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子荣华路(635)

作者:九天飞流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摄政王再有本事,也不可能贸然将爪子伸进后宫。

“的确是她!此等毒妇,生下五皇子之后,心肝都黑了。她想将先帝的血脉全都除去,只剩下她生养的五皇子。当时你父亲闯进了皇宫,直奔皇上寝宫,被埋伏在皇上寝宫外的宋良书撞上,他二人便是一番血战。宋良书怎可能是你父亲的对手?眼看他就要死于你父亲剑下,谁知不知暗地里一人偷袭,此人是用毒高手,你父亲不小心着了道,渐渐失了战力,最后被宋良书一剑穿心。”

孔德政阖上双眼,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他现在回想起来,依旧是悲痛难当,也更厌恶自己的无能为力。

杜尘澜半晌无言,生父一家子都是重情重义之人。然而小皇帝有他的生母操心,这么些年不也一样平安无事吗?

杜尘澜突然觉想到了什么,奇怪地问道,“那您当时为何又在宫里?我记得生父闯进宫里时,应该是深夜吧?”

“府上半夜来了宫里的人,说是皇上急召。我虽心中忐忑,但也没多想,着急忙慌地入宫了。谁想这竟然是个陷阱,知道你父亲的身世的人不少,想必是想将与顾氏有关之人一网打尽。安家不过是一介商贾,不足为虑。然而我当时是朝中最有希望晋升内阁首辅的官员,要将我除去,也在常理之中。可他们不知,当时我已经向皇上提出了辞官,皇上也答应了。”

孔德政轻呷了一口茶水,又道:“其实廖太后手中也有势力,否则查太后怎能容忍得了皇上?皇上身边的禁卫军赶来之时,已经来不及了。我求着皇上收敛了你父亲的尸身,将他与顾氏的族人葬在了一起,就是那座荒陵。”

“查太后知道后不依不饶,皇上答应我辞官,也是为了保住我的性命。那些人还没找到先帝的遗诏,不肯善罢甘休的。”

杜尘澜听到这里,不禁皱了皱眉。他怎么觉得孔德政对皇上十分信任?然而当年之事皇上当真不晓得吗?

廖氏可不是省油的灯,怕是也不会容忍查氏这么对皇上吧?

“您觉得,此事皇上他事先知不知情呢?”

孔德政闻言放下了茶碗,眼中满是震惊。他仔细回忆着当时的情景,那一幕印象深刻,他绝对不会忘。

“即便不是他的计谋,但他也是默认的了,否则怎会刚刚好这么巧,这根本说不通。”

“我当时的确怀疑过,然而后来仔细思量,除去顾氏对皇上并没有好处。朝中群狼环伺,他正是需要顾氏助力的时候,怎可能自断一臂?”

孔德政摇了摇头,依旧觉得皇上没有这么做的理由。

“您也说他当时年幼,那受人挑拨,一时想差了也是有可能的。再者当时顾氏还有先帝遗诏在手。那时顾氏已经开始提防皇室,不肯将遗诏交出来,难保他不会觉得顾氏有了二心。”

虽说皇上当时年岁不大,但在得知所有人都觊觎他皇位之后,还会轻易相信旁人吗?尤其是力保他登上皇位的嫡母查氏,都能在他登上皇位之后不久要置他于死地,他当时身边除了廖氏,还有可信之人吗?

再被人怂恿一番,顿时觉得觊觎皇位之人,少一个好一个。

且,若那件事是真的,那就更有理由这么做了。

第八百九十三章 遗诏是真的

孔德政先是震惊,而后皱着眉头思忖良久,才道:“你说的也有道理,然而这都是你的猜测,当年他的心思咱们不得而知。”

杜尘澜轻笑道:“您怕是对廖太后的势力有些误解,这么多年来,皇上能稳坐皇位,您是觉得查氏和摄政王无能吗?她看似一直在佛堂潜修,不曾过问政事,然而她背后的势力绝对不小。朝中各大派系倾轧,风云诡谲之时,她和皇上通常都是躲在背后坐收渔翁之利。韬光养晦,便是他们的计谋。”

“如今朝中的情形,您还看不清吗?皇上羽翼渐丰,已经在开始慢慢把持朝政了。之前户部真假账簿一案,最后虽查出是户部左侍郎林秀清主使,朝中也正探查与此案有关联的官员,但您没发现吗?那些官员都是谁的派系?接连几次,摄政王和查太后都吃了大亏,难道是巧合?”

