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乞丐是李兰恪寻来的,盛言楚在陵州的这一年多日子里,李兰恪和京城的乞丐们关系不是一般的好,几乎每个月李兰恪都会带着乞丐们来华家扫荡一回,乞丐们抢得盆满钵满,李兰恪气也出了。
如今华宓君回来,甥舅二人自是要取唐氏的小命。
华正平在衙门里领有闲职,见华宓君将唐氏砍伤,华正平忙让人去京兆府求助。
可惜华家小厮还没跑出大门就被阿虎的人提了进来。
“华老爷,我家爷有请。”
“谁?”华正平腿发抖。
阿虎眼睛往院中华宓君身上一落,华正平吓得栽倒在地。
华宓君没有直接杀了唐氏,而是砍伤了唐氏两条腿,随后用绳子绑着带出了华家,华琦云瑟缩在角落,面对唐氏投来的求救目光,华琦云选择视而不见。
盛言楚同样没有杀害华正平,而是将人交给了京兆府。
盛家夫妇仲秋节持刀闯华家的事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听闻盛言楚亲手将华正平送进了京兆府衙门,宝乾帝直接来了一句:“这种忘恩负义的货色怎么没当场杀了?”
游公公噎住,讪笑道:“皇上说笑呢,华正平虽和李家小姐和离了,但我朝律法上,他依旧是盛大人的岳丈,华大小姐的亲爹,这世上哪有女婿杀岳丈的。”
宝乾帝板着脸瞪着游公公:“朕能不知道这事?不过是觉得此人得了先帝庇佑多年,若当年那事落在朕手上,哼!”
游公公不能说先帝的不是,只好站在一旁陪着笑脸。
-
翌日京兆府尹上折子诉说华正平的案子,原来年初石新弹劾华宓君国孝期怀孕一事其实是从华正平口中知悉的,华正平大约早就料到华宓君重回京城华家就会不安宁,便想着法子阻拦盛言楚回京。
京兆府尹的话一落地,宝乾帝少有的发起了脾气。
“这世上果真有这等不疼儿女、行事残酷不仁的爹吗?!华氏落了罪名,她肚中的胎儿焉能保住?”
那时候华宓君都快生了,华正平暗中将女儿推到风波之上,难道是想一尸三命?就为了保全唐氏?
金銮殿上,宝乾帝将华正平骂了又骂,不过有心人发现,宝乾帝明着是在骂华正平作为亲爹心狠手辣,实则是在暗搓搓地骂死去的老皇帝。
将自己对老皇帝的恨都倾诉到了华正平头上后,宝乾帝当场下旨,命刑部押解华正平和唐氏一步一叩首去少将军李念和墓前谢罪,并施以黥刑。
圣旨传开后,盛言楚恳请宝乾帝准许华宓君押唐氏和华正平去宋城。
宝乾帝本想秋后绞杀二人,听到这话,便问缘由。
盛言楚语气艰涩:“李老大人命不久矣。”
宝乾帝闻言身子坐直,让盛言楚接着往下说。
“李老大人子孙无数,最疼爱的莫过于岳母,总不能让祖孙两人南北相隔,故而李家人打算将岳母的墓迁到宋城老宅。”
将唐氏和华正平绑到宋城,只是想让李老大人在临终前亲眼看到外孙女大仇得报。
宝乾帝默哀,片刻后,宝乾帝命盛言楚研墨,他则亲笔撰写累列李老大人生平的诔文。
盛言楚感激不尽,带着御赐的诔文,送华宓君登上回宋城的船,一路跟随的还有刑部押送的华正平和唐氏。
九月底,宋城传来噩耗,李老大人半夜去了,老人家没遭罪,吃了一大碗长寿面,过了百岁生辰日后走的。
第171章 【二更合一】 嫁娘,嫁……
李老大人的死讯传到京城后, 宝乾帝为一代帝师罢朝哀悼一日,李家在朝中就职的官员均已上书回宋城守孝,宝乾帝不舍, 夺情起复李兰恪, 命其守孝三月后继续留任翰林院侍读学士。
华宓君作为从李家出嫁的华家女,对李老大人的感情深厚无比, 李老大人魂归故土后, 华宓君披麻戴孝三个月,直到年底才跟着李兰恪返回京城。
大年三十当天,华宓君风尘仆仆地赶回了盛家。
在这三个月里,京城盛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陵州知州马大人递折子进京述说陵州百姓日子越过越好, 宝乾帝为之大喜, 擢升功臣盛言楚为从五品太府寺少卿。
