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会的男青年对黎夏十分感激,“我真没偷东西,我愿意跟你们一块儿去派出所。
黎夏点头,率先下车,男青年跟上,阿黑撇了撇嘴,也跟上,车上的乘客竟然也跟着下来的几位。
“你一个小姑娘,我们跟着去看看。”都是好心人,怕黎夏一个小姑娘吃亏,也担心这两男的是一伙,贼喊捉贼,坑人家小姑娘下车。
这边的人怎么都这么爱管闲事,阿黑有些不高兴地想。
一行人跑到派出所里,倒也容易断,有黎夏做证,那青年这会平静下来,也掏出证件证明了自己的身份。
人家看着年纪不大,却是省皮革厂后勤部的工作人员,名叫郭顺顺,他也确实是顺风顺水长这么大,真没遇到过这种事。
在车上的时候心里慌得不行,一肚子解释的话都没法顺利说出口。
“那可能是我看错了吧,我明明看到你这样伸了手的。”阿黑低声嘟囔了一句,然后大方地道,“同志,对不起,是我看错了,我向你道歉。”
说完,他还郑重地弯下了腰,以示诚意。
郭顺顺忙摆手,“没事没事,误会说清了就好,你也是好心。”
阿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看向黎夏和另外几位,“太不好意思了,因为我的误会耽误了你的时间。”
能来管这闲事的,都不是什么小心眼儿的人,见他在车上时能见义勇为,现在发现误会,道歉也利索爽朗,都觉得他这人品性不错,对他十分有好感。
“没有关系。”黎夏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她还没想起在哪里听到过对方的声音呢。
只是隐隐的熟悉而已,可能是她记错了。
阿黑正想接话借此跟黎夏熟悉起来,黎夏却已经转过身去,跟郭顺顺说起话来。
郭顺顺现在对黎夏是非常感激,觉得这个小妹妹心眼正,人也好,今天要不是黎夏帮他说话,他可真的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郭大哥,我想打听一下,你们厂里主要生产什么皮革,质量怎么样?”黎夏上辈子是好多年后,才接触到皮革的。
她接触到的时候,主要是真皮为主,以及部分超纤合成革,也就是普通聚氨酯人造革的升级产品。
这时候市面上普通人造革肯定是有的,但超纤合成有没有,她就不太清楚了。
“我们厂里主要是聚氟乙烯人造革,质量非常好,年产五十万张出口呢!”说到厂里的事,郭顺顺十分高兴,虽然他只是个普通的后勤人员,但是他也骄傲啊。
黎夏有些失望,聚氟乙烯是最早的人造革,成本比较低,但耐侯性比较差,手感偏硬,长时间使用后,皮质老化会掉渣。
以前有一阵,就特别流行那种黑亮的皮质男性文件包,稍有地位的男性几乎是人手一个,是一定身份的象征。
但用不了太久,哪怕是爱惜着用,皮面也会很快干脆、开裂、渣化,掉落露出里头的麻状里布。
郭顺顺厂里产的革,就是这种人造革,“你听说过聚氨酯吗?”
黎夏不太懂皮革业的行情,只是试探着问道,如果郭顺顺不知道,她就推说自己是在报纸上看到的,只记得这个称呼。
“你也知道聚氨酯?”郭顺顺看向黎夏的目光闪闪发亮,“我们厂长正在向上级打报告呢,准备引进日本国的聚氨酯生产线呢!”
说到这里,郭顺顺又叹了一口气,“不知道这事能不能成,厂里几个副厂长比较反对,职工们也没什么热情。”
“为什么?”黎夏觉得很惊奇,聚氨酯应该是人造革的二代产品,光泽柔和,手感柔软,堪比真皮,优点非常突出。
引进生产线是好事,好的产品已经出来,如果不及时更新换代,那可以预见的是,循旧守距的势必会被淘汰。
两个人这会已经出了派出所,郭顺顺这会是不想去坐公交车了,他心里有阴影,正好黎夏有事问他,两人便沿着路一起走。
“当然是动了大家的利益呀,副厂长说要拿买生产线的线建家属楼,建设医院,大家都盼着分房子分福利呢。”郭顺顺叹了口气。
其实他也盼着分房子,但他更觉得厂长是对的,生产线早早引进,努力把产品做上去,有了好的产品,还怕没有订单吗?厂里效益好,家属楼也不会远了。
这才应该是正确的发展道路。
“两位!”阿黑好不容易把那几个热心人送走,快步追上了黎夏和郭顺顺,“刚刚的事是我不好,现在这个点……我请你们去喝个茶,怎么样?”
