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氏一愣,旋即恍然道:“呀!金桔,还不快给刘妈妈奉茶?”
古人云宰相门前七品官,即便刘妈妈不过是下人,但钱氏也得给几分颜面。
“这位施主,请随贫僧入内。”小沙弥指着一道月亮门,比了个请的手势。
杜尘澜挑了挑眉,倒是有些意外。其实这寺里的厢房也和客栈的雅间似的,排了号的。
天字号在单独的一个院子里,这月亮门旁边就挂着天字号的牌匾。
权势和金钱是好东西,难怪谁都想要。其实在这世上到哪里都不能免俗,即便在寺庙里也还是这般规则,哪里有真正的清静之地?
“劳烦大师引路!”杜尘澜回了一礼。
“不敢当!”小沙弥不过十来岁的年纪,倒是十分老成。
小沙弥领着杜尘澜他们来到天字八号房门前,“施主!钱太太便是定的这间厢房,您若是没旁的吩咐,那贫僧就先失陪了。”
杜尘澜颔首,双手合十回来了一礼,“有劳!”
等小沙弥之后,杜尘澜本打算敲门而入,谁想刚走近房门,便听到了里头传来女子的说话声。其中有一道十分陌生,杜尘澜并不曾听过。
且听声音,这女子的年岁也不小了。杜尘澜纳闷,难道在寺里还碰见了熟人?
来京城这么久,钱氏还管着花粉铺子,倒是也结交了几位太太,但都是商贾家的,毕竟官家太太从不屑与商贾家的来往。
他还不曾为官,钱氏来往的妇人中,自然够不上官家太太。等日后他入了朝堂,钱氏的交际圈才会发生改变。
杜尘澜正要上前敲门,门扉却突然打开了。
“奴婢将才听着就像是少爷的声音,便来看看,没想象到少爷真到了。”一开门,金桔便发现了站在门外的杜尘澜,立刻惊喜道。
“可是澜哥儿来了?算算时辰,应该要到了。”
钱氏满面笑容,接着又对刘妈妈说道:“年轻人脚程快!比我这老胳膊腿利索。”
“您可真会说笑,您看着这般年轻,哪里看得出年岁?不过杜大人是少年郎,肯定有把子力气。”刘妈妈边说边站起身,往门口望去。
这般不走心的夸赞没人放在心上,都将目光投向了正往屋里来的杜尘澜。
刘妈妈看着少年修长挺拔的身影背光而来,待到了近前,她也不免被惊艳。果然是惊才绝艳的状元郎,难怪跨马游街那天惹得全京城的女子都要去看。
“这位便是杜大人吧?老奴是礼部尚书府长房太太身边的刘妈妈!”刘妈妈不等钱氏引荐,便自报家门。
“原来是刘妈妈!”杜尘澜点了点头,面上笑意盈盈,心中却诧异万分。
这位刘妈妈是什么来意?他与礼部尚书府可没什么来往。之前确实与何大人有过几句交谈,但素日里也没什么往来啊!
“今儿个奴婢跟着太太来寺里上香,得知杜大人与钱太太也来了寺里,特地命老奴前来拜会。”刘妈妈笑着说道。
此刻她绝口不提刚才邀请钱氏去说话的事儿,让钱氏诧异地看了她一眼。
“原是不知邱夫人也来了寺里,身为晚辈,本该去拜会,还劳动刘妈妈走了一趟。”人家都派人来了,杜尘澜再无表示,岂不是要落个不知礼数的污名。
对方是二品诰命夫人,又派了下人来见礼。他去拜会,便不算巴结,反正不是他主动。
刘妈妈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虽是商贾家出身,但规矩倒也不差。
“大伯母今儿来寺里是约了人?”一道清脆悦耳的声音传来,让正在喝茶的邱氏皱了皱眉。
借着茶碗的遮挡,邱氏努力将眉间舒展开来。她今儿带了闺女过来,自然是别有目的。偏这丫头没眼色,非要跟着来。
老太太也将这丫头惯得太过了,这么不懂眼色,她倒要看看,日后这丫头出了门子,婆家会不会这么惯着她。
不过今儿来了也好,叫这丫头早些认清自己的身份。平日里是妤姐儿让着她,三丫头便以为长房怕了她和老太太不成?
