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祖传手艺活在七十年代(69)

作者:同学吃糖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几十年如一日的在乡下听不同乡音的病人讲症状,再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给他们开药方,遇上吃不起药的还得倒贴点进去。

早前她觉得写新药方治没药救的病是件伟大的事,经过这半个多月相处她才明白,以前自己的看法到底多浅显。

几位老大夫显然也不是非要叶桑来点什么独树一帜的观点言论,跟她简单说了几句就放她走了。

从医院门口到院长办公室一路走来叶桑碰到了三四个认识的大夫。

到了院长办公室门口她才松口气。

“桑桑,来了怎么不进去?”李长宏站在叶桑身后纳闷的问她。

叶桑解释:“想缓缓来着,刚一路过来碰到了几位长辈。”

后面不用细解释李长宏也明白了大半。

“进来吧,四味辩证药方已经有两味通过了临床初步试验。”

进门后李长宏把手里的文件往桌子上一放想起什么似的,转头道:“对了,你之前写信介绍来的那个病人身体不太好,恢复的不是很理想。还有一个妇女肺痨四种辩证她得了三种,过会你去给看一下,方子是不是需要调一下。”

“过会我去看一下,师爷您有没有觉得治肺痨的方子里的药有点太多?”

“怎么?你还能往下减?”

叶桑点点头:“有点想法,具体还得再看。”

肺痨四种辩证药方,最少的方子都要七八十味草药,尤其因为里面有不少草药不常用,价格比常用草药还贵不少。

仔细算下来一点都不便宜,尤其肺痨还是个需要拉长战线才能治好的病,往后真要推广出去,普通老百姓不拉饥荒可能连治都治不起。

“你要能保证有效那我支持你改,现在的方子成本确实过高。”说到这李长宏又道:“前两味药方临床结果出来后,领导在会上表扬了你,听说你想把药方上交给国家后还找我谈过话。”

叶桑听得眼睛一亮,眼巴巴看着李长宏等他继续说。

“家庭背景啥的你都清白,医院方面是打算破格提前给你转正。上面的奖励还得缓缓才能知道,要等临床试验结束,出了结果以后。”

叶桑:……

就这样挂职也挺好,直接拒绝的话会不会被当成不爱国给抓起来?

最后叶桑也没把那句不用破格提我进组织说出口,艰难点头的同时还说了几句‘感谢组织栽培能进组织是我的荣幸’这种一听就很进步的发言。

关于临床试验结束才能给的奖励她倒不着急了,反正也跑不了,尤其这年月的临床试验期跟后世比简直快的不是一点半点。

尤其中药跟西药比起来,副作用其实少的不是一点半点。

因为中药性温,真有什么都是当时发作,停药后很少有找后账破坏身体的。

跟李长宏交接好叶桑去了住院病房。

之前她天天往这边跑,住院病房的医生护士对她都熟,一路过去说畅通无阻都不夸张。

有几个上了年纪的面善的会笑着跟她打招呼道:“桑桑这么久不见又俊了不少。”

这时叶桑也会笑眯眯的回上一句:“您看着也年轻了很多。”

当然也会有个别的医生护士因为她临时工的身份不大把她看在眼里。

好点的对她进行无视,不好的路过她时还会哼上一声。

给了叶桑一种在学生时代碰上闹别扭的女同学一样。

不过这些她都没怎么在意,跟负责临床试验的医生大夫打过招呼,就被一个年轻大夫带到了那位肺痨四种病症独揽三种的妇女病床跟前。

最近因为李长宏从外院找了不少肺痨病人,医院病房难得住满了病人。

军区总院普通病房是一屋五张床,病人跟家属见有穿白大褂的进来,直直走到那位听说得病特别严重的妇女床前,都好奇的看着。

第58章

陪床的老太太见大夫过来赶忙站起了身。

负责把叶桑带过来的大夫摆手安慰道:“您坐着就成,我只是带叶大夫过来给您女儿摸摸脉。”

