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年先将事情的原因和现在大致情况告之众人,又将与謇修商议过的对策讲了,四岳防山火,四渎防洪水,方伯与部落首领率领众神百姓抵御灾难,该迁徙的不要留恋,众神皆拱手称是。施年又叫大家畅所欲言,四岳说要雨神相助,四渎要土族首领土仙农协同阻截洪水,又有几个部落首领提了些问题,施年一一作答。
议事将散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营州方伯道:
“最要紧的是修补天上的空洞啊,否则我们做这些没有用,杯水车薪!”
这个谁都明白,可是现在姜施年也只能颔首赞许,等待天帝的喻令再说。这时一个女子高声道:
“我南嘉部落愿往营州治水。”
众神看时,见角落里一个年青女子走到姜施年面前施礼。那女子不过二十岁,一身粗葛布,柳眉星目,神采奕奕,气质不俗。
姜施年有些意外,“你是……”
“在下南嘉部落首领宽舒,属水族。我族最善理水,天下洪水涛涛,愿助营州方伯一臂之力。”
姜施年暗自叹息点了点头,见一旁的有穷部落首领皱紧眉头想要说什么,姜施年抬手示意,那首领十分不情愿地把话咽了回去。
“宽舒首领,难得有此心。”
180. 天劫
女娲离开灵威宫的时候就感觉到异样,九色祥云光华褪去,仿佛被搅动过一样,左冲右突显得躁动不安,显然是受天幕破坏的影响,便直接去了华胥山。
三天过去了,天空中的火已经熄灭,遮天蔽日的浓云也散去大半,华胥山顶的上空剩下一个巨大的形状诡异的黑洞。那黑洞幽深无比,像天外怪物张开的嘴,正准备吞噬整个下界。没有人敢长久直视那黑洞,那种诡异和恐怖哪怕是天神也会战栗绝望。
不过没有人有那个闲情去观赏它,被引燃的山火已然烧成了片,空气里迷漫着呛人的黑烟,大片灰烬像黑色的雪花漫天飞舞。随处可见仓皇逃窜的野兽,以及它们发出的阵阵哀嚎。
女娲从天破处又向北飞了一段,才是华胥临云等部落所在的地方,因为烟雾火光和树木燃烧的噼啪声干扰,女娲没有听到人类的声音,部落已经化为灰烬,却没有人族的影子。
是华胥部落的神族带着人族一起逃离了吗?
女娲感觉自己思绪已经麻木,竟然一时不知所措,她茫然四顾,见一轮裹在黑烟里的血红落日正向华胥山后坠去,惨烈得好象这个世界就要死去。
突然,女娲发现东南方向有一根巨大的黑色柱子,矗立在天地之间,就像一根天柱。
“那是什么?”
女娲御风疾驰,渐近那黑柱时,一股寒冷的水气澎湃而来,其力量之大,女娲的速度也不觉减慢下来。黑柱里面隐隐传来雷声,不时有光亮闪动,女娲明白了,是水柱。这是多大的雨啊!不对,这不是雨,这是天河的水如同大雨倾泻下来了。想着,女娲已经进入滂沱大雨之中。
女娲没有进入雨柱的中心,而是绕着雨柱盘旋而上,她看到了天幕上有一道裂缝,正外在天河位置,天河的水正从裂缝处倾泄而下。女娲知道,这里正是当年雷神携飞星坠落的地方,因此天幕比别处要脆弱得多。
天象已经出现不稳的迹象,如果不想办法,这破坏将越来越大,后果不可想象。此时的女娲反而冷静下来,必须要去见见天帝。她想起鸿羲部落离这里很近,无论如何也得先去看看。
第六十三章 巨鳌
181. 试探
太阳已落,天色黑下来,华胥山森林的火光照不到瑶山来,狂风卷着大雨横扫过瑶山山谷。借着闪电闪过的瞬间,女娲看到流过鸿羲部落的蜿蜒小河已经变成凶猛的水兽,部落完全被它吞没,瑶山脚下一片泽国。
大部分人已经逃离部落,在瑶山山腰处驻扎,眼看家园被毁,亲人罹难,幸存的人们哭声一片。女娲想起幼年也是这样的雨夜,自己和母亲挣扎在洪水中,那种恐惧、绝望现在想起来还是那样清晰,女娲感觉一阵窒息。
女娲克制着情绪,没有去安慰悲痛的部众,现在不是发泄感情的时候。女娲用法力驱散乌云,压制狂暴五行真气,暂时止住大雨,给人们一点喘息时间。
部落中有人看到了女娲的身影在黑云间闪过,人们跪伏在地上,呼唤着女娲的名号,祖母没有忘记我们,部落有救了。女娲回头看了一眼,便向天宫飞去。
天界受到波及在所难免,宫殿已经发生倾斜,有些不太重要的屋宇亭阁已经损坏倒塌。让女娲意外的是,天帝在天章阁见她,天宫内一切如常,并没有她想像中的喧哗和紧张,甚至没见到众神的影子。
“没什么奇怪的,因为他们无能为力。此天地必有之劫难,”看着满眼犹疑的女娲,天帝一边翻着天书一边说道。
“这次与飞星不同,那次有雷神,也就是你的父亲阻挡,天幕的毁坏没有这样严重,而且太初真气尚存,结合众神之力尚可修复,此次……我已传令众神,尽力保护下界生灵。”
女娲目光闪过黯然,“难道就这样坐以待毙?自祖神开天辟地亿万年,拓开蛮荒,孕育生灵,沧海桑田,千辛万苦才有今日,天上地下神祇众生,就这样放弃了?对了,为什么不向主宰之神求救?”