这人一而再地道歉,郭顺顺心里已经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发生这种事,他心里能没点不舒服?肯定有的,但对方这样磊落,他还耿耿于怀好像不是太好。
郭顺顺有些意动,他今天反正没什么事,去喝杯茶认识一下新朋友也不错。
黎夏笑了笑,礼貌地拒绝了,“不好意思,下午我还有事,你们去喝吧,郭大哥,方便留一下你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吗?我想买些皮料,能找你吗?”
听到黎夏说不去,郭顺顺心里十分可惜,感觉有黎夏在,气氛会自然一些呢,不过她都说有事了,不能耽误人办事,他忙点头,“方便方便,你直管找我就是。”
等黎夏从包里掏出本子笔,赶紧写下自己的姓名住址,还留了个座机电话。
“那我再联系你,再见。”黎夏把本子收好,冲两人挥挥手,快步走向了路边。
路上有停着好几辆等客的蹦蹦三轮车,黎夏招了招手,就有车停到她跟前来。
第108章 工具到手
三轮车里,黎夏从没关严实的车门处,回头看向阿黑和郭顺顺那里,看到他们走在一起有说有笑,黎夏才收回目光坐正身体。
奇奇怪怪……
“小姑娘,你去哪里?”师傅已经开了百来米远,眼看到十字路口了。
上车太急,只顾得上叫师傅开车,也没来得及说地址,黎夏忙道,“到红旗工艺社,湖湘路上那一家。”
“好嘞,坐稳了啊!”师傅点头,麻利地右拐。
黎夏坐稳,目光落到郭顺顺留下的地址上,她正愁去哪里找合适的皮革来源呢,没想到就这样遇到了。
合上本子,纤细的手指轻敲在本子上,黎夏闭上眼睛把刚刚发生的事情仔细理了理,并没有发现什么格外不对劲,或者让她不舒服的地方。
好像那人真的只是好心办了坏事而已。
想不通,黎夏暂时就不想了,这里离湖湘路并不远,没一会便到了地方,黎夏给了车费下车,便直接去了店里。
门口的牌子上写着这是一家工具订做,但进到店里发现,这店里主要能订做的是美术相关的东西,黎夏要的皮具制作工具根本没有。
“小姑娘,你去皮鞋店看看,就路尾那家,他们家不做了,工具说不定可以出给你。”老板也是个热心人,店里没有,也给黎夏想招指路。
八十年代,街道小巷里还是有许多诸如缝纫,手工皮鞋这样的店铺,比起工厂流水线上生产的不那么合脚的皮鞋,更多的人愿意去铺子里定做。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类商品的价格趋于平价,甚至廉价,款式也越来越多样后,这类手工定制的店铺要么有真本事浴血重生,艰难走出一条高定的路来。
要么就是被市场淘汰掉。
黎夏按着老板的指点,找到街尾不起眼的一家小门面,还没走进,就已经闻到了浓浓的鞋胶和皮革的味道。
店位置不好,虽然是大白天,但没有开灯里头还是昏暗得厉害,黎夏走进店里才发现,店里的货架和不用的展示玻璃橱柜上都落了一层灰,摆在货架上的皮鞋也零零落落。
靠里的玻璃橱柜上放了中午吃剩下的碗筷,这都半下午了,居然都没有收拾,还有苍蝇在上头飞,黎夏有些嫌弃地皱起眉头。
店里没有人在,但后头应该是连了院子的,门开着,人应该在家。
“老板!老板?……有人在吗?”黎夏站在店里,拎着她的小布包,并没有往里走。
屋里静了静,就在黎夏以为没人的时候,后院传来“咿呀”的开门声,一个二十多岁的肿眼泡年轻妈妈抱着孩子走了出来。
“想买点什么?鞋子便宜出,五块钱一双,都是以前老师傅的手艺,都是真皮的……崽,别闹!”孩子很调皮,一直闹个不停,年轻妈妈只能不停地去捉住孩子捣乱的手,边跟黎夏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