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小媒人日常+番外(13)

作者:鹤鸣久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待大概问完,又交代了上课时间,瑰瑜便允她下去,洛时节这时候才想起搁在一边的束脩,连忙恭敬呈上。

等出了花厅,她才悄悄舒了口气,由一个婆子引着出府,临出大门,那婆子在她的耳边小声说:“姑娘下次来上课,请注意一下着装,得体即可。”

她瞅了眼自己的衣裳,憨笑着应下。

***

“在那么好看的地方学习,要是我,她们说什么,我都接着。”

晚上饭毕,三人坐在一起聊天,洛时节说了今天的事情,青青不禁露出一脸羡慕的表情。

“要不,我不学了,换你去吧,反正总得出个人。”

青青吐了吐舌头,摇头拒绝。

等要上课的那天,洛时节正愁自己应该穿什么衣服去呢,籽莲便捧着一套新衣裳来到她面前。

她抖开一看,是件浅青色夹棉的短襦,并一件白色的百裥裙,襦上绣了白色的梨棠花,挂了浅色的缨络,裙上也绣了花样,十分好看。

洛时节穿上,看起来分外小巧精致。籽莲又帮她把乌黑的头发梳到发顶,挽了个即简单又俏皮的发型,整个人看起来就格外不同了。

“像个姑娘样了,也不枉我做了这么久的针线。”籽莲看着自家姑娘,眼睛里露出无限怜惜。

从此,洛时节便开始了学习生涯,这五十日说长不长,但对洛时节来说,那肯定也不算短,加上教馆里规矩严的很,颇有些高三时候的压迫感,日子特难熬。

论收买人心,她倒是没话说,一张俏皮可爱的娃娃脸加上一张会甜言蜜语的小嘴,再加上时不时还会带些稀奇古怪的小零食给她们吃,很快就和同馆里的妇女们打成一片。

大家不嫌弃她年纪小,有什么好玩的活动,都会拉上她,也就这些时候,日子还好过些。

不过有个同学,倒是个例外。

有个和洛时节差不多大的小姑娘,叫小玖,也是来学做红娘的。

打洛时节进班那天起,这姑娘就打定了主意瞧不上她,明明是个小姑娘家家,心思颇多,还爱打洛时节的小报告,看她开小差就打报告,看她做小动作就打报告,洛时节忍无可忍,时间长了,两人只要一起互动,那便是眼神和言语间的你来我往,谁劝都没用。

其实洛时节也不想和她一般见识,只是学习的日子太过无聊,这小姑娘又那么有趣,她也只能和她磨嘴皮子打发时间了。

……

今天得闲,洛时节又开始盯着满大街的人看,看到了很多人的内心。而那些心里没有心上人的,或者压根不愿意结婚的,洛时节自然也什么都看不到。

人群里又远远走来一个化缘的大师傅,她习惯性地盯着他看,诚然是啥也没瞅见。

不过看到大师傅,她忽然就想起了莫辞彦。

这么久了,也不知道这个郎君怎么样了。

等放了课,她收拾了书本,看天色尚早,便进了北城。

向北一路走,便到了扬州城最大的隆安寺。

隆安寺香火鼎盛,殿宇庞大,僧侣也多,她一路走上去,看了一溜,也不知道莫辞彦在哪个殿。而且殿与殿之间相隔甚远,石阶长到仿佛看不到头。

一番打问,才知道这家伙在最后一座,是个十分清净的所在。

洛时节对站在门口的大师傅行了礼,朝里面打量。这座殿宇挺大,有些昏暗,殿的主位供奉着金身如来,正半垂着眼眸,宝相庄严,俯瞰众生。

殿内香火缭绕,有四五个和尚正在虔诚地诵经。

最前面佛像的脚下,正跪着一人,袅袅香烟中,只能看到他略有消瘦的侧颜,纱一般的烟雾在他的发丝边游走,发冠上的白色绞丝纹泛着清冷的光。

莫辞彦似乎在想事情,一动不动的,低垂着长长的睫毛,没有注意到洛时节在外面。

屋内就两个炭盆,看着就很清冷,又是大冬天,怎么能受得了呢。

她没有想到这一点,下次来,应该带件厚实的衣服给他。

大师傅告诉洛时节:“莫施主先前有言,不希望有人打扰亡人的超度。”

她只好站在门外静静地看,等天色渐晚,才不得不告辞。虽然进去吊唁一下肯定也不算什么打扰,但是又何必。

她不知道为什么,会对大师傅来一句:“莫辞彦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又内向,希望大师傅……”

洛时节摇摇头,又不说了。大师傅脸上露出一丝怪异的表情,仿佛在说:你看看我,我是那种会欺负人的和尚吗?

