朕想升他为钦差,去淮南府彻查此事。”

皇上也不与杜尘澜计较,反正目的达到就成了。

杜尘澜闻言皱紧了眉头,他就知道皇上会在这儿等着他。反正此事势在必行了,倒不如为孔德政多争取些好处。

“皇上,据臣所知,孔大人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了吧?两淮盐道有多凶险,您是知道的,且他久不入朝堂,派他去是否有些冒险?”杜尘澜有些吞吞吐吐地道。

“哦!朕也是这么觉得,因此,朕打算派你一同前去。如此一来,朕就能放心了。你是都察院的官员,此事本就应该由都察院的御史去督办,只是侯培青被人弹劾,朕未彻查清楚之前,自然不能判定他无罪。而都察院其他官员朕又不放心,便只能你去了。”皇上点了点头,随后立即道。

呵呵!这不就是在算计他吗?杜尘澜心中冷笑。

这趟差事,皇上算准了他不会拒绝吧?毕竟是他外祖父,这般凶险之地,难道他还能推辞不成?

办得好是本分,反正他才刚刚已经连升五级,要想短时日内升迁绝无可能。而办不好,可就给了朝中那些大臣口诛笔伐的理由。

也就是说,这趟差使办好了,他不会有什么好处,顶多赏赐些金银珠宝玉器等物。而他的功劳,会被孔德政得去,毕竟他只是跟着去打下手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