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回来生产大队住的消息,高考结束的那一天,季言之就告诉了生产队上的知青们,所以知青们特意起了一个大早,天还没有大亮就等在了家门口。黑压压的,让和李幺妹商量着开春要在自留地里种什么菜的阿婆也忍不住错愕了一下。
“阿婆,他们是来找我的。”
季言之将院门打开,趁着李幺妹和阿婆进屋给久不住人、空气中散发着一股稻草腐朽味儿的房子除尘散味儿的功夫,和着知青们一起谈论全国有哪些大学自主招生,以及各高校招生的大概录取线是什么。
他们这个生产队报名高考的人连同知青在内,一共有七人。其中除了季言之和另外一位高中毕业有两年,大队长家的小闺女外,知青全部参考。不过水平参差不齐,除了王建国外,几乎都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没有多少信心。就连那嫁人以后,日子过得舒舒服服的胡秀娟,也是忐忑不安,和着知青同志们一起跑来找季言之。
知青们想打听的事情都没有什么可满的,所以季言之就把自己知道的全部说了出来。末了还说:“填自愿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一点,我的班主任老师已经说了,此次高考刚刚恢复,考题出的的确不难,但录取比例却不高。班主任老师估了一个数,觉得大概只会录取二十万次的人数。”
“你们想想全国参加此次高考的人数有多少,据统计不下五百万人次。”
“五百万参与高考的考生之中只录取二十万人,也就是说,即便你的分数过了录取线,也不敢打包票一定能考上。”
听到这里,胡秀娟的脸色一下子难看起来。
她的水平她自己清楚,走运的话刚刚擦过高考录取线,这不就是说即便自己走运,考试成绩过了高考录取线,也不一定有机会上大学吗。
“那该怎么办。”
胡秀娟双手绞着衣袖,隐隐有些不安的问。
“不管填志愿的时候,填写报名哪个学校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录取。”王建国开口道:“不是有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的填写吗。我在想,如果录取不到第一志愿,那也有可能会被调剂到别的学校。”
“今年上不了大学,不是还有明年吗。”大队长家的小闺女突然插话道:“国家恢复高考,不可能只恢复一届的。就算没考中,明年也是有机会的。”
“杜春红同志说得对。”
王建国用欣赏的目光看着杜春红,突然问道:“杜春红同志,你打算报考哪儿的学校。”
“我以后想当老师,所以打算报考师范学校。”杜春红落落大方的回答道:“首都A市是祖国的心脏枢纽,那里的师范大学一定比其他省份的要好。”
“杜春红同志的这说法我赞同。”一位平日里看起来沉默寡言,但是这一刻却很活跃的知青充满了激情昂扬的道:“我的志愿也是首都师大。王建国同志、杜春红同志以及大家,都一起努力吧!”
季言之突然笑了起来:“我打算报考首都大学,不过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或许填写可以多填一个箐华大学的。”
王建国点头:“季言同志成绩好,的确可以在两所有名大学里做出选择。”
第14章 知青的遗腹子(14)
过了几日,考生们陆陆续续填写高考志愿表格的时候,季言之的的确确多填写了一个箐华大学。
也不出意外,在高考分数正式公布的那一天,季言之每科满分的考试成绩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不光县里就连市里的领导都满面红光的来到了生产大队,向阿婆表示了感谢,感谢她为国家培养出了这么一个人才。
阿婆一个地道的乡下婆子,虽说年轻时读过几本古书,但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当即就忍不住喜极而涕,跟着好几个人都说,季言之这样有出息,她这个糟老婆子也算对得起早亡的女儿女婿了。
