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哪个正统?
覃天鸾为人昏庸,但也幸而是唯一嫡出,继位前并无大错,所以才能挤掉她一旁的兄弟姐妹登上这个位置。
此时她死了,可她的兄弟姐妹中倒还活着这么两三个。
纵然那背后之人仍在观望,可风一诺却懒于再忍耐等待下去了。
就在重阳日过后的第二天,她主动去找到了那个自重阳夜过后便未曾见过的孩子。
风子卿早已听闻了外界的情况,心中亦为恼怒焦急。然而以她之力,却又无法做什么。风一诺的打算她也隐约知道一些,此时也是在等风一诺的指令。
可笑她这个挂名的军师,倒是无用。
战事愈加紧急起来,风一诺找到她时,她正蹙眉坐于书房之中翻阅着古今兵法书册。
“阿卿。”
风一诺在门口静静看了会儿,眉眼稍软,拂袖踏入,轻声唤了下。
风子卿的书房门一般是开着的,她这儿一般也无其他人来往,只是为了方便下仆进出罢了。此时听见了脚步声也并不在意,只垂着眼帘细细地瞧着书册上所记阵法战略,一时瞧得入了迷,亦在心中思量着当前的局势。若是日后风一诺领军对上,该如何布阵?
这般沉浸状态,直至她听闻了那人的声音。
她在唤……
……阿卿。
捏着书册的指尖猛然一顿,她下意识地抬眸看去,果然瞧见了正踏入门槛朝她走来的人。
是风一诺。
风子卿恍然瞬间,随即敛眸起身,恭敬作揖。
“太尉。”
若非那夜醉酒情形依旧历历在目,但见她此时这般冷淡疏离的模样,风一诺又怎能猜出她不知何时所升起的情愫心事?
此时非想这些的时候。
风一诺沉默片刻,淡淡瞥了她一眼,也微微颔首应了。
“有一件事需寺卿相助。”
她也没有废话,直接入了主题。
风子卿看着她走近了书桌边,自然也注意到了她言语间的变化,不禁抿唇,微侧过了头。
“……太尉但说无妨,某自竭尽全力。”
她甚至都没有问是什么,只是毫不犹豫地应下了。
“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你拿着我的兵符回到上京去请陛下派出王鹰与秦麟两位将军领兵前来支援便是。”
“你准备出兵了?”
风子卿陡然蹙眉,抓住了她话中的意思。
支援?
“嗯,无需再等下去了。”
风一诺眯了眯眸子,抬起指尖轻抚唇边,勾唇低低笑了下。
“我差不多猜到这背后是谁了。”
“只不过……他们比我料想的要心急太多,这么快就想来送死。”
她指尖微点桌上书册,语气凉薄又狠厉。
风子卿沉默看着她,只静静听着,一时未曾做声。
过了好半晌,她才抬起指尖轻揉眉心,轻叹了声。
“你有把握吗?”
风子卿低声问。
起义军规模不小,起码也是六万人起步。如今各地天灾严重,难民本就泛滥成群,四方饥荒。这六万人的起义军已然是不可小觑,风一诺手中带来的军队不过数千,之前那场围剿中又损失惨重,便是她能够调动这周边城池中的守卫军,也依然是不够。
“有。”
风一诺抱胸倚着桌子,闻言眉梢微动,淡淡颔首应了。
风子卿盯着她,见此却是紧抿了唇瓣,过了好半晌,袖中紧攥的指尖一点点松开垂下。她阖了阖眸,终是应下了。
“我今日便启程。”
她没有再犹豫,眉宇间陡然锋利起来,认真瞧着面前的人。
“不必如……”
“倘若我此时出发,从这里回到京城起码还要三天左右的时间。你当真能够撑住吗?”