杜尘澜冷哼,接着道:“您或许以为是双方争斗的缘故,然而督察院的右都御史侯培青呢?纵然他失了唯一的儿子有些疯癫,可之后他紧咬着摄政王,当真全然是想报仇的缘故吗?当初他的庶子身亡,而万氏族中子弟也死的蹊跷,您又觉得是何人所为?难道是查氏?还是摄政王呢?”

“这些事,每一桩每一件都有廖太后的手笔,不是她策划,就是她在推波助澜。例如侯培青庶子一事,则是彻彻底底的算计。”杜尘澜紧紧盯着着孔德政,一字一句地道。

孔德政闻言眼瞳微震,他即便远离了朝堂,也没放弃关注朝政。前儿打听到户部左侍郎林秀清的罪名已经坐实,而与他有牵连的一众官员,已经上了大理寺要缉拿的名单。

其中就有不少熟识的官员,而他们所在的派系他很是清楚。摄政王一脉的自然跑不了,查太后一脉不少官员也成了一根绳子上的蚂蚱。纵然最后让查太后和摄政王逃过一劫,也必然会重创他们。

“她的势力的确不显,常年居于佛堂,朝中那些政客早就将她给忘了。皇上这些年来一直都表现得落寞,郁郁寡欢和无奈,廖氏是他的生母,难道他一点也不知情吗?”

孔德政突然想到了这一点,这就是杜尘澜所怀疑的根据吧?

“当年皇上养在了查太后膝下,按照规矩,必定是去母留子。她为何能活到现在?难道是因为先帝宠爱她?我看倒是不见得,那是因为她识趣,早早借机犯错,去了冷宫。等查太后想起她,想对付她时,已经晚了。”

杜尘澜不知孔德政为何与生父一般,这般信任皇上?生父也是皇室血脉,与皇上一样,看看当年那些皇子的下场吧!

当初最有威胁的那几个都没好下场,更何况当初生父还极其受先帝喜欢,是真的喜欢,而非对三皇子那般的流于表面。

“皇上这些年能平衡朝中派系,还是在他如此被动的情况下,足以说明他和廖太后都是深藏不漏。”

“当年他被劫持,想引父亲出来,廖太后为何没有动手?她可是暗中谋算多年,我不信她会毫不知情。她所做的一起都是为了皇上,皇上被劫持,她怎可能无动于衷?等父亲被杀之后,那些禁卫军才赶到,救下了您和皇上,难道您不觉得时机刚刚好吗?”

孔德政闻言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的唇瓣颤抖着,说不出一句话来。

“即便不是他亲自动手,那也是默认了的。不作为,视而不见,顺其自然,或许就是他当年内心的想法,也许曾经动摇过,不然不会将我带去御书房,然而这一切都抵不过皇权富贵的诱惑。”

“我说过,这些都是你的猜测!你父亲对他没有威胁,那封遗诏,你父亲从未想过让其面世。顾玄瑧若是想要皇位,当初就不会鼎力相助。他坐上龙椅,顾氏功不可没,为何要这般?还是在皇位没坐稳之时。你也说了,廖太后是个功于心计之人,她会不明白这一点吗?”

孔德政摇摇头,如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杜尘澜的揣测是对的。然而,他心中其实已经在动摇了。

“源于不信任!他提防父亲,父亲最后也提防他。”杜尘澜笑了笑,“就如现在一般,您敢说您的内心没有动摇吗?您早就对皇上起疑了吧?”

孔德政顿时泄了气,身子佝偻了下来,原本如山的肩膀像是塌了一块似的。

“您若是还心存侥幸,那边关手持先帝遗诏的顾家遗孤怎么说?”杜尘澜突然道。

孔德政十分疑惑,这真正的顾家遗孤他早就确定是杜尘澜,怎可能相信那冒充的小人?

“我派人去查探过消息,那人现在躲到了周夷国,我的人进不去,还在边关蹲守。只可惜他知道自己心中的处境不安全,龟缩在周夷国不肯出来。然而边关戒严,去周夷确实有难度。剩下便是听到些传言,无外乎是之前传的那些。想来此人与周夷国关系匪浅,所图不小。”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