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方氏十分清楚,嘴角微微一翘,“王循原本是要准备参加乡试的,结果王家老夫人七月底去了,王循要守孝,自然无法再参加乡试。”
因着这事儿,王家人都对王老夫人有些怨言,尤其是二房,没少骂王老夫人毒,祸害儿孙就没个头,连死都要给儿孙添堵。
方氏对王循也没什么好印象,记忆中那就是个极其自私自利的人,只想着自己高兴,其他人都不被他放在心上,对待一心将他放在心尖尖上的亲娘都不曾有半分感情,冷心冷肺得很。方氏虽然不懂官场,但也明白,这样冷漠无情自私自利的人,绝对不会是什么好官。
是以王循被王老夫人连累不能参加乡试,方氏只说这是这两个人都得了报应。
虞衡知晓了这事儿之后,也是一叹,“做人还是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亏心事做多了,是会遭报应的。
秦溶月深以为然,小汤圆看看爹爹,再看看娘亲,认真记下这句话,又给了方氏一个软乎乎的笑容。
虞衡没在方氏这里多待,他还要去怡阳府接手前任怡阳知府留下的事务,不好多待,就连许复挽留他,他也没留下消息,而是启程去怡阳府。
临走前,虞衡留了两个护卫在州城,让他们暗中照看一下方氏。虽然她能立得住,但她也年纪大了,万一有个磕磕碰碰的,或者是摆摊碰上了有人找茬,都能有人出头。
许复当然知道虞衡去了什么地方,当即又对方氏上了几分心,转头吩咐夫人,“你不是说近来牙口不太好吗?日后每天都让人买点馒头蒸饼过来吧,方婆子做的饼和馒头不错,以后都从她那儿买。”
刺史夫人也是个心思深沉的,闻言便点头道:“该是这样,上了年纪的老婆子一个,无依无靠,咱们身为父母官,是该多照拂照拂她。”
虞衡还不知道许复的打算,他到了怡阳府后,同样受到了怡阳府的百姓夹道欢迎,街上人挤人,摩肩擦踵,怕是过年都没有这么热闹过,都想见见虞衡这个让他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大恩人。
虞衡眼眶微红,进了知府府邸,立即让人放出消息,说是等自己休整好后,便会亲自去走访慰问各县百姓们。
百姓们得了这个消息,更是兴奋,都盼着虞衡能到他们家来,那样,他们一定拿出家里最丰盛的东西来招待他!
系统则咕叽咕叽怪笑了一阵,惹来虞衡不解的问道:“你这又是发的哪门子疯?”
系统继续卖关子:
【你不是要下乡走访吗?到时候就知道了,有个大惊喜等着你哦!】
第95章 三合一
系统口风这么紧, 虞衡心知再追问也问不出什么来,只是冷哼一声,“反正你也瞒不住。”
系统略略略几声, 欠揍得很。
虞衡坐在书房里, 仔细回想怡阳府的情况,揉了揉眉心, 决定今天休息好后, 明天立即投入工作。
州分为上州、中州和下州,府同样也有上中下三个等级之分。府的等级划分由各府收缴的税粮来算。20万石以上的是上府,10万石以下的是下府,10-20万石的是中府。
虞衡大义凛然对着昭宁帝一通无私输出,昭宁帝深受感动, 觉得他身为帝王, 对于虞衡这种一心报国的忠义之士应该更要顺了他的心意,既然虞衡要求去偏远的地方历练自己, 那就必须顺了他的心意。
岐州是下州, 巧了不是,怡阳府也是下府。下州治下的下府,可见怡阳府这地方, 情势是真的不太好。就这就是后世贫困地区的贫困县, 双重贫困,十分具有挑战性。
虞衡先前从岐州州城来怡阳府府城的路上, 就看出来了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是真的不太好。
州城去府城这一路,沿途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座山。倒也不是那种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而是连绵不断的小山,一座接一座,更深处瞧着倒是有一片深山, 比路两边的山都要高上一大截。怡阳府本就不大,还有这么多山,想来留给百姓种的地肯定不多。
后世至理名言,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条件不好,不用看都知道这地方发展不到哪儿去,能靠山吃山就不错了。
虞衡一行人的行程也没瞒着,主要想瞒也瞒不住,三百名护卫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又不是人人都是萧蕴,存在感低的惊人。他们不但人多,气势还特别足,谁见了都印象深刻,想忘都忘不掉。
怡阳府的百姓都伸长了脖子盼着虞衡上任呢,为此还自发排了个班,每天都有人守在官道上查看消息,一旦发现了虞衡等人,就赶紧回去报信,他们大伙儿再在府城门口准备准备,吹拉弹唱全都搞起来,热热闹闹地将人迎进怡阳府。
那可是给他们送来了红薯玉米等粮食的嘉国公!他必须得有这个待遇!