风子卿面色肃然,打断了她的话。
回到京城,调兵遣将地过来,起码是六日。
“……自然。”
风一诺默然应了。
“那便如此罢。”
风子卿眉梢边都染上了几分冷意,闻言也微微点头,移开了目光,自走到了书桌边开始弯腰收拾东西,将被她所翻开的书册皆整齐阖上、小心放回。待做完这一些后,便直了背脊,准备回房去收拾一下,换上一套简便的衣裤后就要备马走了。
她从头至尾神色淡漠,没有再看风一诺一眼。
此去京城,无需收拾太多的东西,备上些许干粮便是。风子卿确实是身子不如常人,可这不代表她娇气不能吃苦。
“兵符。”
身后那人见她头也不回地就要转身离去,不禁无奈扶额,有些好笑地提醒了句。
这兵符还未拿呢。
风子卿足下一顿,随即抿唇,转身垂眸接过了这人手中之物。
她取得毫不迟疑,指尖便要收回了。却不想这人陡然捉住了她的手腕,将她整个人都拉过去了。
“……你做什么?!”
脚下不稳,猛然跌入了温软的怀中。风子卿稍稍怔然了一瞬,随即睁大了眸子,有些羞恼地按住了她的肩,脸颊旁与耳根瞬间滚烫起来。
有人凑近,在耳畔低叹,纵容又无奈。
“莫要担心。”
风一诺看着怀中眸子渐渐浮上了一层雾气的孩子,心中有些软,抬起指尖轻抚她的墨发。
“你此去便在京城好生呆着,我自会平安归来。”
风子卿按着她的肩,闻言不禁怔然,松了松指尖,沉默了片刻,微微偏过了头。
“当真?”
“你觉得自己说话算数吗?”
风一诺勾唇,含笑问道。
“……算数。”
“那我的也算数。”
风一诺挑眉。
为何风子卿对她的态度猛然有所变动?
风一诺一瞬间想到的便是她发烧时所在山洞。
虽早晨清醒后面具犹在,但恐怕这孩子已经不知何时见过她的面容了。
“……好。”
怀中的人直直瞧着她,似是要透过这张面具看见下面掩藏着的神情似的,许久后也低声应了。
她神色稍有所柔和,迟疑了下,竟也伸手回拥住了风一诺。
“……注意安全……”
风子卿垂了头,任由她轻抚自己的发丝,略微顿了下。
“……我等你。”
“好。”
正午时分,风子卿怀着兵符,带着少数的侍卫纵马去了京城。
等到了下午,风一诺估计着她离去的速度,在她应当已经离开了这些城镇附近时领着手下的军队以及各城中的守卫直面对上了那些所谓的起义军。
战争一触即发,流民数量急增。
风一诺之所以能够向风子卿如此承诺,其中有一方原因在于这些起义军,这些起义军中有部分是山匪出身,一小部分甚至是农民百姓,若说他们还能够破了一个城,大半是靠着他们中的混入的正规军力和背后给予谋略指引的人。
这些军力远远超过了他们攻破城池后所吸纳的守卫军数量,应当是从一开始就在其中的。
这是正经的朝中战力。
风子卿马不停蹄地奔赴京城,一路风尘仆仆,都没有怎么合过眼,每日仅以干粮和水作为食物,如此下来竟也硬生生缩短了近半天的时间。
等她到了京城,已是目眩头晕,四肢疲倦,下马后险些没站得住。然而,抵达的第一刻,她还是怀着那枚兵符,前往皇宫求见如今的小皇帝。
开战的消息早已传开,本被传出已死的风一诺猛然出现于战场之上。这本就让一些人心中惴惴不安,加上朝中氛围愈加凝重,连带着这满城的街道中都不见人影,来往巡逻守卫愈加严密。
风子卿曾担任过小皇帝的老师,如今身为大理寺卿,自然还是有几分薄面的。
她的请求很快被应允,小太监带着她去了养心殿,见到了里面早已等待多时、颇为焦急的小皇帝。
直至将怀中兵符交出,得到了调兵的明黄圣旨。风子卿才算是稍稍松了口气,拜谢退下了。
足下近乎无力,眸前一片昏暗模糊。
长时间的劳碌奔波以及这几日来便未曾怎样进食,风子卿在强撑着回到自己府中后,便只觉眼前一黑,咽喉中猛然涌上一片腥涩之意,身子无力倒下。
意识模糊之前,是耳畔一片混乱的声音。
派去的军队在三日半的时候抵达,与风一诺会合。
然而战事状况激烈,那暗中的人又在不断地输入兵力,导致这场战争的范围日益扩大。关中百姓日夜惊慌,不敢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