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尘澜小心地动了动自己的脚,这都已经过了一个多时辰了。
他身后的学子们也有些站不住了,一个多时辰都站在原地不动,自然有些疲惫了。
学子们都有些不耐,开始四下张望了起来。有些人本想交头接耳,可一看身边还站着不少内侍,就又没了勇气。
杜尘澜看了一眼头上的朝阳,此刻已经快到卯时末了。
往日里这些个大臣都是这么站着的,有时议事未决,几个时辰都是有的,且为了不殿前失职,据说连饭食都不敢用,更不可喝汤水,杜尘澜也是佩服不已。
看来今日早朝又发生了什么大事,杜尘澜看了前方的大殿一眼,心中揣测着,难道对刺客一事有了进展?
在他看来,那些个刺客必定与朝中的某人有关。
“皇上!臣对朝廷和皇上可是忠心耿耿啊!还请皇上明鉴,莫要被奸臣所蒙蔽。”曲正清不禁悲从中来,若皇上当真要因此问罪,那就怪不得他了,这些人以为他没后手吗?
“奸臣?曲大人这是何意?这朝中哪里来的奸臣?”侯培青面色不善,这曲正清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竟然想污蔑他。
“朕并未怀疑曲爱卿的忠心,但国公府中必定是有内奸的,否则那些人不会如此顺利。”皇上看着曲正清的目光满含锐利,他知道曲国公没有勾结周夷,但这是一次已经想好了惩罚。
“付爱卿!你即刻带人将曲国公府包围起来,逐一排查。此次曲国公就受些委屈吧!早日将刺客抓住,才能安心。”
曲国公面色大变,这就是要将整个曲国公府软禁起来了。
“臣遵旨!”付连壁立即领命,在离开之前,眼神撇过曲正清,随后目不斜视地退出了殿内。
“今日是传胪,诸事等下次朝会再提。何爱卿,将前十名卷子呈上来!”皇上揉了揉眉心,今日最重要的是传胪。
“遵旨!”何靖云让礼部的官员将卷子给呈了上来,递到了皇上面前。
皇上将糊着姓名的考卷揭开,首先将目光放在了第一名。他看了一眼文章,随后又看向了署名,这一看让他皱紧了眉头。
第四百八十九章 状元
第一名得了八个圈,然而名字却是余泗霖?
皇上沉思了片刻,记得之前会试之时,这位泉州府神童的名次是第三。他抬头看了一眼众臣,只见他们都低垂着头,面色凝重。其中几人明显还沉浸在之前的刺客一事中,脸上带着愤愤不平的神色。
皇上将目光转向了户部右侍郎余连年,余泗霖算是余连年的侄儿。
察觉到皇上投到他身上的视线,余连年不禁心中微动。他捏紧了手中的象牙笏,只觉得心跳加快了些许。
皇上收回目光,将目光放在了第二名上,他看了一眼字迹,不禁脸色一沉,这不是杜尘澜的字迹。视线右移,徐朝光?
