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抓我们的人,是哪方势力?”顾源突然想起此事,反正他觉得不像是查太后一脉的。
“不是查太后一脉,种种迹象表明,与摄政王一脉脱不了关系。”杜尘澜脸色微沉,万煜铭到底留了一线,没有彻底撕破脸。
但顾源夫妇受的苦不能被抹去,他绝不会投靠摄政王一脉。
“摄政王?倒有可能,当年他的权势不在查太后之下,但也能看出野心极大。只是不知为何,最后竟然没有动手。他抓了咱们,难道又想卷土重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不知他几时动手,又还在等什么。”
杜尘澜想到那封遗诏,这是关键,造反也有个名目。可若是没这封遗诏,摄政王也不是不能登基,不过就是名声不好听罢了。
可史书哪朝不是由胜利者改写的呢?且名声哪里有权势来得实在?
这么多年过去,摄政王在朝中布局只会更广,却又迟迟不动手。因此,杜尘澜猜测,除了遗诏之外,摄政王应该还在等一样东西,就是不知是什么。
“你的处境太危险了,孔大人曾经交代过,只想让你平安长大,不想你入仕。正好杜家三爷之前曾受过少爷恩惠,我们便想到将你托付给他们。毕竟他们是商贾,又无子,将你过继过去之后,不愁吃穿,也能保住性命。”
这个人选是他们夫妻深思熟虑过的,杜淳枫品性纯良,又膝下无子,定能善待玉哥儿。即便杜氏日后分家,杜家三房再不受宠,也比一般百姓日子好过些。
再者,杜氏是商籍,也不用担心杜尘澜会科举入仕。然而,他们千算万算,没想到杜尘澜竟然能入晨鹭书院读书,还夺取了那个名额。
得知杜尘澜读书之后,那些人正在疯狂地寻找他们,他们哪里敢轻举妄动?东躲西藏的,自然也不敢联络杜氏了。
“我想知道当年顾氏勾结外邦的细节,要想为顾氏平反,就得了解当年的经过。”顾源身为顾玄瑧近身伺候之人,应该知道的不少。
顾源闻言冷笑道:“勾结外邦?顾氏对朝堂,对皇上,始终中心耿耿,乃是忠臣良将,如何会勾结外邦?更何况,老爷与当今皇上当年也算是莫逆之交,他会背叛皇上吗?朝中多少见不得光之事,是老爷替他摆平的?他受到查太后和摄政王挟制之时,又是谁替他力挽狂澜的?”
顾源哈哈一笑,杜尘澜在其中听出了凄凉与愤恨。
“可老爷之后遭查太后暗算和要挟,他又是怎么做的?莫逆之交,如今想来,竟是如此讽刺。”顾源眼中已有泪水,他紧握双拳。
“老爷虽外表看起来冷淡,但其实内心却还是极度良善细腻之人。他放弃了权势,只因不想背叛皇上,可之后反而葬送了全族的性命。”
第六百零二章 猜疑
“皇室中人,个个满腔算计,哪里有什么真心?老爷想以真心换真心,未免太过天真。等回头之时,已经来不及了。直到最后,老爷才看清皇上的为人。”
顾源叹息了一声,老爷虽不是死在皇上手中,可皇上的默认,就是查太后手中的一把利剑。
“既然你说他二人是莫逆之交,父亲也并不贪图皇位,留着顾氏,与他是一大助力,他何必赶尽杀绝?难道皇上不信顾氏,或是受了旁人的挑拨?”