太府寺少卿虽不是高官,但手中的权利却是大多数朝官可望不可即的, 在宝乾帝管辖时期, 此官为九卿之一,平常主要辅佐户部打理朝中的赋税和上贡事宜。[注1]
坊间百姓称呼其为仓廪之官,盛言楚上位后, 从他手中流出的银子多如流水, 忙起来的时间大抵有春秋两个时间段,毕竟除了协助户部管账, 还要分心操持百姓的农桑水利等事。
盛言楚是商户出身,有关朝廷的开支以及从百姓那里收上来的赋税,于他而言,上手并不难,短短数月就将各项用度规划的明明白白。
在其位上, 旁的都是小菜,最难得是煮盐、冶铁、酒水等官营事务也要经由太府寺少卿之手,所以当盛言楚看到楼彧送进京孝敬他的银子时,不由笑出声。
楼彧就是实打实的狐狸,似乎早就料到他回京后会接任这个位置,难怪他在邺城招工时楼彧会主动送银子上门。
华宓君回京的当天,盛家人才开始着手牵府挪到城南,宅子是周密替盛言楚寻好了的,就在兵部尚书卫敬六进大宅子的隔壁,因附近都是官眷之家,想谋一个紧贴着卫家的宅子不轻松,周密为此花了好一番心血,当然了,盛家人花得银子也不少。
-
新家是正正经经的三进大院,以盛言楚现在的品阶住这样大排面的宅子没什么不妥,值得一提的是,才挂上盛宅的牌匾,宝乾帝的圣旨突降。
雪天里,盛言楚妻华宓君,母程春娘得以封为五品宜人,圣旨一下,新宅子前的笑声不断,老百姓纷纷过来道喜。
又因着马上要过大年,盛家门口的爆竹声点着后就没断过,噼里啪啦声好不热闹。
绥哥儿和锦姐儿已经有九个月,听到爆竹声反而不怕,挥舞着胖嘟嘟的手非要去外边看,华宓君才回家,抱着这个嘬一口,又摇着另外一个扮猫脸,哪里肯让两个小家伙去外边。
小孩子容易健忘亲爹盛言楚,但对于亲娘似乎印象十分深刻,大约是闻到了华宓君身上特殊的奶香,两小孩有了亲娘 ,当即便也不吵着要出去看爆竹。
-
盛言楚新官上任,忙到年底才从衙门正式休沐,一进门见到妻子,盛言楚喜笑颜开,大步走到华宓君身侧。
外边大雪纷飞,寒气扫到两小孩身上,孩子们冷得哇哇大叫,盛言楚歉意地脱下官袍,在火炉前捂暖双手后才抱起孩子们。
小孩子都嗜睡,才和盛言楚玩一会就呼呼睡了起来,橙红的火炉前,盛言楚一手轻摇一个睡篮,时不时地问问李老大人的身后事。
“家里的人早前都有准备,到了那天我也料到了,所以夜里没走开。”
伤心了三个月后,华宓君再说起当晚的事时还是忍不住掉眼泪,但李老大人是喜丧,华宓君不能哭。
强行扯出一丝笑,华宓君将李老大人身后事的安排和盛言楚说了说,末了道:“原先我对小知那孩子有些误会。”
绥哥儿睡梦中突然踢飞小被子,华宓君忙起身悄悄的给盖上。
盛言楚顺手掖掖女儿的被子,问道:“这话怎么说?”
华宓君退回坐褥,眼角带了笑意:“老祖宗去的时候,我跟婉姐儿几个在外间有些犯困,还是小知听到了不对劲,说老祖宗眼皮子动了动,因他的提醒,我跟婉姐儿她们才没错过老祖宗的临终交代。”
这次华宓君进京时问江知樾要不要跟她去京城读书,江知樾原是不同意,说他要回鸡鸣岛过逍遥的山大王日子,可一听最喜欢的羲和妹妹就在京城,江知樾一改反常,回去立马收拾包袱跟着华宓君大老远来了京城。
一来盛家就问卫羲和在哪,边问便颠着背上大大的包袱,说他在宋城做了一大堆好玩意要送给卫羲和。
认真呆萌的样子逗得盛家上下哈哈大笑,程春娘怪喜欢江知樾的小聪明,便派人去隔壁知会杜氏,说她要带个小客人拜访卫家大小姐。
杜氏对江知樾印象很深刻,毕竟女儿开口喊得第一个人就是江知樾。
说起江知樾晌午去卫家的情形,华宓君笑得合不拢嘴:“好巧不巧,才进门就跟义父碰上了,义父见到小知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当场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