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嘉淡淡看这臣子,缓声说道:“以安天下之心?怎么朕如今已然垂垂老矣?还是尔等觉得朕必然享寿不永?!”
“……臣不敢!”那臣子听着话头不对,急忙撩袍跪下,“臣只是为国家计。”
皇帝冷笑了一声:“汝是为国计,还是为汝家计,自该心里有数!”
见状几个重臣连忙出来打圆场,好说歹说的,淳嘉到底没有继续发作,却也明确表态,暂时不打算立太子。
理由是几个皇子年纪太小了,看不出来谁有那本事担当起这泱泱皇朝。
这理由其实很正经,但架不住云风篁的盛宠让大家没信心。
故此这天三朝后,诸臣还是忧心忡忡的。
好些人私下里联络翼国公还有欧阳燕然,让他们以国朝为重,劝说淳嘉不要再给贵妃特殊待遇,不然的话,就算贵妃本来没有夺储的心思,被皇帝宠着怕不也要起心思了。
只是翼国公虽然被说的有些意动,打算有合适的机会就去劝谏淳嘉一番;欧阳燕然却是一推二六五,说皇帝虽然宠爱贵妃,但也很敬重皇后。堂堂天子,有一二解语花合了眼缘,格外偏疼些,只要没有涉及军国大事,做臣子的却何必非要多管闲事?难道诸位在府里,偏爱哪个姬妾,外人也要管么?
这都是皇帝的内宅之事!
当今天子已经是难得一见的明君了,你们对他要有信心啊!
知道翼国公答应下来后,欧阳燕然犹豫了下,到底还是托人带了几句口信过去,劝他不要给顾家当枪使:“今日议立太子的人与昭武伯有旧,陛下未必不是看出这点才否决了立储之请。观昭武伯的举止,往后如何也未可知。此事,你我还是先不要表态的好。”
但翼国公跟他想法不一样,可能是因为当初没被纪氏贬斥到荒僻之地,连带家族受到打压的缘故,云钊觉得,就算昭武伯对皇帝的忠心受到质疑,顾家的前途已经不甚明朗,但顾箴一天在后位上,她膝下嫡子的地位权利就该得到保障。
不管怎么说,贵妃对于皇后以及嫡出皇子们的威胁,是个人都能够看出来。
尽管如今事情还没到那一步,可是不管不问不提的话,真的到了那一步,可就不是那么好解决的了。
现在让皇帝收回对贵妃的偏爱,委屈的顶多就是贵妃一个人。
将来的话,不定皇后、贵妃膝下的子嗣,统统都要被卷进去呢?
那样对于前朝后宫,对于淳嘉本人来说,岂不是损失更大?
皇帝向来宠爱贵妃,现在是当局者迷,做臣子的,不就是起在这个时候去提醒的作用么?
不然的话,朝廷花那么多俸禄养着他们难道是吃干饭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云钊还是这个性子。”欧阳燕然听到回复后叹口气,跟自己的儿子们说道,“一根筋的忠心耿耿……陛下性子好,也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八成是不会跟他计较的。但贵妃却不然啊!他也不想想,皇后又不是没有娘家,贵妃的威胁,谁看不到呢?顾家尚且不敢站出来跟陛下说这个话,他去说了,真以为贵妃名义上是云氏女,就会对他手下留情么?”
欧阳家的儿子们小心翼翼的问:“父亲,咱们一向同贵妃交好,这事儿要不要同贵妃说一声?”
反正拦不住翼国公作死,还不如给云风篁卖个好?
但这提议却被欧阳燕然否决了:“你们记住,我等是国朝的臣子,忠心的从来都是陛下而不是其他任何什么人,哪怕是盛宠的贵妃!早先同谢氏联姻也好,同贵妃通气也罢,不过是临时合作的权宜之计罢了。大是大非上头,咱们怎可为一妇人驱策?!”
“但既然已经有人提出来立储,接下来,储君之位的争夺,就算不摆在明面上,怕也是暗流汹涌。”其长子小声说道,“敢问父亲,我家该如何抉择?”
