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老师教英语,虽然不是班主任,但教的班级却比她多,高二她教两个文科班,高三还教了三个班。
没办法,英语老师实在是太少了。
肖老师还没说什么,黎老师也走了进来,正好听到两人刚说的话。
黎老师把三角板教具放倪老师桌上,“倪老师,教具还你。”
这教具是刘月前几天打架打坏的那套,那天倪老师问完后谁都没吱声,倪老师郁闷了好久。
这套教具是她来四中上班就一直在用了,虽说用了十几年已经很旧了,而且修修补补许多次,几乎快散架。
但是好歹有用的,许多数学老师还没有教具呢。
刘月本想买套新的,神不知鬼不觉的放回去,谁知一问,好家伙,好几块钱一套。
得了,她连夜沿着那条街找了半天,终于那街边垃圾桶里找到了,拿出来让她老爸给后面订两条木条,把散架的地方固定住,然后神不知鬼不觉的放回去。
一天早上倪老师就在讲台上又看到了这套三角板,虽然更破了,但还是能用的,她只是笑笑什么也没说。
倪老师收下教具,就又听到黎老师道,“倪老师,我看你也别费劲了,李主任都不同意的事,你还搞这些干什么,回头学生或是家长那边有什么意见也不好收场不是?”
倪老师也不想跟他争辩什么,只说了句,“都是学生自愿订的。”
黎老师撇撇嘴,“肖老师,你不会也跟着……?”
他想说,跟着‘疯’吧,不过这话没好说出口。
肖老师笑笑,“我就是顺便问问,有学生乐意订的就订,不乐意订的也不强求。”
黎老师看着两个人开始商量这事了,只得撇撇嘴回到自己座位上。
哎,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到时候家长花了冤枉钱没啥用,最少也得有几个来找到,闹起来也不关他的事。
他现在就觉得,这两个女人有这闲功夫,还不如想法了申请套新教具下来,真太他娘难用了,差点散架。
下午的时候,肖老师就给统计上来了,她教的五个班,有四十八个学生订了,加上倪老师两个班的二十六个,也有七十四个了。
倪老师联系印刷厂那边,那边也终于同意给印。
倪老师这边就跟学生们说了,“还有想要的还可以登记,等周一就去联系人家印了。”
郑灿灿这边也听她妈说邻居有问的,她就把辅导书这事说了。
正好也隔了几天,面霜也可以一并给她们拿去。
郑妈就把面霜给邹婶,顺便告诉她辅导书的事。
“辅导书?”邹婶皱皱眉,“那教材都学不好,还要再买什么辅导书?”
郑妈听她这话,有些不乐意,“我闺女就是用了辅导书成绩才提高的。”
邹婶明显不信,但是人家这么说了也不好说什么,只得回了家,想着儿子都高三了,成绩还在下游徘徊,如果这一年成绩再提不上去,肯定是考不上大学的。
家里也没有什么路子给他走,只得拼一拼了,于是就让儿子订套辅导书。
邹婶儿子其实还不太乐意,“我教材还没学明白,还让我买书。”
那书他们英语老师说过,自愿订的,好多人都不订。
但到底扭不过他妈,他也知道他妈是为他好,只得无奈订了,好在只有英语。
至于被邹婶拿回来的面霜,花了钱她也不想用,就放在自家酒柜上积灰。
而曲姐这边,得到面霜还挺高兴的拿回了家。
说是家,其实就是单位的集体宿舍。她虽然只是食堂杂工,但在厂里干了很多年,早早的申请下了一间。
很小的一间屋,三张上下铺,目前就三个人住,但另两个都成了家,只偶尔刮风下雨才住一晚。
其实也就是她自己住,屋子里有一张木桌和两个木凳,她从食堂带了个馒头,就着白菜吃了。
晚上洗了脸,就拿出新面霜来用。
面霜是金色玻璃瓶,没有什么出厂信息,这点让她有点奇怪?
