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是权臣/狗皇帝也重生了(269)

作者:五月锦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户部拨下去的银子只有五十万两,她挖了个能让全县数万百姓不愁水喝的人工湖;修好了从桐固通往临近各县的官道,还有结余。

吏部负责考核的官员认为,她确实做了实事,也的确让当地的百姓免受旱灾之苦,但账目不清不宜升迁。

按照闻野送来的地图看,她让人挖出来的清湖当真不小,足足比上京的南湖大了五倍。

她请磐平关守将去当苦力之事,太子跟自己提过,账目上并没有给将士支付工钱的记录。

听说清湖工程还未开工前,她便从延平府花高价,请到了五十个账房去理账,送回上京的账目倒是有这一项。

工钱没有很高,能请到人才是朝臣最怕的。

那些账房拿着不高的工钱,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理了三十几万的账目一丝错漏都没有。

户部对账时,同样五十个账房,对了三个月才算清。

不仅如此,还有无数能工巧匠赶过去帮她,工钱只比平时高了一点。

户部尚书说,她身为女子,第一次去西北任职,竟然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如此多的百姓,若是包藏祸心实在可怕。

他倒是觉得户部尚书想太多。

建宁帝的思绪在一夕间转了转,看着出落得越来漂亮,气质也愈发沉稳冷静的林青槐,眼底慢慢多了些许欣慰。

儿子选她,不止是给大梁选了个好皇后,还让大梁朝堂多了个能干的臣子。

“臣在。”林青槐握着笏板出列,从容开口说出清湖从开建时,所购买的各种用具用料的数量,所花费的银两。请匠人和杂工的人工几何,每日吃饭花费多少,和呈上的账册一字不差。

支付给磐平关守将的工钱她没提,只说了从桐固县请的两万青壮年杂工,所花费的人工。

她的语速不快,足够殿上的朝臣听得清楚。

建宁帝听她说完,沉吟片刻又问,“听说磐平关的将士,前后共去了十万人?”

“开始每日三万将士换班,后来是八万将士换班。”林青槐神色平静,“将士守疆土,不应拘泥于旧制和形式。蛮夷攻打大梁一战,若非安排得当,提前在神龙山附近安排伏兵,蛮夷大军早已进入我大梁直逼延平府。”

磐平关一战的战报,孔尉呈上的折子里提过。

她自己花银子给将士们支付工钱一事,她不承认,账目上也没有。孔尉手里的账册已在完工后尽数销毁,没人能抓她的把柄。

用自己的私库去贴补公务,这事不能开头。

只要自己承认,日后朝上的这些大臣,会想尽办法把她打压下去。

不以权谋私便罢了,她倒好,仗着自己有钱就用私库去贴补。还大大方方说出来求赏,完全是不给别人活路。

这样的同僚,早弄死早安心。

“此战的战报朕看过,伏击蛮夷大军当夜你也营中充当先锋。”建宁帝眼底浮起淡淡的笑意,“孔尉在折子里说,此战若非你及时赶到发现异常,磐平关必破。给朕说说,你是如何发现蛮夷大军,意图通过神龙山进入大梁的。”

“回圣上,臣到延平府后听闻将士伤亡不轻,便忍不住去看究竟。”林青槐也放松下来,“赶到磐平关,又听孔将军说,将士们射出去的箭矢收不回来,臣据此怀疑蛮夷大军在使诈,继而想到神龙山上有布置。”

方丈师父也在的事不能说,孔尉没提,自己自然也不会提。

“你没让孔将军给你请功要奖赏,反而将自己奖赏分给将士,以此作为交换,让将士去给你当苦工?”建宁帝笑了下,嗓音颇为愉悦,“做的好。”

“谢圣上夸奖。”林青槐埋头行礼。

建宁帝缓了缓,再次开口,“李来福,宣旨。”

“是。”李来福抱着圣旨上前,开始逐一宣读。

南宫逸升任知府,正四品,半月后赴任。温亭澈升任两淮盐政,暂无定品,半月后赴任。贺砚声留任曲兰州知州,升正四品。林青槐升任吏部侍郎,正三品,三日后赴任。

林青槐诧异了一瞬,和贺砚声他们一起下跪谢恩。

早朝结束,原先那些不好意思,或不想跟林青槐打招呼的朝臣,都来向她道贺。

林青槐一一谢过,和司徒聿一起去御书房见建宁帝。

“老实跟朕说,清湖工程你自己贴了多少银子进去。”建宁帝的精神依旧不好,只是比在勤政殿时放松一些。

“回圣上,共支付了七十万两银子的工钱,给磐平关的将士。”林青槐老实回答,“这些银子是从蛮夷那边打劫得来的。”

建宁帝怔了下,哭笑不得,“你一个县令跑去蛮夷打劫?”

