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百爪挠心的感觉像医治不好的慢性病,偶尔一切平静,偶尔病症突发,让人备受折磨。
凌薇在这种隐形桎梏下生活了三年。
这三年间,她身边的一切都有所改变。
陈最和马归碌不知分分合合过多少次,最后还是赖在了一起,腻腻歪歪、吵个不休都是常态,还瞒着家长搬出校园同居了。
五年多了,凌薇看着他们俩的感情从懵懂走向炽热又从轰轰烈烈走向平淡。陈最已经在市电视台实习半年了,想大四再试一试省台的校招。马归碌竟然也成了模范生,虽没有入选省田径队,但导师有让他留校的打算。
这些其实不足多提。值得注意的是,陈最不再是那个做事风风火火的假小子,她开始规划每个阶段,为每一种选择留足余地,虽仍勇敢,但也怕走错路,怕一失足留下遗憾。
凌薇反倒是越来越爽朗,她不想要规规矩矩的活一辈子,至少在二十多岁这几年,她想任性一会儿,她说‘我可以留遗憾,但不想让自己后悔’。
正因如此,陈最才总会开玩笑讲:我们俩好像交换了人生。
但彼此都明白,哪有交换了什么,只不过都是对青春的一种补偿罢了。
没有对错,也不分好坏结果。
活着嘛,不就是这样,什么都会经历,就看你愿不愿意、什么时候选择愿意。
莫晓冉和乔羽寒最终还是没有成为情侣。
两个骄傲又相似的人或许只适合远远看着彼此,现在两人在各自的学校有着各自的男女朋友。
晓冉家里想让她考公务员,但她执意要出国读研,自己找了中介,正在准备第二次语言考试。父母虽担心国外不太安全,但终究拗不过女儿的执念,最后也同意了。
乔羽寒的专业在大学这几年很吃香,从大一起就在北京互联网大厂里实习,还没等到毕业就有公司要他,最终做何决定还不知道。
“其实,我当初对他、和他当初对我,可能都算不上是喜欢吧,我们太像了。太像的人不会在一起。”
“我们喜欢的,或许都只是眼中的自己。”
听到晓冉这么讲的时候,凌薇反而感到释然。
纠缠了那么久,总算放下了。起码,看起来是真的放下了。
李炎枫出国后就没有再回来过,凌薇和他偶尔微信聊聊天,也会在旧友相聚的时候一起打视频,但不是很频繁。
他还认识了一个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女孩儿,是个学妹。两个人虽在互送秋波的阶段,不过离在一起也不算遥远。
法国本科三年制让他比国内的朋友们提前一年毕业,但谁能想到,曾经那么不爱学习的男孩居然又准备去日本读硕士了,主攻动漫专业。
“因为一直喜欢啊。”枫子嘻嘻哈哈解释,“我又不像你们,没什么宏图大志。”
但却不知他才是最让人羡慕的那个。
明白自己喜欢什么,又有能力和胆量可以不顾结果的去拥抱喜欢的事物。
壮士断腕仍可以重生,破釜沉舟也还有退路。
谁不羡慕。
虽然他人只看到了这种生活的幸福。
于湉和项昊在一起没多久就分开了。
他们尝试过,才发现并不适合。
两个人的学校之间跨过大半个上海,经常都是于湉赶着地铁过去找他,时间久了,也会累。
项昊立志在外拼搏出自己的小天地,而于湉只想回到家乡找份稳定的工作,陪着父母,过上平凡却有保障的小日子。
价值观、对未来的打算等等矛盾注定了这份感情不会长久。
压抑的生活、未卜的前途、浮躁的年纪,说散也就散了。
章可依已经大二了,在省内一所普通的一本大学。
高考不尽人意,她没有再复读。
虽然不太满意现在的生活,但她似乎也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年龄渐长,有些话不便再多说,凌薇和她也都深知对方终究不是同路人,好在念旧情,关系也不算生分。
父亲早就看中了舅舅家附近的楼盘,首付交完,三年期满,他们马上就要有个新家。工厂的情况越来越不好,在妈妈的建议下爸爸退了股拿了点钱回市里盘了小门面准备开个烟酒店,做点小生意。
人在变老,也渐渐意识到亲人的重要性;女儿一人,未来也得有人相互照应。
她一直都那么听话,自然明白他们的用意。
表弟熬过了三个秋冬,高考成绩不错,八月份办升学宴,凌薇收到了小天发来的专属邀请,答应了实习结束就回去。
这些都是伴随着她日常生活的讯息,不用刻意搜集。确切无误,不需验证。
更不需怀疑。
而李默尘呢?