杜尘澜倒不是相信皇上的品性,而是他觉得,除去顾氏,对皇上百害而无一利。
“哼!受了别人挑拨?怕是不见得吧?当初老爷助他登基之前,他待老爷尚还能有几分真心,但自从知道老爷的身世之后,这一切就都变了。皇上性子多疑,他连自己的生母都信不过,更不要说是旁人了。”
顾源冷笑出声,对皇上的所作所为十分鄙夷。若说查太后是明目张胆的明谋,那皇上就是假仁假义的暗算。
“再者,先帝驾崩之时,恰好又单单叫了老爷守在塌边,交代了遗言,他自然怀疑和害怕,以为老爷助他登基是别有用心。更何况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当年在塌边守着拟定遗诏的还有一位翰林院官员。他虽发誓三缄其口,也与老爷达成了协议,老爷用荣富贵和仕途前程与他做了承诺,他也满口答应。只可惜,最后他还是投靠了查太后一脉。”
顾源说到此处,眼中闪过一丝鄙夷。
“最重要的是,当年老爷待皇上登基之后,便想将遗诏给偷偷处理了,但再三思量之后,还是留下了。因为皇上一直询问老爷遗诏的去处,对遗诏极为不放心,让老爷心中有些不快。老爷本就是个倔性子,皇上越表现得急切,他心中的不安和怀疑就越来越深。就在那时,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了裂痕。老爷觉得皇上不信他,皇上也觉得老爷对他别有用心。”
杜尘澜摇了摇头,生父太重情义了,皇室哪里来的亲情?还好当初将遗诏给留下了,若是给了皇上,那可真是要呕死。
他设想一番,倘若生父当真将遗诏拿了出来,交给了皇上,又或许结局会有所不同?不!他又摇了摇头,顾源说了,皇上多疑,哪里容得下身为皇室血脉的父亲?
看看皇上其他几个兄弟吧!除了查太后所出的五皇子赵蕴,哪个有好结局?也亏得查太后大权在握,否则赵蕴如今也不知还在不在。
“那之后呢?查太后要对顾氏下手之时,父亲他们也没想过将遗诏公布于众吗?”杜尘澜对这一点很是疑惑,既然你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涉及到全族的性命,难道还要顾及皇上?
“唉!你或许想象不到查太后的阴毒。你一生下来,身子骨便不康健,这你自己也是知道的。”顾源看了一眼,摇头叹气道。
杜尘澜点点头,他刚来到大郡朝之时,原主的身子说是药罐子也不为过。若非他之后仔细将养,还习武健体,估计现在还是个羸弱的身子。
“瞧你现在身子骨应该很是康健,这我们就放心了。”慧娘轻声道。
她刚才还沉浸在杜尘澜与她表现地生分了,很是伤心,这会儿听到身子骨弱这事儿,便想到杜尘澜武功不错,身手很是矫健,不禁欣慰不已。
“那是因为查太后发现自己怀有遗腹子,便更加容不下顾氏了。等太太怀有身孕之时,她便派人在太太的吃食里下了毒。府上千防万防,没想到还是着了道。虽服用得少,还请了名医救治,但之后胎儿一生下来,就体弱多病。此事老爷十分震怒,甚至还迁怒了皇上。皇上那时对老爷还算迁就,又还不知老爷的身世,为此表示愧疚不已。”
“老爷也明白皇上做不得主,查太后有了遗腹子之后,她与皇上摆明了不可能再一条心,倒也没将此事真的怪罪在皇上头上。可查太后一计不成,便开始明目张胆地算计。在你两岁之时,身子骨养好了些,她便以喜爱为由,要将你送进宫里与楚王为伴,并承诺你就是楚王日后的伴读。”
杜尘澜颔首,这的确是明目张胆的算计。阴谋可防,但阳谋难躲。
查太后贵为太后,她下的懿旨,即便是皇上,也不可能撤回,更何况是身为臣子的顾氏?除非想造反,不然不想答应也得答应。
“顾氏全府上下纵然有不舍,但也只能照办。自古小儿易夭折,那时老爷还不知皇上刚刚得知了他的身世,于是便将你托给了皇上照应,皇上满口答应。或许是那两人打着一样的主意,觉得有你在手,还能要挟顾氏,于是两人都未对你下手。不过查太后虽留你性命,但也不会对你多尽心。在宫里待了不过半年,你的病情就加重,身子骨也比之前弱了不少。”
杜尘澜再一次感叹,原主也是个命苦的,从生下来就很坎坷。
“你是说,有了我作为人质在手,顾府上下便不敢动弹了?”杜尘澜联想到之前顾氏没有拿出遗诏一事,倒是能找到原因了。
“是!这之后的事,你也能猜着了。老爷渐渐与皇上生了嫌隙,但也没撕破脸,后来你有一次病重,顾氏便再也忍耐不下了。老爷闯了皇宫,将你带了出来。此等行径,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不但擅闯皇宫,还对太后不尊。往小了说是不敬,往大了说就是造反。查太后立刻要将老爷捉起来,关进大理寺再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