知道她做事不讲章法,还真没想到她这么能胡来。

“臣抓了蛮夷的国师,拿到银子后,臣把那国师送去给孔将军杀了。”林青槐一派淡定,“阿不都为此,杀了主动投靠他的嘉安郡主。”

孟淑慧死得有价值,有锅都能扣她身上。

“坐下吧。”建宁帝笑着摆手示意她坐下,偏头看李来福,“传宗人府宗令觐见。”

“是。”李来福应声退下。

建宁帝喝了口茶,目光又落到林青槐身上,嗓音柔和下来,“太子昨夜与你爹爹谈的事,是朕的意思,今日朕将他们也召进宫,一会就到。”

皇后随后也会过来。

这俩孩子的能力大家都看得到,云姐儿自己主政一方,做的比许多老臣都要好。

一同去西北的几个人,也都各自做出了不少成绩,老三有这些帮手在,无需像自己一样纳妃平衡朝中局势。

该杀的该撤的,三年来他已清理得差不多,开国至今无人能做到如此地步。

他便是想拦着也拦不住。

老三眼里只有云姐儿,其他的姑娘多看一眼都没有过。

“臣谨遵圣上安排。”林青槐起身行礼。

建宁帝笑了笑,随口问她对治理西北有什么建议。

原想让她也继续留在西北,考虑到他俩年纪都不小了,留京一段时日先生下皇子,她日后想去哪该儿子去头疼。

“建议倒是有一些。臣在西北三年,感受最深的便是缺水,荒漠扩增的速度过快,百姓几乎没有多余的活计可做。”林青槐说的随意,“臣试着让百姓去种树种草,倒是看到了一些改变,若能形成官员考核的条件,相信西北在十年内定会大变样。”

上一世,司徒聿便把这条作为西北官员考核的条件之一,整个西北的官员几乎全部都撤了下去,换上他信任的官员。

此后十年,西北的流民一年少过一年,山头一年比一年绿,匪患绝迹。

“这倒是个不错的提议,看来这三年你有认真当差。”建宁帝眼底满是赞许。

从她去西北任职,西北来的折子他都要看一遍。

三年时间,延平府知府从对她的质疑到赞赏,折子里写得清清楚楚。

能让老臣夸她行事可取,可堪大任,两人还不相识,实在难能可贵。

“臣定会竭尽全力办好差事。”林青槐看了眼司徒聿,唇角扬起浅浅的弧度。

建宁帝瞧见她的小动作,欣慰之余又有些怅然。

自己和皇后年轻时若也能心意相通,说不定会多几个孩子。

说了会话,宗人府的宗令进入御书房,林丞夫妇俩和皇后前后脚到。

建宁帝示意李来福宣读赐婚圣旨,跟着下旨命宗人府宗令,将林青槐的名字记入玉牒。

宗人府宗令不敢置喙,将林青槐的名字记入玉牒后,行礼退下。

“阿恒说大婚的仪式先不办,如今你俩已是夫妻,便按照民间的规矩,给我们几个老的敬茶吧。”建宁帝的面色发白,额上冒出大片的冷汗,“朕剩下的日子不多,估计看不到你们大婚。”

林青槐和司徒聿对视一眼,牵手跪下谢恩,奉茶。

“这是母后给你准备的贺礼。”皇后取下戴在腕上的玉镯,微笑递给林青槐,“往后你俩要好好的,阿恒这孩子嘴巴笨,若是不会哄你,你也别跟他计较。”

“儿臣谢母后恩典,儿臣会让着阿恒哥哥的。”林青槐俏皮一笑,“也会听阿恒哥哥的话。”

皇后被她逗笑,喝了茶便拉她说话,问她在西北苦不苦。

“不苦,可以为阿恒哥哥分忧,青槐不觉得苦。”林青槐乖巧作答。

司徒聿在一旁险些没忍住笑。

上一篇:画师夫君养成记下一篇:道长救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