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乡里+番外(330)

圣旨里的内容,陆瞻倒不至于听不懂,只不过他并未想到皇上会决定立他为储,在他之前有晋王和汉王,如何会轮到他这个孙辈?

他这么做,难道不怕会引起晋王和汉王的不满吗?

想到这里他就朝着晋王看去,晋王却一脸讨好样地看着晋王妃,压根没觉得自己有啥不对。

再看了看陆曜他们……

“汉王殿下来了!”

晋王他们正邀着王池进府内吃茶,门下太监就匆匆进来禀报了。随后汉王就从外面走了进来,双目焕发着光彩地锁定了陆瞻,然后快步过来:“你接到旨意了?”

“接到了。汉王叔……”

“那就好。”汉王点头,“我才从宫里出来,听皇上说到了这件事,你可就赶过来道贺了。”

陆瞻望着一点儿不高兴也没有的他,一时未能言语。

不光是陆瞻在看汉王,宋湘也在打量,皇上会下这个旨意,是令他们都感到意外的,因为他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为宁王翻案之上,尚且没有余力来关注皇帝的打算,何况前世往后好几年储位也都没有定下来。

眼下突然下了这个旨,他们最关心的当然是晋王和汉王的反应。看晋王满心思都在晋王妃身上,多半是无所谓了。可汉王怎么也这么心平气和就接受了吗?

“汉王叔,刚才皇上也跟您谈过这事儿了?”

看了一眼已经往承庆殿过去了的众人,陆瞻留下来问汉王。

汉王点头:“我刚好去替大理寺跑腿送折子给皇上,他把我留下了,跟我说了说。”

陆瞻默语。

汉王望着他,笑了笑:“你是不是觉得皇上选你,不合常理?”

陆瞻斟酌着言辞:“皇上对父亲满怀愧疚,我担心他这样做是为了弥补。”

皇位可不是一件玉如意,一座宅子,它关系到江山社稷,朝堂安稳,如果皇帝把皇位当成了赔偿之物……

“并不是。”汉王深深望着他,收敛神色,“你大概不知道,皇上早就有栽培你之意。在你还是晋王世子的时候,他就已经想过通过先立你二伯为太子,来把皇位传到你手上。

“只是你成长的过程漫长了些,这个决定也就一直拖了下来。”

“……五叔莫非早就知道这些事?”

“不是。”汉王笑了下,“就刚才,皇上跟我说的。”

陆瞻更惊异了:“皇上如何会与五叔说起这些?”

“因为,大约他老人家也害怕再起纷争吧。”汉王笑容渐敛,“如果没有你,皇位也不见得就是我的。你二伯出身在我之上,他仍然排在我前面。

“有你在,那你就是最合适的。”

“这话怎么说?”

汉王却轻拍拍他肩膀:“这话我来说不合适,你有空,就进宫去见见你皇爷爷,自然就知道了。”

说完他撩起袍角,轻快地往承乾殿去了。

陆瞻看了下他背影,又低头看起了手上圣旨。

……

萧祺一案已全部审问完毕,刑部已经送来了请奏斩立决的折子,皇帝看完后搓着手踱到薰笼边,太监就说陆瞻来了。

皇帝挥挥手让进。

陆瞻进来先叩谢大礼,然后领旨起身,唤了声“皇爷爷”。

皇帝和言悦色:“猜到你会来,有什么想说的?”

陆瞻拿着圣旨道:“孙儿只想知道,皇爷爷如何认为孙儿更合适这个位子?”

皇帝先微微一笑,让他坐下,然后才缓声说道:“因为当太子,并不是个轻松差事,除了自己上进,清明,还得有御下之能。

“杨家和沈家,如今都是拥护你的人,他们将来都可为朝廷发挥巨大作用,但要能降住他们,也要有手腕。

“目前为止,我虽未看到他们彻底臣服于你,但凭你们与沈家的几次过招,却使我看到了你们的谋略与城府,而同时还有一个胡家在坚定地撑着你们。

“你二伯行事畏手畏脚,也没什么大志,你五叔多少有几分继承了他生母,行事总有些放不开,这么多年他身边也没有几个心腹之人可用。他们俩都没有能力降服得了这些老狐狸。

“越过他们选择你,的确是破了例,不过,你除了让朕看到了你的变化,也让朕看到了你与湘丫头的默契。

“当年朕能够力挽狂澜,与你皇祖母的贤良是分不开的。以我看,湘丫头她完全可以做好你的贤内助,甚至有余力协助你处理前朝之事。更甚至,她还能替我们陆家教养出一代优秀的皇嗣来。

