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宁楚阁是第一次吃腊八粥,应该两样都尝尝的。所以特意让御厨房备了大拌菜、四川泡菜。
和卓虽然爱吃,却从不点菜。这次让御厨房准备这些接地气的东西,还把御厨房吓了一跳,生怕是淳主子说反话呢。
按照和卓的意思就是,顶级的食材,只需要最简单的做法。御厨们是本末倒置了。这天天山珍海味的,都快忘了菜本来的味道了。
御厨们自然是不敢不听淳主子的吩咐的,但是就这么几个菜呈上去,也太不像样子了。于是等到和卓看到今天御膳房的食盒的时候,除了自己点的绿叶菜,居然还有鸭丝春卷、剁椒酥皮鸡、宁波汤头。
行吧,和卓从不拒绝美食!等到洪熙帝批完奏折来永福宫偏殿的时候,就看见一大一小两个宝贝大冷着天在外面溜达呢。一问,吃多了消食儿呢。
宁楚阁不停的指着蒜苗盘子让皇阿玛过去看。洪熙帝也是第一次看见正经大蒜。还颇为新奇的询问和卓怎么做、怎么吃。心里想的是,这就是普通人家的幸福啊,朕总不是孤家寡人了。
同样的月光,没有和卓的图门家的腊八真是没意思透了。没人张罗着腊八醋、腊八粥。诺亲、乌雅氏、那丹珠吃什么都不香,没人下饭了。
舒舒还奇怪呢,这一家子胃口那么好的,怎么今天看见腊八粥不香了?嗨,还不是没有干饭王坐镇,气氛不一样啊。
诺亲一想,干脆弄只烤鸭吃吧。好歹腊八呢。
作者有话要说:腊八更新END。明天恢复每天一章的更新,更新时间还是晚上六点前。啥都不说了,剥蒜去了!
☆、第 27 章
要不怎么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呢。洪熙这种从小玩心眼长大的那必须把所有坏心思摸的透透的。
当然,之所以还得等几个月,主要也是因为船不行。要是船能给洪熙长脸,他能直接开着船打过去。所以现在只能等着倭寇过来再征用他们的船了。
这几个月准备时间不说度日如年,至少也是如履薄冰。洪熙自打之前发了一通脾气之后每天阴沉个脸,但是一句重话没说过。
不过朝臣们可不觉得这是洪熙在生闷气。天子之怒,哀鸿遍野。大家都很清楚,自己现在的一言一行全在洪熙帝眼中,最后算总帐。
扪心自问,还是想活的,所以每一个人都干劲十足。
其实洪熙也是第一次御驾亲征,想着几个不成器的儿子,真是恨不得现在就飞过去弄死他们。
和卓之前说的慈父之心,抱歉,洪熙只对宁楚格有。至于其他儿子,呵呵,毕竟儿子多了真的不是很重要呢。无用之人就让他随风飘散吧。
不过,洪熙向来以千古第一明君来要求自己,自然是外能开疆扩土,这个马上就能达到了。内能安居乐业,这个百姓日子还过得去。
上能行孝位正,所以即使亲爹再不靠谱洪熙也没说过一句不是,兄弟再傻叉也都是抓住错处才被圈禁,孝顺太后以及活着的太妃们,自己是皇太子继位也是极好的。下能父慈子孝,那就不能对孩子们过于狠戾。
洪熙这边厉兵秣马的准备给倭寇沉痛一击。皇子世子们那边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卧薪尝胆,重新做人的。
重伤的老八还在发烧,大夫都不敢说话。皇子估计是不好了这句话谁敢说?没看五皇子瞅着大皇子的眼神跟杀父仇人没差多少了?