打开面霜,一股清新的果香就扑面而来,特别好闻,这点她很喜欢。
看了说明,知道乳白色这部分是白天用的,黄的这部分是晚上用的。
她夏天有点爱出油,用珍珠膏就用的有些油了,有时老觉得珍珠膏浮在脸上进不去。
虽然出油不是很严重,但到底一天下来有半天脸上都是粘粘的,而且她已经三十八了,眼角细纹藏也藏不住,鼻翼两端毛孔也变粗了,还有两边脸颊的肉也松了。
她对着镜子照了照,以前好歹是张颇为清秀的脸呢。
挑了些黄色面霜,额头、两颊、鼻尖、下巴,五点点在上面,然后轻轻涂匀。
咦?不怎么油,还挺好用的,她不知怎么形容,就是涂上不会油乎乎的,脸上滑溜溜的,感觉自己也香香的了。
第二天早上,她又按时抹了乳白色的膏体,这个涂上很快就消失的脸上了,但是摸着脸却也不紧绷。
一上午下来,脸上一点油也没出。
由此,她还挺满意这搽脸油的,不管效果有没有呢,起码使用起来感觉不错。
就这样她很认真的用了两个星期。
又到周末,她又要回家吃饭了。
这个‘家’当然不是宿舍,而是她爸妈家。
她家就在桃花县,父母都是退休工人,虽说不是多好的单位,但是如果她愿意接受父母其中一人留下的工作机会,怎么也比在机械厂食堂打杂强。
可是她不愿意,因为接受了就得随便找个人嫁了。
这当然是她爸妈的要求,在他们眼里只要条件差不多,就是可以结婚的,结了婚就稳定了,有家了,他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可以安心养老了。
所以她二十四岁那年,她父母提出这样的要求。
如果不同意,那么工作就都给他们的侄子。
曲姐也是希望父母安心的,可惜她真的不想就这样找一个陌生人,慢慢磨合着过完下半辈子。
她离开了家,自己找了这份工作,虽然没多好,但自己养活自己没问题。
她与父母的关系,也变成了偶尔回去吃顿饭,去看看她们。没有闹僵,也没有那么平和,依然会被念叨催婚。
不回去想念,回去又要争吵。
“哟,小曲回来啦?来看你爸妈?”邻居大妈笑呵呵的打招呼。
曲姐点点头,算是回应了。
这大妈平时最爱嚼舌根,她三十多没结婚,这人就没少跟人‘宣传’。
这不耳边又传来熟悉的声,“瞅着没,这就是我们邻居老曲家的老闺女,今年都快四十了,还没结婚,成老姑娘了。”
“四十岁?看不出来呀?瘦瘦高高的,脸还挺白的呢?”她娘家侄女有些羡慕道,“都看不出什么皱纹,我要是四十岁也还能这么漂亮就好了。”
大妈:……
这是重点吗?
“来,你爱吃的牛肉,多吃点。”今天闺女回来,曲妈妈一早就排队去买新鲜的牛肉,炖了一上午,终于给炖的烂乎了。
“嗯,妈你也多吃。”曲姐给曲姐姐夹了一块。
抬头看到曲爸闷头吃饭,也给她夹了一块,“爸,你也吃。”
他们家人其实都挺爱吃牛肉的,但是小时候爸妈舍不得吃,都给她吃。
“我不爱吃这个,你自己吃。”郑爸把牛肉要夹回给闺女。
曲姐低头道,“我有个同事,她说在老家的时候很难吃到肉,她们夫妻两个不舍得吃,都给孩子吃,还跟孩子说不爱吃肉。”
曲爸吃饭的动作突然顿住了,曲妈突然站起来,“我、我想起来还有个汤。”
一顿饭吃的还挺温馨的,只是如果是她快走时她妈突然对她说,“你小姨说给你介绍个对象。”
瞅着闺女肉眼可见的脸就黑了下来,曲妈赶紧道,“你听妈说,对方之前下乡就一直没找,后来自己努力考了个大专,现在在煤炭公司工作。前几年回城,又因为父母接连过逝,这才耽误了婚事。”
“就是见见也不一定要怎么样。”
“孩儿她妈,我那个褂子怎么找不着了,你快给找找。”曲爸把曲妈叫进屋,才压低声音,“都跟你说过阵子再说了,你急什么。”
曲妈低声,“我能不急嘛,难得有条件这么好的,小伙子长的也挺精神的,过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