老二家不过是外放的正五品同知,日后分了家,能与长房相比吗?
若非公爹压在上头,老爷早就升官了。正四品的官职更进一步,那便是从三品,地位大不相同。
“哪里就约了人了?不过是来寺里进香,只是刚才见着了新科状元和他母亲,你大伯最近常常提起他,便想与她结交一番。”邱氏放下茶碗,脸上挂着笑容。
何泠容心中一动,新科状元?难道是山脚下看到了那对母子?观其气度和相貌穿着,倒是很有可能。
“三妹妹之前不是还念叨着珞叶寺的斋菜和海棠花吗?今儿既然来了,不如咱们去看看。”何泠妤突然对何泠容提议道。
邱氏旋即一愣,她朝着自家闺女看了过去。今儿来的目的,她之前便和妤姐儿说过,这丫头是怎么回事?明知三丫头难缠,怎地还提议和三丫头一起?
“也不必急于一时,据说今儿个淮安侯夫人带着女眷来寺里进香。咱们得去拜见,否则不免失了礼数。”
何泠妤脸色一僵,随后笑得便有些勉强。
何泠容倒是笑得开怀,鹅黄色领子粉绿暗花对襟褙子将她的肌肤衬得莹白如玉,再加上明丽的笑容,让人为之惊艳。
若说何泠妤是端庄大气的长相,那何泠容的长相就是明艳。大而长的双眼,眼尾微微上挑,眼神似醉非醉,这是桃花眼。
何泠容的相貌是极好的,第一次见的人,必会被她的容貌所惊。只可惜,世家妇却不喜这种长相的女子做儿媳。
她就知道,大伯母今儿来寺里进香的目的不纯。但她其实是真的嫌在府上待着无趣,毕竟世家女子难得有机会出府。
第五百八十四章 珞叶寺3
何泠容冷笑,大伯母以为她要来使坏,然而她对于大姐姐的婚事,其实并不羡慕。
淮安侯府上对于世家女来说,确实是一门好亲事。可那位淮安侯府长孙,却不是个能托付终身的好归宿。
母亲和她说过,不要羡慕堂姐的婚事,两家结亲,可不能光考虑家世,还得考虑对方的品性。即便是王孙贵族又如何,品性不成,嫁了也是过苦日子。
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晓。外人见这些个世家妇个个日子舒坦,让人羡慕,其实心里的苦也只能自己守着。还得顾及颜面,不敢说出去。
虽说她明白母亲这话也有嫉妒的成分在里头,但她觉得母亲的话是对的。家世重要,品性更重要。
淮安侯府这位侯爷还是第一代侯爵,五代而终,这祖孙三代之后,还能绵泽后两代,京城中许多世家都眼巴巴地看着。
堂姐能与这家结亲,自然要归功于祖父是朝中的二品大员。更何况大伯父如今是四品官,却是一直被压着品级的,一等祖父致仕,就再也不能压制了。
然而,之前母亲却打听到这位侯府嫡长孙宋允浩是个风流的。这还未说亲,家中通房却不少,连妾室都有了两房。堂姐一嫁过去,便要收拾那些个狐媚子。
更何况,宋允浩至今一事无成。虽说将来会继承爵位,但好歹也要先在朝中寻个差事做做吧?难道要干巴巴地等着承爵?
淮安侯身子骨健朗,也不知还有多少年才能退位。再者,宋氏族人在朝为官者不多,且并未有高官,这与整个宗族发展不利。
父亲来信说过,结亲不能光看表面的风光,还得看其身后站着的家族强弱。
何泠妤拿帕子抿了抿嘴角,其实她对这门婚事并不满意。两家刚开始有这等意向,那宋公子新纳了一房妾室的消息就传入了府中,这不是打何氏的脸吗?
然而当初母亲铁了心要给她寻个门当户对的,非高门大户看不上。其实这京城的世家大族不少,为何非要找勋贵家?难道仅仅是因为要与二婶置气?
她不明白,这样的品性,如何能成为夫君?淮安侯府的世子夫人也不是省油的灯,愣是将此事说成是淮安侯夫人赐下,说是长者赐不可辞。
然而,这全是借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侯夫人怎会赐下妾室?即便有这心思,在说亲的当口上,也会忍耐一二,此举简直是不将何氏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