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子荣华路(199)

作者:九天飞流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一旁有名学子与杜海州住同一间监舍,对杜海州的为人还是有些了解的。明明嫉妒杜尘澜,却又想表现地大度,其实早就暴露了,偏偏还自以为隐藏地很好。

“在下之前便是如此觉得,只是不好多言,今儿杜师兄是不打算隐藏自己的嫉妒了?也对,明年就要去京城了,自然不必有顾及。”旁人深以为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杜小师弟是榜首又不稀奇,怎么这次叫他这么激动?像是大受打击似的。”

“这不是最后一次了吗?日后杜小师弟与他同在国子监,身份却天差地别,心中自然有落差了。”

......

“此人倒是令老夫意外,没想到他会突然插手。平日里万事不管,这次竟是为了让你声名受损,连他自己的名声都顾不得了。”

温昌盛叹了口气,心中盘算着,世子爷不知为何要他将消息透露给杜尘澜?

就凭杜尘澜一介书生,难道还有本事对抗那人及其背后的势力不成?

“先生口中的那人,难道指的是咱们书院的刘副山长?”杜尘澜心中百转千回,本是不确定的,但温昌盛所言,与副山长倒是符合。

“你怎知?”温昌盛瞪大了双眼,刘和中隐藏如此之深,杜尘澜是如何知道的?

“自是猜的。”杜尘澜微勾唇角,其实他前段时日已经派人去查过刘和中,倒是查到了些蛛丝马迹。

只是此人十分小心,不常来书院,与杜海州更是很少接触。他猜想,这两位肯定有中间人作为联系。

为此,他派人将杜海州身边日常接触的人都查了一遍,倒是筛选出两个可疑的人选。

或许是因为前段时日要迎玉林书院的人来参加比斗,副山长缺席有些说不过去。因此,这段时日刘和中一直都是住在书院的,直到今日还未出过书院。

而住在杜海州隔壁监舍的一名学子乃是刘和中的远房侄子,期间去了刘和中的院子几次。

只是杜尘澜的人进不了书院,且他买来的人还学艺未精,杜尘澜是不敢让他们进书院暗中监视的,尤其是在这般人多的地方。

因此,对于杜海州在书院内的行踪,杜尘澜并不能完全掌握。

不过那同窗和杜海州关系甚好,时常一起探讨学问。然而那同窗在月考和季考中的名次,比起杜海州都差了不少,这就十分可疑了。

杜海州此人有些清高,对于比他名次差或家境不富裕者,通常都是看不起的。

“猜的?”温昌盛狐疑地看向杜尘澜,只是看着杜尘澜带笑的脸,他知道杜尘澜是不打算说的。

第二百六十一章 查氏

“不错,正是他,你这八字批语的字迹与他十分相像。虽说他不经常在书院中,平日里也是万事不管的模样,但他的字迹,老夫还是认得的。”

世子爷果然神机妙算,竟然猜中了。他说杜尘澜势必会猜出,没想到杜尘澜果真就猜到了。

直至今日,他才不得不承认,这两人都是精于算计的。他这样的小聪明,在这两人眼中根本不够看。

“只是学生有一事不明,这位刘副山长与学生其实并不相熟。学生进书院两年多,还是在文会比斗上,才第一次见了他。我二人一直无交集,他为何要这么做呢?”

杜尘澜一边求解惑,一边在心中思量,此人到底是个什么目的。

若说自己没得罪过刘和中,但刘和中却要针对他,那便不是他自身的原因。或许,这又牵扯到了朝堂。

而他又没站队,朝堂与他有何干系?除非此人以为他站了队,这才想着要打压他。如此一来,此事便能说得通了。

他心思一转,接着便看了对面的温昌盛一眼,而后突然笑着问道:“世子爷最近可还好?”

“这老夫如何得知?”温昌盛顿时有些疑惑,之前不是还在说着刘和中的事儿吗?怎么话题突然转向了世子爷?

“学生以为先生和世子爷常来常往,之前世子爷不是说先生是他的师伯吗?”

若说温昌盛是万煜铭放在晨鹭书院的一枚探子,这才能解释得通,这位前后突然转变的态度。而那位刘和中,显然和山长又不是一道儿。

没想到小小的晨鹭书院,也分了好几派,俨然是一个朝堂的缩影。

“是!不过世子爷远在京城,自然不能常联系。”温昌盛觉得莫名其妙,难道这杜尘澜想通过他,攀附上世子爷?

