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子荣华路(339)

作者:九天飞流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你身上肩负的是整个家族的兴盛与安危,万不可感情用事!”摄政王叹了口气,拍了拍万煜铭的肩膀。

这个儿子是他亲自教导的,他只希望能教导出一位令人满意的家族继承人。

万煜铭脸色凝重,这是父王第二次警告他,他立刻点了点头。

“父王所言,儿子铭记在心。”

“你能明白是最好,你天资聪颖,是成就大事之人,为父对你一直很满意。刚才你的建议其实是好的,但你的目的却并非如此,这你自己心里清楚。不能为家族考虑,掺杂了自己的私心,这是大忌。不过这杜尘澜之事,你不妨给他指个路,听说他最近不是与楚王一脉走得颇近?”

摄政王冷笑一声,“当年顾氏一族被灭门一事,查太后可是参与了不少。她是对那些东西尤其上心的,她多半知道是些什么,否则不会如此急切地想要除去顾氏一族。那些追杀这对夫妇的人中,必定有她的人马。将人引去她那里,反正咱们之前可是存了不少证据。”

“父王英明,让楚王与杜尘澜对上,既解决了此事,还让杜尘澜与楚王跟之前生了嫌隙,可谓是一举两得。再者,查太后对那些东西如此上心,说不得让杜尘澜搅搅浑水,咱们还能得知到底是什么东西。”

万煜铭深以为然,姜还是老得辣。

“你不是想不到,而是关心则乱。哼!杜尘澜不过是一介商贾之子,你放在他身上的精力太多了。你是王府世子,还是从三品的京卫指挥同知,他如何能与你比?”

“不过此人若是不派人盯着,便容易脱离咱们的掌控。变数太多,不利于咱们的计划。时刻派人盯住他,不至于让他脱离咱们的掌控就成。”

摄政王认为杜尘澜如今不过是一名举人,即便此次殿试取得了一甲前三名,那也得熬资历,从六七品官儿开始做起。

即便惊讶于杜尘澜的能耐,但他依旧觉得没有家族撑腰,暂且不足为虑。

随后他不待万煜铭多言,便挥了挥手,不愿再谈。万煜铭欲言又止,随后见父王一脸倦色,也只得退出了书房。

......

皇上在后方站定,将前头所有考生都尽收眼底。

有的考生抓耳挠腮,一脸的沮丧。有的则是在苦思冥想,眉头紧锁。当然,有为难的,自然也有游刃有余的,杜尘澜便是如此。

看着奋笔疾书的杜尘澜,皇上的神情又恍惚了起来。

突然,他不知想起了什么,最后竟抿唇笑了。原本还紧绷的神态放松了不少,皇上踱步至杜尘澜身后,望向他所作的策论。

何靖云目光追随者皇上的身影,最后定在了杜尘澜身上。

皇上呢?此子与顾玄瑧如此相像,皇上是何感想?他刚才见皇上如此震惊,这会儿却又见皇上恢复了常态,不免心中有了疑虑。

当年顾玄瑧之事,其实也不是无人知晓,他就是知情人之一。

先帝对顾玄瑧十分偏袒,早年还顾忌着些,但等顾玄瑧长大,皇上便越来越明目张胆起来。

抛开顾玄瑧的身份不谈,此人确实是天纵英才。为人聪慧机敏,对时政也很敏锐。不过十五岁稚龄,便能单枪匹马冲进敌营,擒获敌营将领。

第四百五十九章 老太爷来京城

之前朝中流言蜚语不断,有臣子竟曾妄言,若是顾玄瑧是江山继承人,大郡朝何愁不能昌盛繁荣?

