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皇后娘娘那会儿倒是常召王妃进宫,还让王妃与太子殿下及王爷一道为她抄佛经来着,兴许就那段时间接触过几回。”
陆瞻算了下,皇帝回京后在东宫住的时间不长就继了位,那会儿晋王应该也就十岁出头。他道:“那世人说父亲对母妃一往情深是怎么来的?”
“可能……因为王爷确实对王妃很好吧。”魏春没被问过这些东西,得努力斟酌词句,避免触雷。
“是么。”陆瞻淡淡应了句。
就他看到的晋王对王妃处处迁就,为了她想吃的点心不惜亲自遛弯出门,确实称得上是好。
可是既然好,又为何会有周氏,云氏,以及别的姬妾?
他自己的生母也是个姬妾,或许这话轮不到他评价,但作为男人而言,难道晋王的做法不正透着自相矛盾吗?
还有陆昀的婚事,为何他决定之后再告诉王妃?
而王妃那样的心性,竟然也未曾因此对晋王撒火——他自己说是她气未消,可他却是半点都没看出来她因此有气。
“世子快喝汤吧,回头凉了。”魏春催道。
陆瞻依言喝了两口,抿抿唇,他又道:“我大哥,他是怎么夭折的?”
晋王妃在生下敏嘉后,还生过一个儿子,但却夭折了。要不是因为这个,他陆瞻也没有这么好的命得到这样的养育。
大约都知道这是王妃心底的疮疤,从来没有人说过这个孩子,陆瞻小时候知道过这回事,当然也从来没有问过。
“……自然是病薨的。”
陆瞻注目:“什么病?”
魏春叹了口气。道:“世子还是喝汤吧,小的也不敢多说。”
陆瞻愈发把勺子放了:“说。”
魏春急得攥手,最后无奈,只能道:“这事儿小的说了,世子可别往别处说去,不然小的恐怕就得挨板子了。”
“别罗嗦,快点!”
魏春道:“太平王原本健健康康,读书习武都准备启蒙了的,那年夏天突然生了场大病,嘴里胡言乱语,不吃不喝,没几日就不好了。太医回天无术,于是……”
“怎么会突然如此,没有去查原因吗?”
“自然有查,不过查出来什么,小的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应该没查出什么异状,因为后来王爷和王妃都没有再提起此事。如果牵涉到旁的人,王爷王妃定然不会善罢甘休的。”
陆瞻凝眉,又问:“是哪年?”
“景平十三年。”
太平王是后来皇帝赐予的谥号,景平十三年是十九年前,算起来太平王陆旸那会儿也才五岁。
那是王妃的长子,足见发生这件事对王妃而言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如此说来,后来陆瞻出生了,而且又失去了生母,所以王妃便寄情于他身上。
“为什么你记得这么清楚,是夏天?”他又问。
作为晋王府的嫡长子,身边扈从之多?按理说陆旸不该出现意外才是。怎么突然之间就胡言乱语了呢?这是病糊涂了还是被什么吓着了?
“因为太平王患病之前几日,就是七巧节。七巧节那晚,王妃还带他入寺里吃过斋食来着。”
“为何要在七巧节进寺吃斋食?”
“不知道,每年七月王妃都会进寺住一晚。只是那年刚好是七巧节罢了。因为民间七月有鬼门开的说法,当时很多人都猜测太平王是不是撞见了不干净的东西?究竟是不是,小的也不晓得。却因此记得了这个时候。”
魏春说到这里,又想到:“王妃信佛,到如今不是还在城中各佛寺有捐香火么?每年七月她也会去寺里住来着。只是后来就再也没带过孩子了。”
王妃究竟是不是每逢七月要去寺里吃斋食陆瞻记不得,因为她逢一和十五都要去寺里上香,也无从分辩。只不过有时是在相国寺,有时是在拂云寺罢了。
不过他虽然经历重生这种离奇之事,但对于怪力乱神还是不那么笃定地相信。
他把汤端在手上,又说道:“这么说来,岂非是大哥夭折之后没多久,王爷就与云侧妃有了安惠王?”
而且紧随之后陆昀也出生了,再之后是自己……
反倒是晋王妃这个嫡妻再未有所出,就这样还能说“情深义重”,不觉得越发讽刺了吗?
“云侧妃是王妃作主纳进来的。”
“母妃?”
