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祖传手艺活在七十年代(95)

作者:同学吃糖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话说到这,叶桑是万万不敢把差点脱口而出的那句‘来了再买啊’说出来的。

不止她,连叶平湖都预见到了他妹要是敢这样说,他娘的唾沫星子绝对能把人喷死。

就算是亲闺女,他娘应该也会当场给他们表演何谓大义灭亲。

第82章

“空青啊,你快坐下歇会,让平湖跟桑桑弄就好。”收拾了会,王桂芬关心赵空青道:“腿疼不疼啊?”

自打知道赵空青的腿在年前动过手术,王桂芬对他就格外关注,搬搬抬抬这些活一律不让他上手。

赵空青第三次摇头表示没事,接着解释了句:“桑桑说现在我的腿跟正常人差不多,只要近两个月不做高强度的训练就没事。”

王桂芬以过来人的语气劝他:“伤筋动骨一百天,还是得尽量少走路,过会让平湖骑自行车送你回去。”

赵空青怕丈母娘抓住这个不撒手,赶忙转移了话题:“我爷爷说让您跟我叔过几天抽空去家里吃顿饭。”

本来赵水柏今天也想过来的,但他最近有点感冒,外面太冷,叶桑跟赵空青怕他再冻着,就没让他出门。

“好,我跟你叔明儿就过去。”王桂芬本来就打算这两天去赵家一趟的,虽然她们这边是女方,但她跟家里老头子却是晚辈,他们有现在的生活也多亏赵家,于情于理都应该去看看老爷子,拜个年。

王桂芬从老家带来的行李太多,几个人忙忙活活,一直到下午三点多才收拾完。

过了会,赵空青说要走,冬天天黑的早,王桂芬就没深留。

今晚叶桑要在这边住下,王桂芬不放心赵空青自己走路回去,最后还是让叶平湖骑自行车把人送回去的。

第二天走到胡同口,叶平湖指着墙上牌匾给他爹娘做起介绍:“我们住的这条胡同叫南窑胡同。”

“南窑胡同。”王桂芬跟着念了一遍,她怕刚来记不住路,真走丢了拿这个胡同名也好问路。

叶桑道:“爹你往后上班的医院离这边不远,出了胡同往西一走,你走路快,你走过去也就十五分钟。”

叶长胜扭头往西看去,点点头没说话。

王桂芬想起闺女正月二十就要去学校上学了,直接道:“下午早点从赵家回来,你带你爹直接去医院让人家领导看看把活安排了吧。”

叶桑点头:“好,抽空我也带您去附近转转,认认这的供销社跟百货大楼。”

军医大跟普通大学不一样,既然沾了军字,那纪律肯定严明,进去不容易出来更不容易,所以在这之前,她还得把家里老两口都安排好,才能放心去上学。

从胡同口到赵家,走的街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店,店里卖什么,路过的胡同又叫什么,叶平湖给他爹娘介绍了一路。

幸好两家离得不远,叶平湖才能都记住,而且那些店,大多叶桑都带着叶平湖进去过,所以他才能讲的这么头头是道。

王桂芬忍不住在心里感叹小儿子出来后见识长了真不少。

老两口听了一路,遇到好奇的会小声问,并没有跟乡下似的大声说笑。

快到赵家时,叶平湖才发现这点:“娘你说话干啥这么小声?”

王桂芬主要是怕说太大声别人听到她问的问题笑话她,但她又不能这么跟儿子说,只能矢口否认:“有吗?没有吧,在城里咋能跟咱家一样,我看路上的人说话声都不大。”

为了让自己说起来有些底气,她还稍稍提了下声音,叶平湖听到她成了正常说话音才挠着头解释:“你就正常说话就行,刚才说话太小声了。”

他们到赵家时蒋蒋九点。

双方见面免不了一番家长里短的问候,因为对叶桑挺看重,赵水柏对叶长胜跟王桂芬那个态度简直如沐春风,叶桑被赵家照顾这么久,叶长胜跟王桂芬自然也带着感激。

愉快的交流告一段落,赵水柏发现叶平湖提了不少东西过来,他佯装生气道:“怎么又拿东西,前几天桑桑从老家回来不是带回来不少?你们都给我搬来,自己还过不过了?”

