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被逼考科举(76)

也就是虞衡觉悟得晚,不然的话,单凭这份风骚至极的履历,就足以让虞衡名垂青史了。

虞衡还不知道原来他已经错失了一次达成目标的机会,这会儿他正沉浸在上课刷题中无法自拔。也就是过年的时候出来露了个脸,其余时间全蹲在自己院落里,一心备考绝不出门。

沈氏和虞启昌原本还担心是不是自己给虞衡的压力太大了,让他这般拼命。结果让人过去一问,得到的消息则是:三公子天天躺在床上睡觉。

沈氏和虞启昌:怎么儿子这毛病还没有改?下回再担心他,我们就是二傻子!

这期间,虞衡推掉了一切应酬,除了亲自去孙伯那儿送了一回喜糖外,再也没出过门。

倒是萧蕴前来靖安侯府找他,说明年也是武举之年,他也要参加乡试了。

大宣的武举和文举制度不大一样,不同于文举的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大考试流程,武举上来直接就考乡试,考的内容也比文举简单,先考策略,再考马步和弓箭。策略要是没过关,就不能接着考马步和弓箭。

虞衡觉得,凭萧蕴的本事,顺利通过乡试应该没什么问题。系统当初就说过,萧蕴可是百年难遇的练武奇才来着,天生就是将帅的好料子,这么过硬的本事,兵部不录取他,那是兵部之人瞎!

承恩公还真担心小儿子过不了兵部那关来着,谁让他的体质这么坑爹,回头马步弓箭走一波,本来技术挺溜一少年,身手俊俏得不得了,结果考官看完全场,转头就不记得他的表现了,这他妈还怎么考?

为着这点,承恩公特地把小儿子赶到了靖安侯府,第一轮考的是策略,你多跟靖安侯府那位小公子学一学怎么写文章,把文章给我写漂亮了,漂亮到让人一看文章便如获至宝,每句每段都让人难以忘记,那就成功了!

这也不是承恩公痴心妄想,实在是参加武举的人,文化素养都不是那么高。一帮矮子里想拔出个高子来,不需要萧蕴有苏熙那样张口便是锦绣文章的才气,只要高对手两个等级,实现全方位吊打对手的效果,那他就稳了。

至于马步和弓箭这方面,承恩公对小儿子十分有信心,能在这方面胜过他儿子的同龄人,几乎为零。

实在是这两样不好留下太惊艳的证据,要不然的话,承恩公也不会把萧蕴打发到靖安侯府上。好歹文章白纸黑字留在那儿,就算他们忘了萧蕴的骑射表现,有那样一篇让所有人都拍案叫绝的妙文在,总不至于再让萧蕴当个隐形人吧?至于他们过段时间又会忘记萧蕴?忘就忘吧,先通过乡试再说。

于是,虞衡就接到了一位面色无奈的小伙伴。

承恩公很是欢快地把他的小儿子往虞衡面前一扔,情真意切地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希望虞衡能分出时间指点一下萧蕴的文章。

虞衡顿时一脸懵逼,看着萧蕴眼中的无奈后,虞衡又不由一笑,应下了承恩公这个在常人眼中略显奇怪的请求。

考武举前来找文人帮忙,承恩公也是个人才。

不过一想到萧蕴考武举,虞衡立马又想起来,他还有两位倒霉表哥也要考武举了来着。

本着大家一起受罪的心态,虞衡向他大舅发送了邀请,请两位表哥来侯府小住。在侯府,文有虞衡帮他们进行特训,不说让他们的文章写得多么文采斐然,起码能让他们写出一篇逻辑在线用典精准的精炼文章来。武就更不用说了,虞启昌这位征战沙场多年的大将军亲自坐镇,不愁他们没有进益!

虞衡他大舅一听,嗨呀这主意好,衡儿果然十分重视兄弟情分!转头就把沈氏兄弟打包送进了侯府,还特地叮嘱虞启昌,“这两臭小子要是不听话,妹夫你尽管揍!”

虞启昌:???我什么时候答应要给你带大兔崽子了?

