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施庆松给过蔡绛授意,于铸在这御史台狱中便得了特别的关照,故意将他与那穷凶极恶的亡命之徒多人押在一处,每日吃喝也难进,觉也睡不着,一个文弱书生,又上了些年纪,如何经受得住,不过几日便瘦了一大圈。
施庆松见他如此,面露不忍之色:“如此,也不是办法。于翰林,还有一个法子,不知你可否愿意一试?”
“请大人示下!”
“翰林不如先认了这些差错,不过都是小事。陛下面前,我自会解释,只说是大人身上抱恙,故致于此,大事化小,先把翰林脱出这牢狱之灾,如何?” 施太尉给于翰林出的,听上去倒并不是一个馊主意。
“可这……难道不是欺君妄上么?”于翰林心里明白了,面前这位太尉大人,根本就不想费心思去查这般小案,要么就等案情自然显落,要么就避重就轻,赶紧了结了拉倒。又联想到他平日里,对翰林院诸事也是不管不问,倒是一贯的行事风格。
“那不过是错了几个字而已,有甚要紧的?!我看过于翰林的文案了,翰林本是有才之人,如此太可惜,等结了案,本也不便继续在翰林院执笔了,本官会替翰林到枢密院另谋一份职位。”施庆松寄禄太尉,职事枢密副使,谋这点事情,自然是易如反掌。
一边是看不到头的牢狱灾祸,一边是执掌军机的枢密院,于翰林自然知道如何选择,并没有犹豫多久,便妥协了。
施庆松见事已达成,速速结束了提问,走出监室,叫蔡中丞马上找人去录于铸的口供。
又在正厅内和蔡绛一同喝了一会茶,特别提点道:“蔡中丞,薛梁氏的案子事涉重大,陛下很是关心,你和黄尚书还要多花点心思啊!”
“是。前日陛下,又令我二人补察薛梁氏案疏漏的隐情,如今业已查毕真相,正要与黄尚书一同进宫向陛下禀告,太尉是否一起进宫面圣,顺便把于翰林的事也结了?”蔡绛提议道。
“你们先去罢,我还另有一桩要事,等完毕后,再入内朝面圣。”原来,今日早朝,崔涛报恙告假,施庆松打算先顺路去相府探视,再入禁中禀告。
两人话罢,各自取了二案的口供、物证等整理好的卷宗,一同出了门,往两个方向而去。
延和殿中,梁如意正侍奉魏元齐批阅奏折,王浩由殿外而入,通传道:“陛下,御史中丞蔡绛、刑部尚书黄文渊求见。”
“宣!”元齐放下了手中的朱笔和折子,向如意道:“薛梁氏案的卷宗!”
“是。”如意赶忙转身,从一旁的格架上,将整理好的案卷取出,奉于元齐案上,犹豫了一下,问道:“陛下与臣下议论国事,那奴婢,先回避一下?”
“罢了,回避什么呀,军机大事也没见你少搀和,现在倒跑的快。”元齐揶揄了如意一把:“你不说话就没人当你在。”
“是。”如意撇了撇嘴,侍立在元齐身边。
二臣子进入殿中,跪拜行礼后,起身立于殿中。
未及二人开口,元齐便先发话问道:“那案子都查完了吗?还有什么遗漏之处么?”
“有,薛梁氏所涉二案皆有。”黄尚书抢先答道,却又斜低了头向蔡绛示意道:“蔡中丞,你一并禀告了罢。”
“是。”蔡绛向上奏道:“陛下,刑部案,经查实,薛梁氏私藏了两万缗财货,埋于其院中。”
私埋了二千万钱!元齐暗自惊叹,果然皆是由财货而起,想我大魏官俸已甚为优厚,参知政事每月正俸也只才二百缗,一朝得娶薛梁氏,便至少可获十年积财,难怪一个个脸面都不要了。
蔡绛继续奏道:“御史台案,经查实,沈朝中确曾求娶薛梁氏,不成,另谋娶驸马都尉王翰林之妹,私下已议定,暂未纳采。”
清河公主驸马之妹!如意听闻,心中冷笑,这个老头儿真是心思多、动作快啊,老妻才死,就急着张罗再娶,一个求不成,马上便换人。
却见座上的元齐,并不言语,脸色却变得煞是难看。
蔡中丞又将手中的卷宗呈上,道:“薛梁氏仆从和王翰林的供述皆在其中。”
如意上前,接过卷宗,奉上于元齐,与之前的卷宗并于一处。
魏元齐摆了摆手:“朕知道了,卿等先下去吧,朕决断后另行传旨。”
二臣见陛下面色不善,赶紧躬身拜退出殿门。
元齐方才将那卷宗拿起,却也不展开看,只狠狠地甩于案上,怒骂道:“欺君罔上,实属可恶!”
