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娘的报恩方式(12)

作者:小爪易白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猪体型正好,不大也不肥,她好想把整半只都买下来,如果能抬动的话。

肉铺人挺多,刘婶指着一条瘦肉多的称了一大块,而甲十六看着旁边的那小半只,有些心痒难耐。

里脊,外脊,肋排,五花,后丘……每个部位她都十分满意。

甲十六一咬牙,向肉铺师傅问:“师傅,可否给送上门?如给送,我想要那剩下的半只。”

当她指向那没头没腿的猪身躯时,旁边不止刘婶,连买肉的人都看向甲十六。

“当然可以。”肉铺老板问,“姑娘哪家餐馆?”

甲十六也不知怎么说准确位置,就看向刘婶,刘婶顿了顿:“我家隔壁陈捕快家。”

肉铺老板惊讶地看了甲十六一眼,却没有说话。

刘婶回过神,抓着甲十六小声问:“十六,你买这么多肉作甚?”

甲十六看肉新鲜,也没想好做什么,不过有样东西她保证男女老少都喜欢,就说:“多做些腊肉,好冬天吃。”

称完肉,付完银子,甲十六有些大吃一惊。这么大一坨肉,竟比自己估计的要便宜很多,以至于她又看着架子上的猪肝,动了心思。

那鲜红的猪肝,一看就补,对正长个子的木声帮助很大。可还没等她开口,铺子老板将剩余的猪肝拿下,朝甲十六道:“看你要这么多,这猪肝就送你了。”

甲十六谢过老板后,老板还给她个布袋,叫她将篮子里的东西留下,要一并给送过去。

两人减轻负担后,就又去买东西了。

一路上,甲十六只要看上眼的东西,一个都不会落,但无一例外全都是食材和调料。

她买东西的样子,着实吓了刘婶一惊。

“丫头,你这是要把集市都搬回去?”刘婶问。

甲十六倒是想,可惜篮子实在太小了。

以前在大院,她们的菜都有专人给送,哪里体会过这种乐趣。

“还有米面,不知多买些,给不给送?”

刘婶看她认真的样子,哑口无言。

前面人群聚集,甲十六闻着阵阵香气,猜测着食材的味道。

刘婶也闻了口香气,向她道:“每三年光禄寺选完厨娘,这里也会搞个厨艺甄选,不仅选厨子,还选味觉不一般的‘金舌头’。”

这是京城各大餐馆酒楼出些银子,在民间选些可用之才,好领回去慢慢培养。

比赛会举行半月,他们会随机摆放些食材,看看有没有厨子认识,还会放些酱料,来让参赛者尝完说出里面的大概配方,只有过了这两关,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厨艺,供大厨品鉴,如得大厨赞赏,就会领回去培养。

而“金舌头”的选拔,也就是图个热闹,那些大厨会放些自己的独门酱料,让味觉灵敏的人来猜,如果全猜中,便会得些银子。

甲十六对猜配料感兴趣,也想尝尝这些大厨做的菜,可她目前对赏银更兴趣。毕竟只有足够的银子,才能买些特殊食材。

“刘婶,如果全猜中,赏银给多少?”甲十六问。

刘婶笑道:“那些大厨的独门酱料配方可不好猜,可要是全中,就会得十两雪花银,而在往后三年里,可以去他们酒楼吃白食。都是些噱头,这些年,我就没听过一个全中的。”

作为一名厨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秘方,而这秘方是每个厨师自己的骄傲和自信。

甲十六自然也有自己的秘方,不过她也非常乐意去品尝一下别人的秘方。

“那一般会摆多少种酱料?”甲十六问。

“每个大厨都会摆一道,往年会有三个酒楼里的八位大厨坐镇,”刘婶似乎看她很有兴趣,便继续道,“走吧,婶子带你去凑个热闹。”

甲十六正有此意,便一路跟她搭着话,走进了人群。

耍菜刀的耍菜刀,单指飞饼的飞饼,看着锅里炝出的大火,引的路人惊叹连连。

这里的厨艺比拼好生热闹,人人都展示着自己的绝活,耍着各种奇奇怪怪的厨具,看的甲十六眼花缭乱,不禁有些兴奋。

这和她们在光禄寺的比拼显然不同,气氛没有那么紧张,那些厨子倒是费尽心思想让更多人的去认识他们的绝活。

说来也是,厨艺这东西,只要一道菜能让人赞不绝口,也是一种能力。

“十六,走,婶子带你去尝尝那些顶级大厨做出的酱料。”刘婶向甲十六说。

甲十六点头,跟她走到另一边,看见台子上的一罐罐酱料,和一堆竹签,想要去试,一个年轻小伙子挡住了她们的去路。

这小伙子陈木声般大小,和陈木声一般白净,只是眉宇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傲气。

“两位,想猜酱料,需一人往瓦罐里投十文钱。”小伙子说完,指着一个大罐上贴上的告示。

刘婶不乐意了:“小伙子,以前可没这规矩。”