当然,这名臣子最后的下场是被五马分尸。不是谁暗下黑手,是被御史弹劾之后,先帝下的令。

至于顾玄瑧,即刻被调离京城,派去了边关镇守。朝中一片哗然,众人皆不知先帝用意。

正巧,当时又出了靖安侯因贪恋女色,强抢民女一事,被御史弹劾。先帝震怒,捋了靖安侯的官职,只挂着个爵位。顾氏不少在朝中为官的官员都受到了排挤,甚至屡屡被言官弹劾。

至此,顾氏在朝中的地位一落千丈。那几年,先帝不曾过问靖安侯府,顾玄瑧也驻守边关,不曾回京。

先帝此举是为何,众人纷纷揣测,这怕是为了打压靖安侯府吧?之前对顾玄瑧有多优待,如今顾氏的日子就有多惨烈。

毕竟当年顾氏在朝中权势如日中天,不少族人都在朝为官,靖安侯还手握兵权,乃是真正的权贵。

经此一事之后,顾氏在朝中低调了不少。众人不禁感叹,先帝确实是个心狠的。为了削弱顾氏的力量,竟然下了这么大一盘棋。至此,朝中再无人提顾玄瑧的身世。

这不明摆着呢吗?顾玄瑧若当真是先帝之子,那先帝又为何要如此对待靖安侯府?之前对顾玄瑧如此看重,不正是别有用心吗?

而顾氏重新崛起,是在先帝在位最后几年期间。顾玄瑧实在骁勇善战,不过几年,在边关的呼声极高。摄政王担心顾玄瑧拥兵自重,又极力劝说先帝将其调回了京城。

然而不知为何,顾玄瑧一从边关回来,顾氏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荣光。不但靖安侯官复原职,就连顾玄瑧都升为了正三品的京卫指挥使。

甚至最后,先帝过世时,在他身边陪着的,竟然是顾玄瑧。

将当年之事回忆了一番,何靖云终于回过了神,皇上早已走了过来。

何靖云竟是摸不透皇上的用意了,不过剩下的,是阅卷管之事,与他无关。君心难测,揣测圣意,总有失足之时。

听着敲了一回钟,杜尘澜才放下了笔。他已经在草本上完成了答卷,剩下的就是誊抄。

这是吃午饭的时辰到了,杜尘澜揉了揉已经发酸的手腕。若是平日里练习大字,杜尘澜从未觉得这般累过,实在是连草本都错不得,他一笔一划写得尤其认真。

看着官员从食盒中端出饭菜,杜尘澜不由勾着脖子看了一眼。等拿到杜尘澜书案前之时,他不由得傻了眼。

说好的宫廷御食呢?满汉全席不说,好歹叫他见识一番,尝尝御膳房的美味啊!

然而,眼前的却是这小半碗酸菜汤、一碟青菜肉沫和两个白面大馒头。

呵呵!杜尘澜无语,为了让考生不至于在殿前失仪,这里的饭菜甚至比不上考童生试时的饭菜。

......

“老爷!从镖局传来消息,说是老太爷来京城了!”外院孙管事匆匆进了书房,朝着正在盘账的杜淳枫禀报道。

“谁来了?”杜淳枫自账簿中抬起头来,脸上尽是迷茫。

上次从边关带回来的货物,卖出了不少银钱,不但还清了澜哥儿的银子,还剩下了几万两。这么多银子,杜淳枫自然要找个营生来做。

这不?听取了杜尘澜的意见,便是在京城开了几家小食肆,卖些熟食和饭菜。其中一家开在码头附近,生意很是红火。

虽利润不高,但薄利多销,这一个月来的账簿,简直是让杜淳枫笑得合不拢嘴。

他本想开酒楼,毕竟手上的银子也足够。可后来听澜哥儿提起,身后无人撑腰,在京城开酒楼是开不下去的。这门生意,只能等杜尘澜入了官场之后,寻着靠山再打算了。

索性,杜淳枫便做了这小食肆。他知道,听澜哥儿的准没错。

“老太爷啊!镖局的人带来的口信儿。那镖师急着赶回去走镖,将话带到,人就走了!小人问了,说是老太爷带着人来了京城,这两日只怕乘坐的船都快要到了。”孙管事喘了口气,此事实在突然。

“什么?父亲要来?可之前为何没收到靖原府来的书信?要来京城,好歹先来封书信吧?这般突然就来了,让人毫无准备。”

杜淳枫有些茫然,他也不知要准备什么,但就是觉得太突然了。

“你可没听错,真的是老太爷要来吗?”杜淳枫不可置信地问了一声,父亲不是说要与长房过日子,怎会突然来了京城?

如此毫无预兆,却让杜淳枫心中不踏实起来?该不会家中是发生了什么事?

“老爷!小人算过日子,若不出意外的话,最迟明日船就要到京城了。如今当务之急,还是派人去码头守着,否则与老太爷他们错过,就多了麻烦事儿。他们人生地不熟的,就怕走失了。”

京城这么大,纵使少爷名声大,但找到府上也得费一番工夫。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