“陛下,这是怎么了?”如意不解,这陛下如何又这么大脾气了。
“你不知道,那日朝上,沈朝中当着众臣的面,和朕说,他无意再娶!”元齐长叹了一声:“唉,身为副相,这点私事都没一句实话,朝野上下,军国大事,不知道又有多少欺瞒于朕。”
如意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只哦了一声,原来他是在生气这个,而不是案情本身啊,不过倒也是,为人臣者,对上瞒骗,对下欺压,天下万民也只道天子昏庸……
“如意,此案朕已有主张,你去执笔。”元齐打断了她的思绪,吩咐道。
“奴婢秉笔吗?这不是要外传的旨意么?奴婢的字又不好看,奴婢不能写!”梁如意到福宁宫后,和元齐相处多日,又本就是旧识,二人讲话也渐渐随意了起来。
“梁如意,你还学会抗旨了?!字不好看才要多写,写得不好就重写,快去!好好写!” 元齐命令道,怒气倒却消了一些。
如意哼了一声,坐到侧座上,准备好了笔墨。
“沈朝中,欺君罔上,贬户部侍郎,出知永兴军,私质薛氏御赐宅邸,令归还;李平德,教唆薛梁氏作伪状,扰乱有司,贬太常卿、分司西京,其子同罪,贬海州别驾;薛梁氏……”魏元齐心中早已有想,便开口对设案诸人逐一定判。
“陛下说慢些,奴婢来不及写……”如意见元齐一口气说了那么多,笔速明显有些跟不上。
“你怎么这么没用?!”魏元齐无奈道,一时暂停了下来,等她先把前面所述写完。
“奴婢是依陛下的旨意,要好好写的啊,所以才会慢的。陛下不要斥责奴婢,不然写错了,更要重新写……”梁如意一边急急忙忙写字,一边替自己开脱:“现在好了,刚才写道薛梁氏……”
“令归家,罚铜八斤,以私藏财货赎回旧宅;薛氏二子,违诏私卖御赐宅邸,各杖五十。”元齐继续把判词说完了。
“奴婢写完了。”如意拿起来写好的判词,递给元齐观看:“这案子判完了,除了陛下,涉案六人一个得了好的都没有呢。”
“朝廷体面丢得一干二净!朕还得了好?得了什么好?”元齐一边皱了眉头看如意那手尴尬的字,一边反问她。
“八斤铜,不好吗?”如意忍不住咧嘴笑道。
“好啊……真好。”元齐哭笑不得。
“不过,奴婢觉得这些个男人,本来就各怀鬼胎,自是罪有应得。只是这薛梁氏,本来也没什么大错的,结果陛下又不让她嫁人了,又把她的钱都拿走了,人财两空,好生可怜啊。”如意又正经评了一回元齐的判决。
“作伪状,扰乱有司,都是可以判死的。朕看在她是薛司空的儿媳……哦,不对,是你远亲的份上,还宽谅了她!”元齐斜了如意一眼:“怎么?你还觉得没什么错?难道你也想学她么?”
“奴婢哪有这么多钱,想学也学不来啊。”梁如意又想了一下,故作憧憬道:“不过奴婢要是真有那么多钱,才不会像薛梁氏那样去嫁什么半百老儿,找个俊美少年郎君不好么?”
是啊,只要有了钱,就算是误了韶华,也一样能被权势争娶,一样能找到俊美少年郎。不知怎么的,如意想起了那日倪尚宫对自己说起的事情,心中略有触动。
自己被抄了家,又罚了俸,身边连一个铜子都没有,全凭元齐高兴了赏口饭吃才没有饿死,似乎是该多为自己想法子攒点钱了。
“梁如意,你可还真敢想、真敢说啊!”元齐侧过头盯着如意,顺手摸过那日之后一直丢在案上的戒尺,“啪”用力地敲了一下桌子。
“这有什么不能想的?难道不是人之常情么?上次陛下还允诺,要替奴婢找个好人家!君无戏言,奴婢可一直等着呢。”如意只当看不见听不到,把那元齐说过的话,故意将了他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