她只是听说他过得还可以。
或者说是,偷听。
其他人的境况呢?
只言片语竟可概括。
赵骏好像在自己创业,还拉了李炎枫入股;刘潇潇刚从美国交换回来,经常在社交平台晒自己和外国友人的合照;李丹璐为了考研暑假都没有回家,目标是高中时心心念念的南大……
叶荨入选导师项目可能会硕博连读;张晓倩一门心思放在国考上;马梦瑶要去法国留学了;刘子萱在准备选调生……
金利上了二本以后中道退学回家经营饭店了;张世林不停的参加歌唱比赛,已经在网络上有了十几万粉丝;刘耀和赵萍好到了现在,两个人一个越来越帅一个越来越美……
初中同学的消息就更少了。
吴岩像大多数人一样,正在海投简历,朋友圈里还时不时打卡着面试的公司;曹美娜当初读了师范学校,已经在南中做了半年的语文实习老师;刘卫没读大学,在深圳和一帮朋友搞装修,二十出头就赚了第一桶金;冯晓萌干过微商也做过直播,现在似乎准备进军娱乐圈……
……
大学前两年,凌薇还能从亲近的朋友和班级群聊里知道点儿同学们的消息,再后来,就慢慢淡出了生活。
或许是因为她换过电话,也用微信替代了QQ;或许是因为她再也没有回过南中,再也没有参加过初高中的班级聚会……
或许……
或许的或许,这些都只是借口。
毕竟人各有志,命途不同。
高考大门打开的那一刻,大家就已经踏上了各自的人生旅程。即使会纵横相交,但一定都自有归途。
那凌薇自己呢?
她学会了化妆和穿衣打扮,变得好看了;她坚持给校报和几家杂志社投稿,收获了一小批读者,变得自信了;她加了社团和学生会,认识了天南海北的朋友,变得更开朗了;她努力学习,取得保研资格,变得更优秀了……
但在她变得越来越好的每一个时刻,唯一不变的就是她还是会想起李默尘。
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子。
在操场跑步减肥到汗如雨下累到无力的时候,在深夜自习室里学习和写稿困倦到睁不开双眼的时候,在英语角和同学练习口语的时候,在办完一场大型活动收获千人掌声的时候,在被人示爱拉入怀中的时候……
为什么,还是会想起你。
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没有更换过的个性签名就像那没有变换过的心意,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独占心灵的一方净土,氤氲着花开的香气,写满了你的名字。
早已适应了的新环境,日复一日的新生活,点头之交的新朋友,让人沉醉又恍惚的高光时刻,这些都得到了,可那又怎样呢?
大学时光比高中生活要充实、精彩和自由得多,可深夜回想的时候,也只剩下对酒当歌那一瞬间的喜乐和无数个连悲伤原因都变得模糊的时刻。
然而,那三载春秋不一样。
虽然我也说不上哪里不一样。
或许回忆不断被压缩,终将变得单薄,但感情厚重,岂能说没有,就没有了。
即使不再四处打听你的生活,但还是忍不住想知道你过得怎么样;即使猜测你早已忘了我,但还是想为当年种种要一个结果。
原来我还是死心塌地的舍不得。
原来我比过去更执着。
“他到底有什么好呢?”
陈最也这样问过。
我竟回答不出来了。
是喜欢,是习惯,还是不甘呢?
谁能告诉我。
这次回去能找到答案吗?
答案会让我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