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乡里+番外(280)

“儿臣遵旨!”

接到了任务的晋王也振作起来,磕了个头站起身。

……

宋湘引着俞妃回到后宫,一路安安静静,没有人知道方才这小半夜里发生过什么,就连俞妃宫里的人也没有多大反应,只在看到同行的宋湘时愣了愣,然后就立刻下去沏茶了。

宋湘把花拾他们拂退,与俞妃道:“少寰是我的丈夫,我们王爷是皇后娘娘的亲儿子,因为你,他们都遭受了本不该遭受的伤害,我没有办法再恭敬地称你为娘娘,但是皇上把你交给了我,接下来的日子,请你好好配合。

“皇上至今还没有提到如今对待汉王,但倘若你再因私心耍什么花样,那你该明白,直接伤及的会是汉王。”

俞妃道:“你为什么可以全程在暗中旁听?皇上何时起对你和陆瞻的信任到了这样的地步?”

宋湘没有回答,而是唤来景旺交代了几句出去。

俞妃走到她面前:“我已经和盘托出,早抱着必死心念,便不会再存着别的尽思,但是,你们似乎也已经知道不少事情。”

“这个世上,本就不会有什么事能瞒天过海,也不会有什么人能一手遮天,我们知道一些事,不是很正常吗?”

宋湘深深望着她。

让人痛惜的不是俞妃犯过错,而是她犯过的错再也没有办法弥补了。

俞妃颤着唇,眼泪又落下来,她后退半步:“可我真的不想蓄意伤害谁,我也从来没有过让汉王争夺储位的想法!”

“就算你说的是这样,你的坏也只有更加无耻。”宋湘平静道,“你觉得只要你事后安份守己,这些事就过去了。但那么多条人命——宁王府一家惨死,你觉得你有资格来粉饰它吗?

“没有打算争储,你就觉得自己做的够好了,你给自己的设的道德底线,是不是太低了呢?

“储位给谁,是皇上来定夺的,不是靠后宫与皇子出于贪图利益而争来的,你没有争储的想法是最好,若是有,汉王来日登了基,有你这样立身不正的人当太后,来日也必定祸乱朝纲!”

俞妃紧抿双唇,泪痕布满了脸庞。

花拾从门外进来:“人都到了。”

景旺带着几名身材高大的太监走进来,一看就是宫里习过武的内廷武监。

宋湘道:“俞妃突感不适,这几日需卧榻歇息,因为出来时来的宫人不多,故而我从昭阳宫调了俩人过来侍候娘娘。”

说完她冲太监们使眼色:“好生在这屋里呆着,须得寸步不离娘娘左右。”

太监们称是,立刻分立在床榻两侧。

俞妃道:“不让我出门我没意见,但我想见见汉王!”

“能不能见汉王,由不得娘娘了。他若来了,还请娘娘想个辙推托掉。若皇上觉得能见,自然会许他来见。若是不能,娘娘的吵闹,只会于事情更加不利。”

宋湘说完,便微微躬身,退了出去。

俞妃这边用不着露面了,只需要她暂时存在着,不闹出风波来,等她下的那饵过去了,再由皇帝来处置便可。

唯一的不确定的变故是汉王,但是天亮之后,该看到那墙上图案的也该看到了,只要有了风吹草动,俞妃这边也不须再担心。

回到昭阳宫,恰与回来的晋王遇了个正着。

原是要打个招呼就离去的,晋王却把她给喊住了。

月色下他双唇微翕,静立半晌,说道:“我那里还存着些瞻儿父亲的遗物,你要方便,回京城后可以来找我。”

宋湘没想到他会如此。应下来,又问道:“王爷如何会有宁王的遗物?”

“都是些小时候的东西,也不是什么要紧物事,太监们一股脑儿存起来的。但是对瞻儿来说,也许是个念想。”

晋王语声温和,不是从前处处防备或者是故作谦和的样子。

宋湘默了会儿,点点头:“回京后我去找王爷取。”

第378章 履历

直到子夜时分昭阳宫才进入静谧之中。

陆瞻连夜赶路,进京城门时未至午时。彻夜未眠并没有影响到他的精力,除了路上照顾王池年岁大歇息了几回,余则大伙都在卯足劲往京城赶。

陆瞻不知道皇帝把取证的差事交给他,是因为他当时刚好就在侧,还是因为知道他迫切想破了破案,不管怎么说,这趟行程都是他心甘情愿的。

俞妃交代当年的状子藏在后宫之中,要入禁宫之中取东西,即便是有皇帝旨意也要面临许多阻碍,有王池同行就不同了,入宫之后畅通无阻入俞妃宫中,铜镜就立在内殿墙角,陆瞻徒手将镜面取下来,当中果然有一物事跌下。

他拿在手里细看,正是本泛黄的折子,打开之后,陈旧的书墨扑鼻而来,上书的正是昔年那桩案子无假,再看落款,也确确实实就是“杨淳”!