皇上对此人也有些印象,此人已过弱冠之年。徐朝光祖上是耕读传家,其父徐开来乃是渝南省会津汉县县令。
此人学识不错,正是之前会试的第二名,比前后两位年长,其阅历丰富,文风很是沉稳。皇上还专门看过此人会试的文章,比起那两位来说,此人文章平稳但不平庸。
不过或许是年长的缘故,少了几分灵气,多了几分匠气。总结来说,就是缺乏少年人的果敢与热忱,仿佛是为了应试而生。
余泗霖的文章,稍显稚嫩,但从字里行间中能看出一腔热血,文章略有激进。然而,不可否认,是个人才。
至于杜尘澜,皇上思忖了片刻,就翻到了第三名。
他看了一眼名字,果不其然,这一张卷子才是杜尘澜的。
不看其他,首先这一手字儿就十分赏心悦目。之前殿试之时,他就站在杜尘澜身旁观察,他得出的结论,有少年人的灵动,但又不凡年长之人的稳重。
立意明确,格局广阔,有大开大合之势。阐述观点十分精准,遣词造句虽华丽,但并非是一味展现文采的假大空文章。
一篇文章中能看出少年人满怀抱负,心中有大势,又能在该点到为止之时,避其锋芒,分寸是有的。
这样的人,进了官场,若不被官场黑暗所浸淫,便是一名处事圆滑,但能做实事的好官。
因此,皇上当日见了他的文章,就极为欣喜。否则,也不会冒着杜尘澜是顾氏遗孤的危险,欲将此子收为己用。
大殿内所有官员如老僧入定一般,等着皇上的结果。
皇上又将杜尘澜的文章仔细看了一遍,这才开始看下一名。其他的文章大多中规中矩,但都有让人眼前一亮之处。
除了前三名,之后的排名,皇上并无异议。不过,每次钦点前三,历代帝王都不会按照朝臣的推举来排,毕竟朝臣还是有私心的。
说是科举不可舞弊,但殿试弥封考卷之后,批阅的就是考生亲笔的卷子,并未誊抄。即便与考生有关的官员不可参与阅卷,但总有官员与个别考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余泗霖乃是余氏子弟,是前三名中唯一一名官宦子弟。皇上将视线放在了杜尘澜的卷子上,只见上头有一个小三角。
阅卷管一共八人,杜尘澜得了七个圈,而余泗霖,则全是圈。
皇上也没急着下定论,随后将余泗霖的文章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最后才放下了卷子。
余连年的心都要跳到了嗓子眼,若是余泗霖当真得了状元,那可算是光耀门楣了。他早就知道,前三一定会有余泗霖的。
皇上面色一沉,随后问道:“这位余泗霖,可是余爱卿的侄儿?小小年纪,文章写得不错,很是通透。”
余连年心中一喜,脸上却不动声色。他出列,恭敬地回道:“回皇上,余泗霖正是臣的侄儿。因此子天资尚可,因此,臣平日里也是悉心教导。他的文章能入皇上您的眼,那是他的造化。”
万煜铭掀了掀眼皮,随即勾唇一笑。他心中感叹,这么些年过去,余连年竟还摸不清皇上的脾性?
只怕皇上心中对状元之位早已有了人选,就算不是杜尘澜,也绝不会是余泗霖。
以为皇上单独将余泗霖拿出来夸,那就是属意他了?未免太过天真。
“的确天资不错,可惜还是少年心性,不够沉稳。若是多磨砺几年,可堪大用。”皇上面色稍缓,脸上竟带了一丝笑意。
余连年心中不禁忐忑起来,这前一句,他觉得侄儿与状元无缘了。可后头皇上摆明了又是看好的意思,到底皇上是什么意思?他有些捉摸不透了。
楚王摩挲着大拇指上的玉扳指,心中倒是对皇上最后的选择好奇起来。听这话,这位余泗霖看来是无缘状元之位了。
他微微侧首瞥了一眼余连年,正好与余连年的目光对上,随后二人都若无其事地迅速撇开了头。
余连年不禁心中一沉,不知侄儿最后会得个第几。若是出了一甲,即便是进士出身,那也比进士及第要低了一筹。
“不过这位徐朝光,就很沉稳,学识也不错!”皇上点了点一旁的卷子,点头称赞道。
余连年入列,只感觉到身边不少视线朝他看了过来,他知道,这是在看他的笑话。
“这状元之位,不知诸位有何高见?”皇上放下卷子,对着众人问道。
“启禀皇上,状元之位,本就应该选德才兼备,心性稳重之人。徐朝光性子沉稳,文采雯然。臣以为,此人当之无愧!”吏部尚书沈昼率先出列,徐朝光之父与他有些渊源,他自然要举荐徐朝光。
礼部尚书何靖云抬头看了一眼皇上,见皇上脸上并未有不赞同,心下微动。
皇上竟然对杜尘澜只字不提,这是何意?
难道皇上是因为杜尘澜的容貌?杜尘澜在殿试之时,他仔细看过杜尘澜的字迹,这前三份卷子中,就有杜尘澜的。皇上对此视而不见,连提起都不曾,这对杜尘澜很是不利。
“启禀皇上,臣倒是以为之前的会元杜尘澜,很有几分才干,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虽说他年幼,但见解很是独到,做学问也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