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种大丫鬟,赎身银子都要五十两,之前差了些所以才日夜做绣活,结果险些误了差事。不过昨日把最后一些荷包送出去,我已经攒齐银子了。就是回来后激动得睡不着,所以今日才迷迷糊糊的,忘记拿那菊花金碗了。”
原来是这样。
晴雁恍然大悟,但随即她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奇怪地问道:“你怎么一听说要嫁人就想跑呢,莫不是怕嫁给一个不知根底的人?”
“可是我们也不用担心啊,”晴雁转述着娘告诉自己的话,“我们可是在夫人身边伺候的,多少人家想要求娶?你完全可以挑个好的呀。”
“若是嫁给了得力的管事,将来我们也有机会使奴唤婢的,而且有这些日子在夫人身边伺候的情分在,这不比在外头盲婚哑嫁的强些?退一万步说,若是成亲后我们过得不好,也有夫人给我们做主。”
“以后想要回来做妈妈、或者是嬷嬷也便宜些。”
“可是,这样生下来的子女,就还是奴婢啊!”晴娟有些激动,“这样一家子,生生世世就都是奴婢了。”
晴娟一时激动说完了这些,但她随即又想到眼前这个也是所谓的“家生子”,是奴婢出身,将来生下的孩子也是侯府的奴婢。
她顿时就有些说不出话来,尴尬道:“晴雁,对不住,我不是故意这么说的,实在是……”
“没关系。”晴雁看着她叹息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人各有志,这事的确是不好强求。”她往上三代都在侯府伺候,这下人们之间的事啊,没见过也听说过许多。
有做了下人之后如鱼得水避开了各种苛捐杂税的,也有得意忘形瞧不上平民百姓的,还有仗着主家的权势胡作非为的。当然也有晴娟这种一朝为奴,但又念念不忘恢复自由身的。
只能说一声人各有志罢了。
既然明白了晴娟的想法,作为一个和她有着近十年姐妹情谊的人,晴雁想了想道:“你要赎身这件事,有没有和夫人以及郭嬷嬷说过啊?”
晴娟苦笑着摇头,“没有呢,郭嬷嬷待我很好,我这一时间还没想好要怎么和她老人家说,而夫人那边她最近也忙得脚不沾地的,有时候很晚了我还看见她拿着册子不放手,便不好打扰。”
“你啊……”
晴雁无奈,“你这事事都要求周全的性子,让我说你怎么好呢。你只想着郭嬷嬷待你好,不想让她老人家伤心,夫人事情多,不想让夫人分心。”
“可你想过没有?”
“如今夫人正和郭嬷嬷商量着我们这些丫鬟的婚配之事,你这闷葫芦这不说,那不说,若是夫人和郭嬷嬷心里头已经有了你的夫婿人选可怎么好啊?到时候夫人觉得那人很好先给你应下了。”
“这说出去的话是收回去,还是不收回去呢?”
“这不收回去吧,你毕竟是不愿意的,如此便耽误了你一辈子。可若是说出去的话又收回去了,夫人的脸面何在呢?”
晴娟听得脸色发白,“那,那可怎么好?”
她原本是想着等夫人和郭嬷嬷忙完了,再找个机会悄悄的赎了身,去干娘家住一阵子的。往后靠着自己的绣花手艺攒些嫁妆,嫁个普普通通的人家。但听晴雁这么一说,她顿时就紧张起来。
若夫人真的给她定下了一门亲事,那可如何是好啊?