这么一想,他倒是觉得有可能。眼中闪过一丝鄙夷,左不过一个趋炎附势之人罢了!

“不知这刘副山长是个什么来历?”杜尘澜这会儿可以确定,温昌盛想借刀杀人了。

不过,此计倒也并非是温昌盛所想。没有上头的指示,温昌盛也不敢做地太过。

“此人背景颇深,他是刘氏族人,还未出五服。你年岁还小,或许还不知这刘氏的名头。刘氏是书香门第,祖上也并不显赫,算是耕读传家。只是如今刘氏族中出了个四品官,也算是跻身官家了。说来也没什么值得称道的,不过刘氏却是查氏的姻亲。”

温昌盛说到此处,仔细观察着杜尘澜的神色。

“查氏?您说的查氏可是慈宁太后娘娘的父族,静安侯府?”杜尘澜闻言倒是真的有些惊讶了,查氏可是京城的顶级世家之一,真正的朱门勋贵。

慈宁太后出身显贵,父族查氏是随着开国皇帝打江山的亲信之一,被封为了静安侯。而她的母族金氏则更为显赫,百年清流世家。

说起这金氏,却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门清贵。其祖上也曾官拜首辅,族中为官者众多。不过后来随着朝代更替,金氏历经三朝,族中之人皆尽数辞官,成为隐门。

金氏不知何时传出族规,凡金氏子弟,百年内不得入朝为官。这一点让世人大为震惊,金氏不知出了何种变故,竟是放弃了大好前程,这无疑是自掘坟墓。

毕竟在朝为官者,怎么可能没有政敌?平日里因为政见不和,积怨肯定不少。这时候全都辞官,旁人自然都想踩上一脚。

就在众人等着看金氏墙倒众人推,自毁前程之时,不想嫡支天之骄子金昊泽横空出世。在乱世之中,投奔了大郡先祖皇帝元嘉帝,成为了一名军师。

此人有雄韬伟略,运筹帷幄。出使敌国,谈笑间千军万马止于足下。指点江山,何等雄心壮志。

且此人还擅长周易卜卦,可谓是神机妙算。元嘉帝荣登大宝之后,要为此人加官进爵,他却毫不犹豫地婉拒了。

元嘉帝对金氏甚是感激,金氏如此淡泊名利,为百姓造福的伟大情操,自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此后,元嘉帝还是奉了金昊泽为国师。

然国师淡泊名利,从不曾在宫中行走。然而不过而立之年,便一命归西。据说是泄露天机,损伤寿元。自此后,皇室对金氏甚为尊敬。

其实追溯到金氏祖上就曾是神算世家,不过后来族人追名逐利,无人继承先祖的衣钵。直到金氏远离朝堂,成了隐门,这才重操旧业。

金氏每代嫡支的嫡出都会出一名善谋略、周易算卦精通者,皇室便会将这人奉为上宾。因此,金氏虽不入仕途,但却能近得皇帝的身。

只可惜,当今德康帝竟是个信佛的,不喜道派。金氏如今只能隐世,不管旁人怎么挑拨,族中淡定沉着,并没有因外界传言家族败落而担忧。

时日一长,若不是慈宁太后,世人只怕都要忘了金氏。其实严格算来,金氏也不过沉寂了十年罢了!

“正是!这刘氏虽说只是一名嫡女嫁了静安侯府二房的庶子,但好歹也算是姻亲关系了。”

“这其中可是有什么误会?学生与刘副山长不熟,牵扯到慈宁太后娘娘,那就更不可能了。”

嘴上这么说,但杜尘澜明白,慈宁太后娘娘当年可是产下一名遗腹子的。如今这位小亲王年岁和他一般大,慈宁太后指不定起了什么心思。

可皇上分明又是慈宁太后养育大的,占了个养恩。听说慈宁太后和小亲王都极其老实,从不过问朝政。

可这是不是表象,谁人能说得清?从这次的事儿来看,慈宁太后或许肠子都要悔青了,她的儿子可是中宫所出,不想却被别人当了皇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