“是啊。”魏春道,“太平王薨逝之后很久一段时间,王妃沉浸于伤痛之中都未曾留宿王爷,就纳了云侧妃进来。直到后来世子您出生了,并且满三岁之后才……”
魏春也觉得自己说得有点多,闭上嘴了。
“那周侧妃怎么回事?”内宅这些事,他碍着是父母辈,竟是从来没有深究过。
“周侧妃……周侧妃大约是因缘际会。”
陆瞻听明白了。
宋湘说过,哀莫大于心死,王妃就算一开始与晋王琴瑟和鸣,在这样的情况下,又还能对他保留下来多少爱意呢?
所以,他们之间,压根就没有他以为的那么和谐吧?
第187章 更重要的发现
一旦猜疑有了根据,它就变成了一把刀,将心底包裹着曾经笃信的那些东西的那块布割开了口子。
如果他笃信的父母双亲恩爱互信成为了谎言,那么很多事情的真实性也很值得怀疑了不是吗?
陆瞻手颤着,汤水晃荡了两下才被送到口中。
“传苏慕进来。”
……
夜阑风静后的栖梧宫,传来轻微剥啄之声。晋王妃在黑夜里睁开了眼睛,身旁晋王呼吸均匀,她看了眼,起身下了地。
英娘在门外等她,说道:“魏春来过了。”
“说什么了?”
“说世子方才突然问起了王爷和王妃,还有太平王。”
晋王妃顿了下,裹了裹衣裳:“还有别的吗?”
英娘摇摇头。
晋王妃道:“下去吧。”
英娘下去,晋王妃在原地站了站,才又转回来。
屋里晋王已经撑手坐起来,在月光里问她:“怎么了?”
晋王妃顺手倒了杯茶走过去:“英娘来了,说瞻儿又寻魏春的不是,魏春方才来过了。”
“魏春不是挺上心的嘛?”晋王接了茶,“瞻儿这刁钻性子,可不像你我。”
“是啊,大约是我惯出来的。”晋王妃垂首,抚着双膝。
晋王喝了茶,扬唇道:“魏春也是罗嗦了些。瞻儿要实在不喜欢他,赶明儿我就把他换了。”
“何至于?”王妃把茶杯接过来放回几上,重新铺了铺丝被:“虽然啰嗦些,但办事还是周到的。他这样的人,你半路上换了他,让他后半辈子靠谁活去?瞻儿再胡闹,也不至于容不下他。——睡吧,我乏了。”
她躺下来,侧身朝了里面。
晋王看着她,也侧躺下来,在背后望着闭上眼的她:“你还在生我气是不是?”
“没有。”
晋王默了下,望着她脸颊,唇角带着些涩意:“也是。你怎么会生我的气?但凡你要是能生我的气,倒好了。”
月光像水银一样铺泄在墙壁上,晋王妃睁眼望着它,一动未动。
身后人也平躺下来,屋里又恢复了安静。
……
所有的猜测在没有证据之前都不能定性,但晋王妃提示宋湘,让宋湘帮陆瞻来查坠马一案,却已然透着指向的意味了。
苏慕到来后陆瞻打发他再去通过马夫查问当天夜里离开行宫遛马的那几个侍卫,随后彻夜未眠,洗漱之后就直去了衙门。
公务繁忙也有繁忙的好处,一整个上晌就埋首在成堆的案卷里,不必再任思绪飞散。
苏慕是在他一言不发坐在公堂里旁观审案时回来的,来的时候后背几乎全被汗湿,气息也还没有喘平。
陆瞻直接收拾完引他回了王府,问他:“怎么样?”
“通过马夫锁定的那几个侍卫,早上属下已经让马夫去找到其中一个套问他们当夜的动向,他们的确有离开过行宫,但所去之地并非南城方向,而只是去到附近的镇子饮酒。属下为防有误,又去到那镇上打听过,在打烊晚的几间酒馆里得到了印证。”
陆瞻靠入椅背:“你的意思是,坠马的事件跟他们无关?”
“有无关系说不好,但属下想过了,就是要去兴平暗算马匹,也用不着那许多人,他们一共有四个。”
陆瞻站起来。窗前静立片刻,他转身道:“即使镇子上问得到下落,也不见得就没有猫腻。况且,跟随王爷在外办事,随时待命才是他们的本职,半夜里遛马饮酒,本就不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