和着季言之早早定下亲事,就等两对小人儿成年以后就举办婚礼的李大爷家也是与有荣焉。
王大婶更是在大家朝她道喜的时候,喜气洋洋的道她慧眼识人,早就看出季言之大有出息,哪像老杜家那群鼠目寸光的蠢货,为了几口粮食就干出撵了亲老娘、亲外甥的事情出来。
老杜家那窝子的糟心玩意儿,活该现在被人笑话,还沾不了一点儿好处。
与此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老季家也十分的热闹。
自从季知东参军,季知南被搞鬼取代季知西下乡插队以后,老季家就成了季老爷子第三任妻子以及第三任妻子所出的一双儿女和带来的季知西的囊中之物。
可以说季老爷子这些年的人脉,基本都被善于钻营的季知西接管,并且季知西还利用这点在教育局混得风生水起。
高考一恢复,季知西一边叫比季言之大了一岁,也正值高中毕业的儿子参加高考,一边亲自盯紧了季言之那边的动静。
说来季老爷子其实一直都不知道季知南已经死了的事,当初季知南被野猪给拱了以后,死亡消息传回老季家的时候,恰好只有季知西在家。
依着季知西的小人本性,自然而然就选择了隐瞒,并且还在季老爷子抱怨季知南和季知东一样没良心,走出去后就没想过回家的时候煽风点火,让季老爷子只当从来没有过这两个儿子。
季知西以前盯着季言之那边,是为了防止他的谎言被戳破,而现在盯着,自然是因为儿子季锦的成绩太过于辣鸡。
早就打定主意,如果同样参与了高考的季言之考得好成绩的话,就李代桃僵,让季锦占用季言之的身份去读大学。
为了这,季知西甚至故作聪明的提前办理好季锦占用名额时,一切需要的隐晦手续。
季知西信心满满,觉得这样子搞以后,他那学渣儿子一定能够上大学。
的确,祈愿人那一世,本是学渣的季锦的的确确靠着占用祈愿人的身份上了首都大学的政法系,从此以后靠着家里的关系一路官运亨通。
而现在,不提季言之为了以防万一,特意通过首都科研院的大佬们向上面展露出他的科研天赋,而被一致认为是科研界的新星这点,就说季言之那大出所有人意料的全科都是满分的高考成绩。
季知西即便提前做了调换两者身份的准备,在季言之所在市县被地方官员当做政绩拼命鼓吹报道,甚至就连教育总局的领导也在口头称赞这是个人才,‘和老季你一样姓季’的时候,也不敢再有动作。
当然了所谓的不敢再有动作,是针对季言之的。
高考恢复后,参与首届高考的人数至少五百万以上。全国姓季的那么多,总会有那么几个姓季的考生考中大学,所以仗着职权便利,季知西开始细细挑选能够成为他那学渣儿子的踏脚石。
只不过这一回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选中的那位季姓考生,家中也是有关系有门路的。
按理说季姓考生的考试成绩不该落榜啊,所以心生疑惑之下,季姓考生的家人就开始查,结果就查到了季知西身上,也知道了季知西利用职权之便占用他人身份,让自己儿子上大学的事。
季知西自然是因此吃了挂落,不光丢了职位,更是暴露出了他一直隐瞒家里人季知南已死,并且原先想让儿子季锦占用季言之身份的消息。
不提驻守边疆,十多年都未成回家的季大伯季知东,知道消失后是怎样嚎嚎大哭了一番,又是怎么匆匆赶回老季家,大闹一场要求和季老爷子断绝关系,这是后事暂且不表——
这一回,由于季言之全科满分的考试成绩,他的录取通知书,是由所在市县的副市长亲自送到季言之手上的,并且副市长还亲切的转达了,来自首都科研院的那些科研大佬的殷切话语。
——小季啊,来首都读书的同时,记得来科研院报道。
季言之准备的这个后手,在季知西‘识趣’下,虽说没起多大的作用,但至少季言之的未来是不用愁了。
在以往世界当过科研大佬的季言之知道,一旦真成了国宝级别的科研大佬,自己只需专注于科研好了,其他的即便是养老,也自有国家出面帮忙奉养老人。
季言之是知道阿婆的心思的。趁着改革春风,当个有钱人的话,阿婆不一定稀罕,但要是成为了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利,备受国家重视的人,阿婆那就会十分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