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被逼考科举(145)

至于怎么做硫酸,这倒不是问题,找绿巩矿石扔锅里烧一烧就有了。这玩意儿不少见,爱炼丹的道士那儿就有不少。

一套流程下来,环环相扣,其他人虽然还没弄明白其中的原理,但见虞衡写的这么详尽,想来也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想出的主意,该是几分把握的。

虞衡用了最简单的语言向他们解释了一番其中的道理,只说天地间有一股“气”,正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但这股“气”又和天地间其他的浊气相互缠绕,使得植物吸收不了。他这法子,就是为了将这股植物生长所需的“气”单独剥离出来,溶入水中,再灌给植物。

这一套说法听着玄乎,实则其他人接受还挺好。虞衡先前找理由的时候就查过资料了,这方时空的史书上有过零星的记载,提过这等“气”之说,不过只说天地间的“气”分为许多种,世间万物皆有所求。

在场众人都是博览群书之辈,尤其是巩尚书,对这等奇门工农之事尤为了解,虞衡这么一说,他当即就明白了回来,还用不可思议的眼神望着虞衡,惊呼道:“先人没想明白的道理,你琢磨透了?”

虞衡挠了挠头,轻咳一声道:“就是自己瞎琢磨的,能不能成,还得等办厂自己上手做了后才知道。”

巩尚书大喜,眼神狂热,恨不得赶紧就将这炼焦炉给造好,看看虞衡的设想到底是不是真的。

于是,巩尚书当场表态,“陛下,此法听上去应当可行,不若试上一试。”

换个人这么说,景隆帝早把人给赶出去了。一个还不知道可不可行的东西就巴巴跑来同朕说,这不是浪费朕的时间吗?

但虞衡这人不一样,景隆帝也得承认,虞衡确实有那么几分不凡之处。他的转变,后来展现出的越来越耀眼的天资,都让人惊艳。虽然其他人都觉得虞衡前些年是藏拙想过几年轻松日子,但帝王敏锐的自觉告诉景隆帝,其中怕是还有什么隐情。只不过虞衡进了朝堂后,功劳一件一件往景隆帝头上扔,景隆帝就把那一点点奇怪之处抛在脑后了。

都是大宣臣子,又一心为了大宣,纵然有什么隐情,又何必深究呢?说不得虞衡这小子,真像民间传闻的那样,是上苍派下来辅佐他的文曲星呢?

虽然目前看来,这个文曲星六元及第后,技能点好像点劈叉了,奔着奇奇怪怪的路走去,拉都拉不住,待在翰林院琢磨的事儿又跟翰林院没关系,也是醉了。

但虞衡靠谱啊!但凡他做过的事儿,一桩桩一件件,哪里出过纰漏?这会儿虞衡敢拿着一份不知能不能做成的图纸给他们过目,本身就证明他对此十分有信心。不然的话,他图什么,就图涮一把景隆帝和阁老们吗?

那他怕是嫌自己活得太长了。

正是因为虞衡先前干的事儿太靠谱,这会儿景隆帝等人虽然从未听过这样的事儿,心里也愿意相信虞衡。

只不过到底要不要答应嘛……

秦首辅看了景隆帝一眼,又偏头看向虞衡,笑眯眯地问道:“我看你这文中提到说要用大量的煤?虽然不知最后能做出化肥来,但需要的煤不是少数,包括所花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出来的化肥,真的要卖,一般百姓怕是买不起吧?”

这个问题真是一针见血,成本太高,卖价自然也不会低。寻常百姓买不起,还不如种一年豆子呢,好歹不要花那么多钱。

当然,富贵的人家自然是买得起的,毕竟化肥对于任何农作物都管用,阔气些的买点也不稀奇,但这,就不能让化肥变成老百姓都能用得着的东西了。

虞衡也想到了这一点,只说道:“物以稀为贵,化肥若是能做出来,自然不会缺买家。若是想让寻常百姓都能用上,自然得卖便宜点。”

“哦?若是便宜卖了,朝廷岂不是白做工?那还造什么化肥厂?”景隆帝笑着问虞衡。

虞衡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假设一斤红薯卖一文钱,一亩地的红薯就能卖两千文钱,也就是二两银子。化肥又不是每天都要洒的东西,买上一点就够用一年了,还不止用一亩地,就算把化肥的价定个二两银子,老百姓们也是愿意买的。积少成多,一笔一笔算下来,可不是小数目。”