“新规。”小伙子说。

甲十六看着上面的字,向刘婶小声道:“婶子,上面写着猜中者可抬走瓦罐,如没人猜中,则将用这些钱在城南修座桥。”

原本她还有想得赏金的打算,可想着这钱要拿来修桥,甲十六打消了这个念头,但热闹还是要凑的。

“既然这位小姐识字,还请按规矩试料。”小伙走瓦罐旁,展了下手。

刘婶冲着小伙子,掏着钱袋说:“这些年就没听人猜中过,不过既然这钱用来修桥,倒是可以尽些绵薄之力。”

甲十六直接向前,走到瓦罐边,抢先将铜板递给小伙子,向刘婶说:“婶子,我来出钱就好。”

“这怎么使得。钱这东西要算的清楚。”刘婶把铜板放到甲十六的篮子里笑说,“你可不能阻碍婶子也积功德。”

甲十六也不好再把钱还回去,就挽着刘婶去试酱料去了。

她在大院一直听说,外面坏心眼的人特别多,可自己这几日接触的,还是善良朴实的人多些。

甲十六看着台子上还有笔墨纸砚,拿着两根竹签递给刘婶了一根。

刘婶拿竹签试着酱料,好奇地看着甲十六问:“十六,你还识字?”

甲十六品着酱香,说:“简单的识些。”

刘婶心有所思地感叹:“这世道能简单识字的姑娘也不多。”

甲十六看刘婶狐疑的表情,尝着竹签上的酱料,转移话题道:“婶子,你看这酱隐约有淡淡的竹香,应该是在盛放的坛底放了青竹,再加上晒干的竹叶熬煮后的水,所以有些回甘。”

刘婶抿了抿嘴,说:“听你这么说,是有些清甜。”

甲十六正要解释刘婶说的清甜,旁边一直盯着她两人的小伙子,发话:“敢问姑娘这酱是用何种油炒制而成?”

甲十六闻着上面清亮的油,见油并未凝固,必然是籽油,又尝有微酸,便继续道:“这是拿山葡萄籽榨出的油。”

猜油对大院的一些厨娘来说,那都是小事一桩。毕竟都是棍棒下熬出来的知识,她这辈子都不可能猜错。

“十六,山葡萄籽也可榨出油?”刘婶露出不可思议地表情。

甲十六耐心解释:“很多种子都可榨出油,种子榨出的油相对温和,也不会凝固。”

小伙子一惊,继而又淡定道:“算姑娘识货。方才听姑娘讲,酱里有些甜味,敢问姑娘,这甜味仅出自竹叶?”

甲十六看小伙子一直盯着那个罐子,微笑:“想必是炒完酱,还添了些采自五月的槐花蜜。”

小伙子瞪大了眼睛,摸着坛子直视甲十六:“我只添了半勺,你是怎么尝出来的?”

刘婶也在旁边问:“对啊十六,你是怎么尝出来的?”

小伙子问完,挠了挠头,似乎是觉得自己不该问,而甲十六看他小小年纪,竟能炒出这么老练的酱,也不仅感叹,决定给他些建议。

甲十六继续道:“相比槐花蜜,荷花蜜比较清淡。”

小伙并子没有理会甲十六的建议,直接走到另一个罐子拿根竹签沾了下酱汁递给甲十六道:“你尝尝这。”

甲十六尝酱前,想拿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杯水先冲淡口中的酱香,却没成想,小伙子把水杯递到了她手里。

小伙子的态度不算好,甲十六觉得可能这自己给他的建议有些失礼。

喝过水后,甲十六先闻了闻竹签上的酱汁,又尝了一口。

这酱汁的味道浓郁,显然是酱牛肉锅里的老酱,甲十六猜测,这酱汁的年纪应该比自己都大。

上一篇:东宫娇美人下一篇:尚书大人有点方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