她毕竟不是晴雁这样的世仆,从小到大见过府里不少的盲婚哑嫁,对这些事了解得深一些,周围的长辈们中也有被主子们一时兴起凑到一块的。
主子给的都是恩德。
但至于过得好不好,却都是自个人的事。
晴雁拉着她站了起来,“为今之计就是去和夫人说一声了,希望还没有人求到她那边去,不然可就麻烦了。”
第三十八章 这可是,关乎到你们后半辈……
晴娟紧紧地跟在晴雁身后, 穿过一个个来来往往,冲她们两个甜甜地喊着“晴雁姐姐” “晴娟姐姐”的大小丫鬟们,往正房走去。
虽然知道不管是夫人还和郭嬷嬷都是和善之人, 但她们毕竟是主家, 掌握着自己的命运。所以走到了门口的时候, 晴娟还是心怀忐忑,深呼吸了好几次,给自己鼓劲了许久才有勇气踏入这个门。
门里头, 曾淑和郭嬷嬷还在讨论这次婚配中的特殊人物。
“这次耿管事也来求了。”
郭嬷嬷道:“说她有个女儿,就是如今在针线房做绣娘的的这个月红,耿管事和城外庄子上的肖管事说好了,想求个体面。”
这意思就是两家私底下已经说好了儿女亲事, 想要趁着这个机会来曾淑面前求个恩典,把他们的儿女凑在一块。
这一般是只有受宠的管事或者大丫鬟,外院或者庄子上得力的小厮们才敢这样做的。因为如果请托的人在主家面前没有脸面, 这种事被狠狠的驳了去,那一辈子都要抬不起头来。
而如果他们得脸,那么主家也很乐意成全,以全个善名。
耿管事这个人曾淑记得, 这是她安排在大厨房的一个副管事, 郭嬷嬷一提她便想起了这人最近一个月做的事情。
第一个就是鸡汤,大厨房每一天都要熬三大罐的鸡汤放着。鸡是用了不少,每天都要用上三五十只。
但喝的人却没有几个。
因为不管是老夫人还是曾淑,又或者是刚刚回来的老太君,她们的屋子里都有小厨房的,想喝鸡汤常常是自己的人炖。而府里剩下的那三两个姨娘和一个敦哥儿,以及偶尔才来的客人。
又能喝得了多少呢?
所以到了最后这些耗费三五十只鸡以及一些珍贵药材炖出来的鸡汤, 除了做菜的时候用去那么一些,剩下的都被大厨房的那些人分了去。
也就是说,花了侯府的银子,却养得厨房的那些人和其家眷们,个顶个的膀大腰圆。
这可怎么得了?
这个耿管事见此就禀明了曾淑,把这锅鸡汤从两罐改成了一罐,并且里头一次也只许放十只鸡。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在曾淑此次省下的三千两银中,就有五百两是从大厨房那儿俭省下来的,而能做到这个地步,耿管事功不可没。
她办事既然如此得力,那曾淑也就不惜嘉奖了。
“就按照嬷嬷的意思。”
曾淑道:“另外再给这个月红赏一份丰厚的嫁妆,等他们成亲的时候,还得劳烦你过去喝一杯喜酒,撑一撑场面。”
“这是应该的,”郭嬷嬷笑道:“这个大厨房的杨管事,近来可谓是小动作不断,但都没有闹到您的跟前来,可见这个耿管事暗地里出了不少力气。”
“相比之下,茶房那头就不一样了,一个月过去了都平静得很,汤管事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和马管事商议,俨然是一副要养老的架势了。”
这汤管事竟胆小成这样,曾淑忍不住发笑,“原来是这样啊,那就随她吧,府里也不是养不起一两个闲人。”
郭嬷嬷记下了。
“还有一个是侯爷身边的邬荣,”郭嬷嬷用有些伤感的语气说道:“这孩子是和侯爷一起长大的,同龄的亲卫里头,要么这些年陆陆续续成了亲。要么就是在三年前,为了保护侯爷通通战死了。”
“老身记得他们家原先是两兄弟的,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个大的,可惜的是那个大的三年前没有回来,连个后也没留下。”
“这一次邬荣娶妻,邬家的人说但凭夫人做主。”
郭嬷嬷迟疑了一下,但还是补充道:“但老身瞧着,却不是这个意思,他们家怕是想要求娶您身边亲近的人。”
“不知夫人您的意思……”
曾淑身边亲近的人也就是侍书或者侍墨了,这个事情她已经知道了,但还拿不定主意。她把手上的名册翻过去一页,道:“这件事,我会仔细斟酌的。”
郭嬷嬷听到这话后就明白了。
而在门外站着的晴雁和晴娟,冷不丁的听到了这么一件事,这气氛顿时就有些不对。晴娟看着晴雁突然低下去的脸有些后悔刚刚干嘛不直接敲门进去,害得这会儿就有些不上不下了。
不过这可不是迟疑的时候。
两个人的倒影已经被屋里头的人发现了,郭嬷嬷皱眉道:“谁在外头?”
“嬷嬷,是我和晴娟。”
快速回过神来的晴雁拉着晴娟走了进去,先是冲着曾淑行了一礼,然后才道:“夫人,嬷嬷,晴娟她有话要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