老大这次因为自己带着老八偷跑,害的老八半死不活的,心里愧得慌。腿因为再次断裂,大夫已经断定不可能恢复如初了。
大皇子这次是真的自责。老八还没后呢,可怎么交代?自己是大哥,带着一帮子兄弟意气风发的出来。结果呢?本就不在自己阵营的更是疏远自己,以为的自己人是完完全全的两面派。
向来骄傲的大皇子第一次受了挫折,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中,并且脑子也终于清楚了。自己刚愎自用,没听武将的没听幕僚的,脑子一热做了错事。
不甘心啊。实在是不甘心。大皇子强撑着病体,血书写下了陈情表。不仅没有推卸责任,还说了武将们和弟弟们的好话。
等到洪熙帝看到大儿子良心发现的血书的时候,神情虽然仍旧阴沉,但是眼神的冰冷总算是降低了几分。
洪熙本来都不想管这些赔钱货了,但是想了想和卓所说的慈父和自己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捏着鼻子送了御医去济南府。
以为是几个赔钱货夸大其词想要少些罪责,没想到御医看了之后说真心不太好。到底养了十几年,洪熙还是有感情的。眼看回京舟车劳顿,怕是挺不住,那就送些好药过去在济南府先治病吧。
几个皇子的额娘一听,集体向皇后太后请愿,只求能让几个孩子的福晋去济南府照顾。自己出不了宫,还得在能够着皇帝的地方为孩子周旋,但是这听着这么严重怎么能放的下心。
尤其是八阿哥的额娘淑嫔。这位一直是荣妃的好姐妹,可怜年龄一大就被忘得干干净净。好在洪熙帝的后宫还算干净,又生养了两个阿哥,日子还算过得去。
皇后一听,心里先想着自己的儿子,自然是一百个乐意。让儿媳妇赶紧过去伺候着老大,现在谁去能有儿媳妇去放心?
太后却觉得这帮人就知道添乱。老祖宗打天下的时候听说谁生病了媳妇过去照顾的啊。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皇后看太后不表态,又想着自己的儿子犯了大错,自然是不敢直接去找皇帝的。生怕让皇帝想起儿子的错处再发一次火。左思右想,居然亲自去了永福宫。
皇后是潜抵时的福晋。洪熙帝继位后直接册封的皇后。自打进了宫,这么些年,除了去给太后请个安,可从没踏足过任何后宫其他嫔妃的寝宫。都是宣别人觐见。换句话说就是,后宫除了太后,其他人也配让皇后移驾?
皇后看着这永福宫,也就一般般,倒是没什么年久失修的地方。内务府的奴才巴结和卓,和卓干脆让他们把永福宫也修缮了一番。虽然是今天这一点明天那一点的,但是窗明几净,样样新。
进了晨妃的主殿,皇后四处一打量,这个土鳖,完全就是把蒙古包搬进了紫禁城好吧。喝的也是奶茶,咸了吧唧的不对口。
晨妃一看皇后来了也是纳闷。两人没什么香火情,又都不是爱开话头的人。平时就是面上情罢了。怎么这个时候来永福宫讨茶喝?
皇后和晨妃无话可说,略坐了坐就去和卓的偏殿了。皇后心里装着儿子的事儿,可不愿意在这里跟晨妃这个无关紧要的人浪费时间。
一踏进淳嫔的偏殿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进去就是两排皇帝最喜欢的花孝顺竹。紧接着就是一大片的梅树。剩下的地方除了松树就是月季花,不是花期却也不见颓废。虽然种类没有御花园多,但品相可不比御花园差。
一般都是鹅卵石的地面铺成了汉白玉。皇后的手不自禁的攥成了拳头。这紫禁城的后宫里,除了乾清宫是汉白玉,甚至坤宁宫慈宁宫都只是用青砖铺成道路。
其实和卓只是抱怨过穿着花盆底走鹅卵石路不好走,第二天就被小安子忽悠到了关雎宫看了一上午的戏,回来就看见哪哪都是汉白玉的地砖了。
正房入门就是江南进贡的天宫图织锦屏风。这天宫图的屏风,嗐,到现在和卓还没弄明白这幅图的寓意呢。就是洪熙自己特别喜欢,说是临摹了很多天宫图。
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屏风,就想着摆和卓屋子里,这不也能经常看看吗,顺便还能在和卓面前卖弄一下自己的博学多才。
屏风右手边的博古架上摆着两个自鸣钟。左边居然有一把皇帝亲手制的扇子。更不要说两边博古架上其他的奇珍异宝了。
至于扇子,洪熙就喜欢制扇。扇面无论是画还是字都让皇帝有一种老子非常风雅的感觉。而扇骨就看洪熙心情了,心情好自己做,心情一般就弄个现成的。
摆在和卓多宝阁的这把扇子自然是洪熙的得意之作。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还得打败多个竞争对手才能成为洪熙送给和卓的定情信物。
这自古以来,自然是亲手制作的、独一无二的定情信物才好展现亘古奇恋。嗯,洪熙觉得自己能遇到和卓就是这么厉害,所以必须有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