“后宫稳定,前朝就稳了一半。

“把江山交给你们,我倒是能放心了。”

第447章

皇帝的这一句放心,既像是一注强心剂,使陆瞻顺利卸去了包袱,同时又如一副重担压在了他肩膀上,使他立刻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与压力。

遵皇帝旨意,这些日子得闲时,他也时常揣摩太子的为人处世,知道当一个合格的储君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像皇帝一样把一个国家治理到如此地步,更加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说他从前发奋上进,只是为了修身,那么从此以后,便得为着身上的责任而努力了。

“那,母妃该如何安排,不知皇上可已有旨意?”

自己这里有了着落,难免就想到了宁王妃。

倘若宁王妃没有出家,那自然是跟随陆瞻。偏她又出了家……陆瞻当然是希望她能够此后就跟自己住在一起的,但她究竟能不能还俗呢?

皇帝顿了一下:“她忍辱负重了这么多年,按说是该还俗享福了。但朕又怎忍心替她做决定?日前朕已经着王池去问过她的意见,她的意思是,这些年在佛前替你父亲祈祷超度,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朕想着,若逼着她还俗入世,盖以宗室女眷的封号,她只怕也不能顺心。

“索性,朕届时在东华门外选一处地,盖座寺庙,使她迁居其中。只隔着个东华门,你们届时与她相见,却也方便。”

陆瞻早前同宁王妃谈论这个问题时,宁王妃也表示过愿意长伴青灯古佛,作为儿子,他也不忍心去违背她的意愿。但又还是存在着一点点希翼,期望经历过翻案成功之后,她的想法能有一点改变。

如今她还是坚持初衷,陆瞻也只能尊重。若是她住在东华门外,彼时他即便是入了东宫,往来也方便,也不失为一种解决之道。

陆瞻辞别皇帝出宫,王府里已经是一片热闹,经过他进宫这段时间的奔走相告,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他新的身份,一个个欢声笑语,两脚生风,看到他便朝他行大礼,唤他“宁王殿下”。

这一日晋王府便未得消停。

郑容听到打听消息的人回来传话,激动得立刻就赶到了王府。接着胡家也过来了。

而等陆瞻出了宫,礼部这边也来人了,带着亲王与亲王妃的冠冕印玺,又宣了一道旨。

自此陆瞻便正式承袭其父爵位,成为了新一代的宁王,宋湘也升任为宁王妃。

到了傍晚,王池又带着皇帝才下的旨意来了,这次接旨的便是从前的宁王妃——妙心法师。

圣旨大意便是先前皇帝与陆瞻说的那个意思,将着工部在东华门外选址修建寺庙。寺庙将作为皇家寺庙,由宗人府接管,赐名“同德”。

同时还有赐下来给她的新的封号:奉贤亲王妃。又赐法号慈音,圣旨允准慈音法师在同德寺修行,住寺期间不受宗室规矩约束,亦有还俗自由。

奉贤王妃叩拜接旨,回到殿内,彼此又是一番说道。

十日后,朝廷在菜市口设了法场,萧祺一家五口,带所有家仆,与本案全数捉拿归案的从犯们一道,在雪后的艳阳下就斩。

法场两边几树红梅迎风怒放,与浸进积雪里的点点猩红混为一色。京城几十年没出现过这样的大案,前来围观的百姓,吐出的唾沫星子都几乎能将法场泡成腌缸。

而当这些猩红伴随着积雪的融化而消失的时候,除夕夜的炮仗声已经此起彼伏地响起来了。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一日宫里有盛宴,四处张灯结彩,盛世中的大梁,这份繁华倒是未曾被逆党波及的样子。

宋湘与陆瞻惦记着皇帝一人在宫中,傍晚前进宫打算陪皇帝用晚膳,到了乾清宫,宫人却说皇帝去了皇极殿。

到了皇极殿,到了门下还没跨过去,就听见院子里传来晋王的声音:“儿臣第一次知道花木到了冬天也会休眠。”

上一篇:八零土著沉迷美食下一篇:贵女阿离

青铜穗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