叶长胜笑着道:“都不是啥好东西,桑桑说您爱吃这个,吃完您说一声,让平江再寄就行,方便的很。”

赵水柏确实爱吃这些干木耳干蘑菇之类的干货,又嘟囔了几句没再说啥,只想着一会他们走让孙子给多装点别的东西回来。

自打去年两家见过,最近这半年只通过叶桑跟叶平湖写信收信有过几句问候交流,别的还真没什么交集。

这次见面,才仔细聊起来,赵水柏不会说些叶长胜跟王桂芬不懂的事,说的基本都是叶桑在医院的表现,或者问问庄稼收成。

多数都是叶长胜在跟老爷子说话,偶尔王桂芬从旁搭上几句。

在知道赵空青在厨房忙活午饭后,王桂芬把叶桑跟叶平湖也都撵去帮忙了。

说着说着,赵水柏跟叶长胜和王桂芬提起想让两个小辈订婚的事:“我想着趁空青脚没好利索,还能在家多待几天,让俩孩子把婚先定了,好好培养培养感情。不然他归队后,下次还指不定啥时候再回来。”

王桂芬觉得订婚是早晚的事,男方着急说明喜欢女方,不然怎么会着急订婚。

虽然心里高兴,但她却道:“这个还得问问桑桑,空青知道这事吗?”

别老爷子剃头挑子一头热才好。

赵水柏笑着给孙子拆台:“知道,他心里也想早订婚。这小子怕你们看到他拄拐杖心里不得劲。早早就把拐扔了。”

这话都把王桂芬说笑了:“这有啥。”

吃完午饭,又坐了会,叶长胜就说要走。

知道再过两天叶桑就要去学校了,叶长胜跟王桂芬刚搬来肯定有不少事得忙,赵水柏倒也没留他们,只叮嘱往后常来,有事过来找他就行。

出了赵家,又走了一段。王桂芬才把赵老爷子想让她趁赵空青没归队,把婚定了的事说出来。

说完她问:“你看看是想现在订,还是缓缓再说?”

全程叶长胜都没说话,叶平湖也老老实实闭嘴装鹌鹑。

叶桑想了想,过了会就说:“定吧。”

定下来也能让长辈安心。

跟赵空青相处虽说没有电视上演的那种激烈的爱情碰撞,但却还算愉快。就算两人什么话都不说,沉默着各做各的事也不会尴尬,在很多时事新闻上两人三观也惊人的一致。

这种状态很合叶桑心意,上辈子她想过这个问题,她觉得自己不适合轰轰烈烈,想找的是能细水长流的人,两个人安安稳稳过完下半生,老了以后回忆起来也能不自觉的微笑。

走到南窑胡同口,四人分成了两拨,叶平湖打算领着王桂芬在周围转转走走,叶桑则跟叶长胜先回家拿了生产队开的证明跟身份证明,拿完出来一路往西,奔着军区总院就去了。

到了医院两人直奔人事科,早先李长宏就跟人事科打过招呼,这边也没多为难人,早在叶桑转正时,叶家往上好几代的历史就都被扒出来了。

虽然前几代不是贫农,但也不是地主,中医世家在领导眼里不算什么,跟地主和资本家完全两回事。

而且战争年间,西药紧缺的时候,当年叶家老爷子匿名捐给国家不少好药方。

到现在有不少医院都还在用那些药方。

这些,叶家人都不知道,叶老爷子当年捐的都是药效不错且容易量产的药方。

留在家里被叶桑从地底下找出来的那些,虽然药效更好,却都极其复杂难做,主要是需要的药材不好凑,按国家以前的情况,就算捐出来,也没多少用。

爷俩办完手续出来又去了院长办公室。

临时工这个活是李长宏为叶长胜斡旋来的,于情于理爷俩都得来说一声。

认识完,简单说了几句话,爷俩就走了。

走前叶桑把自己前几天做出来的特效止血药给李长宏放在桌子上一瓶:“前几天刚弄出来的新玩意,说明在瓶子上,您看看要是院里想要的话,我抽空把药方给您。”

这个特效止血药的成品她总共就做出来三小瓷瓶,给赵空青留了瓶,家里备了瓶,就剩下身上这瓶了。

叶桑觉得这个药需要的药材虽多且贵,更难做。但应该很适合外出参加危险任务的军人随身携带,她拿活鸡试过,止血效果说句逆天都不为过。

李长宏着急去开会,随手把瓷瓶放进抽屉,过去好几天才记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