天帝掩卷若有所思,“先时听灵智天尊说起过,这天地当有三劫,你父亲那次是一次,这次又是一次,还有第三次,这样看来,这天地终归是要毁灭的,不是这次也是下次。
“主宰神已经抛弃了这个世界,飞星之难亦不曾援手,否则怎么会有三劫之说。我神族虽有守护天地之责,在这样的劫难面前,也只能尽力,其余的就看那位伟大主宰的意思了。闻尊兄东帝欲游炫星海,娲皇何不同去?”。
女娲一时语塞,继而冷冷道:“不如天帝陛下诏令上下两界并四海八荒,诸神随陛下共游炫星海,躲过这场天地大劫岂不很妙?”
天帝没有在意女娲的不敬,淡淡说道:“我就在这里直到这天地尽头。我为天地之主,自然要与这天地共存共亡。亿万年繁华世界,一旦毁灭,众神逃散,无一神为之殉,岂不悲哀。”
女娲眉头微动,依旧神情冰冷,“我为地之主,亦当与天地共存亡。不过,我不相信找不到挽救的办法。”
天帝放下手中天书,目光深不见底,
“你可以试试。拿着这个令牌,非常之时,天界诸神皆任你差遣。”
182. 天门
女娲回到中都的时候,会议已经散了,只有姜施年和謇修还在大殿中忙碌,二人眉头紧锁,各地来报告的使者摩肩接踵。
中都虽然离天破地比较远,也一样天象混乱,浓云满天,乌云又低又厚让人感觉透不过气来。女娲走进殿中,姜施年和謇修都没有察觉,殿内侍者和几个使者突然看见女娲忙垂手而立,杂乱的大殿顿时安静下来。这时一阵狂风吹进来,卷起锦缦拂到施年的脸上,施年一抬头猛见站在殿中的女娲,一下子愣了,
“娲皇陛下!”
謇修见女娲回来心中大喜,忙迎上来,
“谢天谢地,陛下回来,我下界九州有救了!”
女娲却没说话,环视华丽肃穆的殿堂,缓缓在玉座上坐下,施年和謇修互相看了一眼,满心疑惑。
“这里就交给你们了,努力救人,天上的事,由我来。”
“陛下,如今不仅是天上的事了,四方神朱雀报告,地纪有动荡迹象。”謇修又看了一眼施年,拱手答话。
姜施年也声音低沉,“天一时还塌不下来,地若震荡,我九州万民在劫难逃啊!”
女娲闻言不觉神情一滞。这是怎么了,难道天地真的到了末日了吗?
见女娲眉头微皱,施年忙又补了一句,“幸好其他四方之神并未有此报告。”
女娲嘱咐了姜施年和謇修后便向南去,路上顺便降临两个较大的部落现身以鼓舞士气。所到之处山河衰败,满目疮痍,人们看见女娲皆奔走呼号,如同孤儿望见父母。女娲告诉人们不要悲观气馁,她与众神不会任天幕沉沦,眼前的一切灾难很快会过去。
因为担忧地纪动荡,女娲匆匆赶至南海,这时候狂乱的天气平静了一些,想来是众天神用法力稳住了天象,可是这样不能维持多久,等天神支撑不住的时候,天气又会恢复糟糕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