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好。”
经不住赵昊的缠磨,赵祯只能同意赵昊回幽州领兵。但是在这之前赵祯先封了他为太子。
原本是想让他娶了太子妃再走,只是没有答应。
狄青知道自己会调到太子麾下的时候那是极为兴奋啊。太子行武出身,对武将没有丝毫偏见。
他的五个儿子都是武将,跟在太子身边日后自然有他们的前程。于是狄青可以说是将整个身家都压在赵昊身上了。
赵昊对于这个历史上的名将亦是十分欣赏。带着他融入了他的心腹体系。
幽州的将官们知道自家主公的身份之后都是懵圈的。然后又自我补脑了一部皇子落难记。
狄青父子在幽州待得如鱼得水,他从来没有这么痛快过。用太子的话说就是没有那些叽叽歪歪的文臣,天都蓝了几分。
狄青以为太子不喜欢文臣,但是在这边待久了之后发现太子不是不喜欢文臣,而是不喜欢动不动就上纲上线的文臣。
对于能干实事的文臣,太子也是十分看重的。文臣武将,职权明确。当然紧急情况文臣要能上马杀敌,武将要能下马治理地方。
于是就有了幽州学习班,双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狄青把几个儿子都送进这个班里。以后没仗打了也可以转文官。
反正太子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没有说一定要是科举才能做官。弃笔从戎,弃戎从笔都可以。
狄青已经打定主意,不管怎么样都要让太子登上皇位,他们这些武将已经受够了被打压的日子。他们的要求不多,只要平等的对待文武就好。
太子就是他们的希望。
汴京
原本苏沫是要和赵昊一起回幽州的。但是临走前竟然诊出了喜脉。赵祯简直高兴的要一蹦三尺高,死命的拉住苏沫不让她离开。
得,没办法,苏沫只能放弃出去浪的打算。
曹皇后不是会为难人的人,就是端着皇后的架子看着就觉得累。苗贤妃性格温和,膝下有官家的长女,是个十分懂事善良的女孩子。
苏沫十分喜欢。
不管是哪个朝代的后宫,其实都挺无聊的。特别是宋仁宗的后宫,又没有什么儿子需要争宠。娘子们倒也是一团和气。
见太子的生母为人大气,而且风趣幽默,都是十分欢喜。以后她们的日子不会难过。
苏沫直接开启了后宫纸牌循环赛,不赌钱,获得冠军的人就可以给她肚子里的孩子起乳名,认干妈。
赵祯如今是对苏沫百依百顺,不过是后宫女眷们打发时间,哪里有不允许的道理。
前朝的言官们有来上奏,结果被赵昊留下的人一顿怼,还把他们自己家的那些破烂事给抖了出来。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哪家也不干净,把自己装点成圣人,一扯就破。一时间言官们都不敢再对后宫的事情叽叽歪歪。
“人生短短几十年,活的那么压抑干什么,我们不过是几个小女人,影响不了日月星辰,影响不了山川河流,影响不了国朝安稳。怎么了,还不准小女子晚点小玩意打发时间了。”
“就是。”后宫的娘子们一边打牌一边点头附和。
她们这些后宫女子,没有子女,打发时间的方式只有绣花,绣花,绣花。她们又不是绣娘。
苏沫每天终于有事情做了,挺着肚子这边看牌,那边计分。赵祯每每有空就跟在她身后。
“清雅,你小心些,太医说你肚子里怀的是双胎。”赵祯看苏沫完全不把自己当孕妇,上蹿下跳简直能把他吓死。
“没事的官家,多多活动对孩子好。”
张茂则看着最近‘活泼’很多的官家,用手挡了挡嘴角的笑意。杨娘子的改变你实在是太大的了。
官家为什么那么喜欢张贵妃,茂则作为最了解官家的人怎么会不知道,是因为张贵妃活的肆意自由。让一直活的‘规范’的官家羡慕。
而如今的杨贵妃也是个肆意张扬的,但是她的肆意自由却和张贵妃的不同。
她的肆意自由有底气,宣王就是她的底气,而且张贵妃需要官家时时刻刻的维护,需要官家为她和前朝的大臣们对立。但是杨娘子杨贵妃却能保护官家。
现在前朝的言官们都不敢再拿着一点小事说教官家了。宣王留下的那位大臣简直了。用杨娘子的话说就是嘴炮无敌了。
苏沫这边给自己找乐趣,赵昊那边战争也算顺利。
赵祯觉得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心情是好的,于是想到了自己长女的婚事。福康公主也到了可议亲的时候了,赵祯心中对自己的生母极为愧疚。