然后……前来蹲点的百姓就被护卫们给逮住了。想想也没毛病,护卫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一抓一个小朋友确实毫无压力。要不是这人还算机灵,赶紧自爆身份又卖了队友,护卫们怕是要拿他当贼人处置。
就这样,虞衡还没到府城,就知道了府城百姓们的打算。但这也不影响他被府城的百姓们所感动,不论在什么时候,真情实感都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
虞衡也乐意为这些可爱的百姓们谋划出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先看看怡阳府的具体人口和生活条件,再问问资源才好做规划。
怡阳府前任知府已经回乡,同知和通判两位副手还在。虞衡想尽快了解怡阳府的情况,当然得仔细问问这两位。
乔同知和路通判是同一年的进士,四十多岁的年纪,都是景隆帝一手将提拔起来的官员,两人的体型也十分有特色。
乔同知身形高大,又生得圆滚滚,五官都被挤得小的,一眼看过去尽是肉,下巴少说都有三层,又天生一张笑脸,瞧着还有几分憨气。
路通判却瘦得跟竹竿似的,身上的官服空荡荡的,仿若一阵风过来就能将他吹走,面色严肃,眉心两道竖痕,嘴角微微向下,两边是略显冷酷的法令纹,就差把“大公无私”四个字写在脸上。
虞衡先是吩咐乔同知,“将这些日子堆积下来的政务全都拿过来,捡要紧的先放我桌子上。”
乔同知拍了拍他那比临产孕妇还要大的肚子,脸上的肉颤了颤,还颤出了一道道波纹,乐呵呵应了,腿脚倒是灵活得很,干活一点都不含糊,搬来一大摞政务,略微一扫就开始十分迅速地开始分拣出要紧的事务。
虞衡则仔细问路通判,怡阳府这些年大约能交多少税粮,人口如何,平均下来一户人家要交多少税粮。
通判就是管粮运和农田水利的,虞衡问他准没错,还能顺便考验一下这位通判称不称职。
路通判的表情不变,一一答了,“怡阳府下共有八个县,现在登记在册的百姓,共有八千六百三十六户,人口五十三万六千六百九十四人。八个县中,有一半是下县,三个中县,一个上县,便是安然县。其中,下县户籍都在五百户左右,四个下县的户籍数加起来,才和安然县的户籍数差不多。”
路通判侃侃而谈,还贴心地找出了怡阳府的舆图让虞衡过目。虞衡一看,好家伙,这个路通判口中的怡阳府境内唯一一个上县,安然县,面积差不多就占了怡阳府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地势也平坦得多,没什么山,怪不得能有这么多的人口,就是怡阳府的缴税大户,没有它撑场面,怡阳府的情况还要再差一点。
安然县临近怡阳府府城,交通便利,一直以来都是怡阳府的重点提拔对象。州和州之间有竞争,县和县自然也有。岐州本来就穷,自身资源也不多,能分到怡阳府头上的也有限,怡阳府就更不用说了,穷的一批,自己都过得惨兮兮,更别说拉拔其他县了,能够将安然县拉拔起来当个门面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在这种情况下,怡阳府的资源肯定都是紧着安然县来,其他县自然就这么一直穷下去。长此以往,安然县的条件自然就比其他七个县高出一大截。人往高处走,其他县的百姓定然也想好地方走。
即便朝廷对户籍的管辖十分严格,但也不是没有空子可钻,只要肯动脑子,自然能想到去安然县的办法。尤其是毗邻安然县的风碣县和太平县,人口更是少得可怜,五百户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