虞启昌答不答应不重要,重要的是虞衡答应了。沈氏兄弟的文章写得就跟老太太的裹脚布似的,絮絮叨叨半天都没个重点,哪怕这俩家伙骑射很不错,就凭这一手烂文章,他们就值得被刷下第一关。

虞衡给他们补课时,发现自己真是在精卫填海,这俩家伙根本就是个无底洞,文盲得可怕。

好在有个勤奋好学的萧蕴作对比,不然的话,虞衡都得怀疑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是不是有问题。

三好学生萧蕴不仅自己学东西十分快,还能帮虞衡收拾小呆瓜。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跟沈氏兄弟说的,反正这俩之后上课时一个比一个认真,那副努力到扒开眼皮不许上下眼皮打架的架势,可以说是让虞衡非常感动了。

当然,他们的努力也是有回报的。

武举时间比文举早上半个月,萧蕴轻轻松松拿下第一,沈氏兄弟一个倒数第一一个倒数第二,险险地踩着线成了一名武举人。

南安伯府立即敲锣打鼓庆祝这一盛事,还邀请虞衡和萧蕴前去喝酒。

虞衡到伯府时,正巧看到沈氏兄弟在争执一道题,虞衡一听,这不就是萧蕴说过的策略大题吗?和兵书挂钩,虞衡之前还给他们画了重点让他们背了一部分来着。

结果越听,虞衡的脸色越奇怪,这俩就没一个说对的。重点是,这俩二货还特自信,都觉得自己说的才是对的。沈长宁表示不服,“我考了第二,比你高一名,听我的!”

沈长安虽然不忿,但名次说话,只能不甘不愿地点了头,“行吧,听你的,你说得对。”

虞衡:………

这可真是倒数第二给倒数第一讲题,一个敢讲,一个敢听。

来喝个喜酒都能碰上沈氏兄弟犯蠢,虞衡忍不住开始担心,这俩二货日后在朝堂上会不会被人给卖了还在替人数银子?

这个严肃的问题,谁也不知道。但看着这俩二货天真清澈的眼神,虞衡又忍不住笑了,自己都要成为名垂青史的大权臣了,护住一两个二货还是可以的吧。

总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呢。

不过这些都是幸福的烦恼,虞衡笑着眯了眯眼,对着这俩二货敬了一杯酒,恭喜他们成为武举人。

沈氏兄弟也明白,他们能中举,虞衡功不可没,还有萧蕴,要不是他按着他们的脑袋让他们背文章,他们这回怕是真过不了乡试。

这么想着,沈氏兄弟郑重地向虞衡和萧蕴道了谢,张氏和钱氏这回看虞衡就跟看亲儿子似的,各种夸奖的话不要钱似的往他身上扔,夸得虞衡都有点晕乎乎的。要不是系统及时给虞衡泼了盆冷水,虞衡这会儿说不准还就真的飘了。

沈氏兄弟算是解脱了,虞衡自己的大考验还没到呢,他有什么资格飘!

在其他人的夸赞和系统的骂骂咧咧中,虞衡在最后的半个月再来了一波大冲刺,直接干掉了半屋子的真题,信心满满地踏上了乡试之路。

第39章 三合一

乡试时间在八月, 这时暑气还尚未消散。虞衡大清早就出了门,倒觉得格外凉爽,整个人都舒坦了不少。

相比起大冬天在寒风中冻成狗, 热一点也还能接受, 起码写字的时候手不会抖,不至于把字写出鸡啄米的效果。

不同于之前的县试府试和院试, 乡试的考试难度直线上升不说, 时间也长,须得在狭窄逼仄的号房里待上几个晚上,就号房那坑爹的环境,也是遭罪。

乡试总共考三场,八月九号, 也就是今天考头场, 进去后十一号才能出来,十二号继续考第二场, 十四号出来, 最后一场十五号开考,十七号交卷出考场,整整九天六夜, 不但考验考生的学识, 也是对考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的一大考验。

虞衡这两样都不缺,对此完全无压力, 提着备好的吃食慢悠悠地来到了贡院门口。

嗯,乡试考试的地点也升级了,地点听起来十分高大上。乡试会试全都在贡院考。

但问题是,贡院都是每逢科举年才会开启,其余时间都是封闭状态。也就是说, 贡院上回开门迎考生,还是苏熙他们会试的时候。

这都是两年前的事情了,苏熙都完成了举人到翰林院修撰的升级之路,身份也由单身狗变为准父亲。七百多个日夜过去,贡院中的环境,可想而知。

虞衡暗暗叹了口气,觉得每回考试逼疯他的不是考题,而是各种槽多无口的坑爹环境。

你都顶了个贡院的名头,礼部直接掌管,选出来的还都是未来的国之栋梁。这么高大上的地方,就不能建得敞亮点?虞衡心里很是怨念,这么烂的环境,考生能考好试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