叶桑打量了眼床上病人,对方约摸四十出头的年级,一头枯黄的短发,脸色蜡黄发暗,本来正在闭眼睡觉,可能是听到了他们的动静,动了动眼皮就睁了眼。

“梅子,大夫要给你摸脉,把手伸出来。”陪床的老太太凑到闺女跟前,边小声解释边把闺女手从被子里拿了出来。

见老太太这么顺从叶桑挑了挑眉,难免有点意外,因为年龄原因这半个月她在安洋公社被无数生产队员质疑过已经数不清多少次了,都是觉得她年纪不大,看病应该不行的。

自古以来国人找中医好像都喜欢找上了年纪的,而且年纪越大越放心。

关于这位入院以来的病情跟症状专门被记载在一个文件里,所以叶桑倒也没多问,只是给切了下脉。

然后发现病这种东西果然不能照常理去想它。

切完脉叶桑没多说啥,反而是老太太在一旁紧张的问了句:“大夫,梅子啥时候才能见好啊?”

自打住进医院老太太就把一切都交给了大夫,人家说啥她干啥,毕竟闺女的病外面医院都说没办法,这次听眼熟的大夫说眼前这个年纪看着不大的大夫要给闺女摸脉她也是半点不质疑。

不过跟他们差不多时候住进来的大部分都已经出院,就算还在院里的也肉眼可见的好了不少,只有他们,看不大到多少希望。

这种场面叶桑还真不怎么会应对,知道要说点安慰的话,但她张了好几次口终究没法说一句承诺,因为承诺终究太虚。

还是跟着一起过来的年轻大夫有经验,他熟练地安慰人道:“大娘,您闺女情况特殊,得慢慢来。”

回到办公室有个负责王红梅的年纪稍长的大夫,用一种很谦虚的口吻问叶桑:“叶大夫咋样?是不是得给她单独开个药方?”

“恩,要改一下,不然天天喝这么多药她身体受不了。”

“说起来我们之前写过一张,不过总感觉缺点什么,要不然你给看看?”

那张药方是不少人一起瞎琢磨出来的,现在一听这话,参与过的都掉头看向叶桑。

之前的药方大伙做临床试验只是根据最原始的方子加减药量,都没敢私自改过。

这次遇到这个病人大伙没办法才想着改一下。

基于保密原则,临床试验组又没老大夫坐镇,改出来后都觉得不大行还不敢私自给别人看,所以就迟迟没敢用到病人身上。

办公室里负责临床的几个都知道叶桑本事大,不会说跟别人一样低看她一眼,多数还因为她写出的药方觉得她天生就该端这碗饭。

天赋这种东西高到一定程度只会让人仰望,嫉妒这种情绪真的很难会再出现。

看完药方叶桑道:“这个药方改几味药就可以用。”

药方能被改到这个程度其实已经算很成功,不过因为他们不是方子的原始创作人,对四味药方里的药材把握还不是很精准。

如果这药方让他们再研究一段日子,叶桑倒相信他们自己也能看出问题。

改完药方给病人吃完,观察半天见没出现什么副作用,下午叶桑就回去了。

到家第一时间她就把自己即将转正的‘好消息’告诉了叶平湖跟赵水柏。

“真的?那你往后也是端铁饭碗的人了?我得写信告诉咱娘。”叶平湖听到消息后比叶桑这个当事人还激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要告诉家里。

“是该写信回去告诉亲家母。”赵水柏一脸赞同的点完头还不忘叮嘱叶桑道:“快过冬了,桑桑,前几天你大娘拿了些布过来,你记得把布跟你哥写的信一起寄回去。”

没等叶桑说话,叶平湖先摇着头给拒了:“爷爷不用,家里有,每年冬天我娘跟嫂子她们都会织不少布,我娘存了不少呢。”

织布是不假,至于这个存了不少水分大到叶桑没忍住多看了她哥一眼。

“有也得寄回去,这是空青他大娘替空青给你们家准备的冬礼,是个礼节,你们小孩子不懂。”

孙子不在家,给亲家的一应节礼赵水柏比谁都上心,就怕叶家那边嫌他们礼节不到位,心里有隔阂。

本来叶平湖是觉得他妹还没嫁到赵家,就从这拿东西贴补家里这种行为不好。

现在一听是礼节他不敢再说了,这些他还真不懂。

“怎么样?医院那个病人什么情况?”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