所以想来想去就想把福康公主嫁到李家去。苏沫是没有见过那个李玮,不过她知道历史上的福康公主下场可是十分凄惨。不给吃不给穿,被子上都是虱子,脸上还有烧伤。
就这样看来那个李玮就不是个东西。而且还是个妾生子,把一个公主嫁给妾生子,赵祯真是十分有才。
苏沫没有见过李玮,但是福康公主见过啊,于是知道自己的父亲要把自己嫁给长得丑陋,没有才华的李玮后,那是万般的不同意。
只是赵祯这个人吧,在一些事情上十分执拗,他认为福康公主嫁给李玮是好事,是能了却自己心愿的好事,那么就不会改变主意。
曹皇后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苗贤妃是温婉不争的。福康公主顿时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想到进宫后就对自己宠爱有加的杨贵妃。福康抱着最后的期望来到了苏沫的鸾凤阁。
“娘娘,我真的不想嫁给李玮,他实在是无才无貌不说,还行事粗鄙不堪。娘娘,我不要嫁他。”福康整个人全身上下都透露着对李玮的拒绝。
苏沫看着跪在自己身边的女孩儿。
“来,起来。莫哭了,女孩子的眼泪最珍贵了,等娘娘生下孩子再见见那李玮,要是他真的像你说的,那这婚约悔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毁了一场婚约还不是动动手脚的事情,
“娘娘,只有你疼福康,爹爹只管章懿太后的门楣,一点都不顾及我的感受。”
“好了,你也不要在明面上反对这婚事了,今儿你出了鸾凤阁就要做出勉强被我劝服的样子。”
“为什么呀”福康不解。
自然是为了以后李玮出了什么意外,不会有人怀疑到你我身上“你要是真的不想嫁,就一定要听娘娘的。女孩子的名声可是很重要的。记住,就是你姐姐也不能说。”
“嗯!”只要能不嫁给李玮,她做什么都愿意。贵妃娘娘原本也可以和皇后娘娘一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是她却愿意帮她一把。
她只有感激的份,也知道这件事情绝对不能让其他人知道。所以离开之后确实不再激烈反对这门婚事。只是还是淡淡地。
赵祯以为是苏沫劝住了福康,高兴的来找她,没想到得到一个闭门羹。鸾凤阁的宫人说娘娘累了,官家自己找地歇着去吧。
第98章 宋仁宗
历史上得位不怎么正的朝代, 好像皇室都会气弱一些。
比如篡位而立的晋朝,司马家为了能稳固统治提出了“王与马共天下”。对于世家大族只能用怀柔之策。
宋朝的赵匡义陈桥兵变也与篡位无异。于是只能提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用优待读书人来让自己的政权变得更为合法正统。
于是大宋的官家一直都是被压制的一个。稍微有想要改革的想法立马就会被守旧的文人给打压下去。
说再多冠冕堂皇的话,其实就是因为变法,触及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在他们心里, 国家利益永远是在第二位的。家族利益, 自身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百姓的利益, 那就更加是排都排不上号。
文彦博和宋神宗说过一句话,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一句可以说是赤裸裸的把士大夫和百姓区分开来。那些成天百姓长百姓短的士大夫, 对于庶民并没有放在心上。
天下百姓不过是他们威胁皇帝的借口, 棋子。
赵昊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自然知道, 最不要脸的其实就是这些文臣。只要有足够的利益, 他们什么事不会干。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
所以在他这边从来没有对文臣的太多优待, 都是以功劳进行嘉奖, 赏罚分明。
这些读书人其实也十分的有眼色,对待一个兵权在握的太子。这些人知道什么是识时务者为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