胡尚书对这个最熟悉,当即算出来,“如今大宣共有百姓一千一百余户,共一万万多人口。就算只按一户出二两来算,也能得两千多万两银子。”

虞衡的预算,可比这个数少了多了。

其他人听了心中也是倒吸一口凉气,先前听到二两这个数字还没觉得数字有多大,胡尚书这么一算才让人心下惊骇,就算期间还有浪费失败的,也能试上一试了。

更何况,虞衡还小声加了一句,“炼出来的焦煤也还有大用,可以炼钢。”

这话一出,兵部尚书当即瞳孔一缩,炼钢,这是要出一批新武器啊!看向景隆帝的眼神也颇为热切,同胡尚书一人一边,巴巴等着景隆帝的最终决定。

景隆帝听了后也是一惊,稳了稳心神才笑道:“既如此,那便试一试吧。若是能成自然最好,若是不能成,好歹也能得到炼钢的焦煤,不算浪费。”

景隆帝并不是个优柔寡断的性子,既然已经决定了,就不会再出尔反尔。众人心中一松,面上也有了淡淡的笑意。

感受到众人心情的变化,景隆帝同样一笑,往椅背上靠了靠,打趣般地问虞衡,“朕可记得,上回你献红薯时,可是自己花钱买了红薯,又命人精心种了,到收成的时候才禀明朝廷。怎么这回一开始就想着问朝廷要银子了?朕还以为你会像上回那样,先做出来了再将此事禀明朝廷呢。”

虞衡听了这话,察觉到景隆帝这会儿心情不错,面上便露出了一个羞涩的笑容,小声道:“办化肥厂所需的银子数目太大,微臣家底不够啊!再说了,微臣马上就要成亲了,得攒点家底儿给媳妇儿。不然的话,人家好好的姑娘嫁过来,微臣啥都没有,岂不是委屈了人家?”

景隆帝心道这个倒霉玩意儿,合着这回是惦记着攒小金库了?果然是成家的人了,一点都不像先前那般大手大脚,更加不好骗了啊。

秦首辅倒是很满意,虞衡要娶的是他孙女,眼下在陛下面前虞衡都给足了孙女面子,话里话外都是要好好对待妻子的意思,秦首辅怎么能不高兴?

摸着良心说,就凭虞衡这个温和的性格,哪怕他还是先前那混吃等死的做派,并无如今的光环加身,秦首辅都觉得只要他的秉性没变,也是一个良配。

这种发自内心尊重爱护妻子的人,实在少有。

景隆帝都点了头,其他阁老们也没意见,办化肥厂这事儿就这么通过了,虞衡乐呵呵地跟在胡尚书身后准备去拿银子,结果就被胡尚书给赶了回去。

“现在就把银子给你,这些前期准备事宜都你来干?你是会挖窑还是会做炼焦炉?就算你会做,这时候到处跑,还想不想成亲了?”

胡尚书还能不知道虞衡,这货奇思妙想虽然多,但大多数时候都只是负责出主意的,动动嘴皮子把控全局,具体干活还是得专业的工匠来。

办个化肥厂说得容易,选址,挑人,准备材料……

光是这些,都够忙到明年的了,说不准虞衡大婚都完了,化肥厂还没正式开工呢。

这还真是大实话,现如今本就交通不方便,运输速度就更加不用说。虞衡炼焦炉要用的煤炭,还得再加大人手去挖,挖了后运到厂里也需要时间,光是这一项就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再有另外做炼焦炉这些大事儿,哪一件不需要时间?

亏虞衡现在就敢来问他要银子,给个屁,一个子儿都不给!

胡尚书先前为何答应虞衡答应得那么爽快,就是吃准了这一点。虞衡根本就不像巩尚书那样,有一整个工部做后盾,要什么人手都有。所以巩尚书管胡尚书要银子,那是真的一要一个准,要完后立马就拿走,工部那边再根据这笔银子分摊任务,各自负责自己手上的任务,分工明确,效率极高。

虞衡有什么?请翰林院那帮书呆子帮他一起办工厂吗?怕是还没出声就被那帮清贵的翰林吐一脸唾沫了。

没兵将军一个,能干什么?

所以虞衡给胡尚书的那张预算表,胡尚书才会那么快点头啊。本质那银子还握在胡尚书手里来着,就算虞衡再翻个倍,胡尚书也能点头,反正最终用多少还是按他的预算来,跟个孩子计较什么。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