“这上面有通政司的戳印,盖戳之处的年号确实是二十多年前。有这个印章在,俞妃应是没有说谎。这状子也是不存在后期造假了。”

王池率先指出来。

陆瞻反复看了几遍,啪地合上说道:“我们返程还有时间,烦请王公公替我去趟吏部,查查这杨淳履历,然后你来晋王府等我!”

王池应下来。

二人走出后宫,承天门下分了道,王池去往吏部,陆瞻则打马往拂云寺赶来。

自从知道妙心身份之后,陆瞻已暗中派人严密守护,由此保证了即使陆瞻往寺里来的次数更少,往来书信却反而更加顺畅。

“瞻儿!”

进了禅院,宁王妃已经闻讯迎到门下,神情激动地拉着他进了门:“不是去围场了么?怎么突然回来了?”

陆瞻先跪地磕了头,然后道:“说来话长,儿子此番是在奉旨回来取物的,夜里就得启程回围场了。”

“什么事情这么着急?”宁王妃也严肃起来。

陆瞻便从晋王与王妃那次争执说起,接着是围场向皇帝把打算离开晋王府的事说了,再接着便到了覃家这事,以及昨夜之变故一五一十全说了出来。

宁王妃全程紧攥双手,到末了也难以自抑地挺直了脊背:“竟是俞妃!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是她在当中搅浑了这锅水!”

她两手颤抖:“皇上怎么说?他会怎么处置她?”

“儿子现在还不知道。”陆瞻摇头,“此番我就是为着取俞妃口中那封状子回来的,方才我与王公公看过证物无假,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有了更明确的线索,接下来就是顺藤摸瓜深入追查了。”

“一定不能饶过她!”宁王妃含泪站起来,“她犯下这样的罪孽,怎么还能让她好过?绝对不能!”

“皇爷爷是明君,他一定会拿捏好的,儿子也一定会争取让她得到应有的惩罚,母亲不必太过担心。”

陆瞻放软声音,继而说道:“从前碍着怕人知道母亲的存在,所以儿子忍着不来,如今皇爷爷也知道母亲下落了,往后儿子也不必再隐藏。

“但是敌人尚在暗处,在我们正式回京之前,还请母亲妥善照顾好自己,不要让敌人钻了空子。有任何事,您都可以召唤侍卫们。”

“你不用担心我。我在这里这么多年了,多少知道怎么避险。只是既然山上也有了不寻常的事,你们当仔细勘察,也别放过了任何蛛丝蚂迹。”

陆瞻点头应下。

宁王妃想了下,忽然起身进屋,拿出来个布包,说道:“你父亲原先的几个侍卫,如今还在我身边,这么多年里也在不停地替我查找证据。原先我们都把目标瞄准了你二伯,如今虽说他嫌疑已经不足,但我们查找的东西却还是有用的。

“这是邢江他们最近查得的当年参与过你父亲案子的那些被追杀的人名册,我们追踪了十八年,总算找到了一个人,他是当初随同钦差一道到宁王府来押送你父亲进京的典史。

“这是邢江才传回来的他的下落,目前为免打草惊蛇,还在监视中,我交给你,你去处理。”

陆瞻把布包打开看过,动容地看向她:“母亲这些年,实在太不容易了。”

“没什么。”宁王妃微笑轻抚他的脸,“那是我的丈夫,我不替他奔他,谁替他奔走?我也知道人死不能复生,但是该属于他的清白,我们都得替他讨回来,他在九泉之下才能瞑目。”

陆瞻没忍住,眼眶红了,张开双臂抱住她:“儿子回来就要另开府了,介时,我来接母亲回府,颐养天年。”

上一篇:八零土著沉迷美食下一篇:贵女阿离

青铜穗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