第 11 章 (捉)

“籽莲,我们家真的有这么一个傻表弟么?!”

外面的打落更已经敲响,家家户户早已阖门休息,洛时节家仍旧亮着。

洛时节举着那盏小油灯,又靠近床上那个熟睡的孩子。

此刻小娃娃的脸已经被洗干净了,她仔仔细细打量了一番,还是难以接受他的确肖似阿娘的事实。

今天日落的时候,有个老妇人领着这娃突然来她们家投亲,说这孩子是她的表弟。

她当时还觉得好笑,谁没事会找一个穷人家投亲,可当老妇人拿出她阿娘当初绣的小荷包时,洛时节傻眼了。

小时候,她这个大宋的娘的确绣过两个这样的荷包,一个送给了她,一个说要送给娘家刚出生的小外甥。

如今看来,这小娃娃当真是她的傻表弟了……

可她家已经穷到揭不开锅了,这个时候来投奔她,这不是雪上加霜么……

旁边的老妇人见洛时节仍然抱着怀疑的态度,又开始叨叨那句翻来覆去说了好几遍的话:

“没错了,我们就是来投奔洛家的,小少爷的确是你的表弟,虽然他傻了,但终究是你的弟。”

洛时节忽然想起《唐人街探案》里的那句台词:表的。

“既然如此,那也只能收着了,不过你也看到了,我们家的状况可能和你来投奔前想象的有点不一样,你可真想好要投奔我们家?”

洛时节站起来,又拿小油灯左右扫了一下家里的环境给那婆子看,看到那婆子脸上露出的严肃表情,洛时节心里甚是满意。

要收下这个表弟,她肯定一万个不愿意的,本来就穷,怎么能再穷上加穷。

婆子低下头来寻思了良久,才下定了决心似的:“就姑娘家吧,不投奔其他亲戚了。”

“你可真想好了?”

“想好了,不变了。”

洛时节不自然地扯了扯嘴角,只好让这婆子去休息。

青青瞅着床上半大的孩子,小声对自家姑娘道:

“那以后该咋办,这孩子也不知是得了啥病,听婆子说,五岁那年就傻了,一直没治好,药从来没断过,每个月还得去针灸,如果来我们家,以后这治病吃药是不是也得算在我们头上?”

“诚然是算在我们头上的,他们家要是还有钱,也不会沦落到来投奔我。”

洛时节瞅着灶间婆子睡觉的地方:“好在还有个婆子照顾孩子,要是她再一走——”

“呸呸呸打住,这老妇千里迢迢把孩子送来,定是个衷心的,怎会说走就走。”青青赶紧阻止她。

然而第二天天还没亮,那婆子就不见了。

都还没够洛时节猜的。

籽莲把灶间那婆子留下的最后一吊钱和一副药方子交到洛时节手里,就去屋里照顾那娃娃起床了。

一连几天,这孩子都是呆头呆脑的状态,跟个哑巴似的不说话,从起床到吃饭,全都不能自己完成,必须要有人陪着。

籽莲照顾他吃完饭,就会让他待在太阳底下玩泥巴,自己就在旁边做事,只有去河边洗衣服的时候,才会把他留给青青照顾一会儿。

洛时节连续愁了几日,也想不出能把这孩子送给谁。

洛家本不是扬州本土人,在扬州并没有什么亲戚,如果要送,也得重新把孩子送回江浙老家去。

江浙那么远,这是要她一路乞讨把他送回去么。

“这孩子可比你眼睛看不见的时候好带多了。”

籽莲一边晒衣服,一边没由头的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洛时节苦笑了一下,算作回答。

她眼睛看不到的时候,除了晒太阳,还会前村后村的溜达,村里哪里太阳最好,哪里最适合乘凉,她都知道。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