欧阳燕然淡淡说道:“按照祖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但在为父看来,天子之位,并非是嫡子就有资格承担的,陛下所言无差,到底要皇子撑得起东宫之位,如此为储,方是国朝之幸!”
没办法,他当年是下过死劲保孝宗的,但孝宗手段实在不行,被纪氏打的落花流水,连左膀右臂都保不住,以至于欧阳燕然流放荒僻多年,连带家族都受了许多委屈。
这也是欧阳家是老字号的名门望族,不然的话,从此败落一蹶不振都不无可能……就算欧阳燕然如今还朝了,但子孙们的课业跟手段城府的栽培,都被耽搁了多年,这种遗憾跟损失,根本不是皇家加恩能够弥补的。
所以欧阳燕然现在的想法就是既不立长也不立嫡,就立贤。
谁行谁上。
顿了顿又道,“贵妃心机深沉,只怕如今已经在陛下跟前掩袖工馋了,给宫里淑妃传话,让淑妃这两日留意点儿,若是察觉到蛛丝马迹,咱们还是给翼国公那边提个醒的好。到底同朝为臣,他也没什么坏心,只不过恰好同贵妃不和罢了。”
这就是典型的士大夫想法,虽然知道贵妃盛宠,但在欧阳燕然看来,贵妃可以合作,可以互相利用,却也不过是靠着帝宠起家的,不值得真心实意的敬重。
反倒是跟他关系谈不上好或者不好的翼国公云钊,同殿为臣,都是簪缨世家出来的士人,属于同一个层次,可以心平气和的平等对话。
宫里的云风篁不知道欧阳燕然的小动作,她也的确正在给淳嘉进谗:“……妾身进宫多年,秦王跟昭庆都是妾身看着他们生母怀孕生产手把手带大的,如今他们都进学了,妾身总算有了消息,本以为是上天垂怜,谁知道如今尚未显怀,臣子们就拿储君的事儿逼陛下!这都是妾身的错,妾身就不该心心念念要个跟陛下的亲生骨肉!妾身……妾身就不该活着!!!”
她确定怀孕之后,绚晴宫上下固然将她当做了琉璃人儿一样小心翼翼的呵护着,淳嘉也是十分重视,三天两头亲自询问衣食住行的那种。
如今看到贵妃哭的梨花带雨,又口口声声自己合该死了算了,总好过才有喜就被臣子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告诉她,她的孩子不受欢迎的好,淳嘉不免很是怜惜,搂着她再三劝慰:“阿篁你何必多想?只管专心安胎就是。你腹中是咱们俩的孩子,你期待着,朕也期待着,哪里还有旁人说三道四的余地?再者,朕也没答应这事儿。”
云风篁哽咽道:“妾身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样看不得妾身?就因为陛下宠爱妾身吗?可且不说妾身并未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就说陛下自来英明神武,难道是妾身可以左右的?”
“他们口口声声说陛下是明君,合着在他们眼里,明君就是这样不值得信任?!但凡有点儿风吹草动,就生怕您被妾身蛊惑了去!”
淳嘉本来就很不高兴臣子提出来立太子,他当年登基之后开始做傀儡,亲政这才几年啊?还没做傀儡的日子长呢,如今跟他说你该立太子了,哪怕纪氏跟摄政王先后都已经凉凉,皇帝还是不可避免的有一种危机感:要是立完太子,朕有个好歹,是不是就方便你们挟幼主登基,重复纪氏压制皇权的岁月?!
而且他反对的理由也是真心实意的。
就算皇帝到现在想的还是立嫡子,可他嫡子三个呢,扣除已经出局的楚王,十皇子、十二皇子这对小兄弟,可能在顾家看来,十二皇子流着顾家的血,肯定是优先考虑的。但对于淳嘉来说,这俩都是他儿子,都是养在皇后跟前的嫡子,所以具体立谁的话,还是得看这俩孩子将来的表现。
偌大皇朝,可不是随便什么人,让侍讲学士调教一下,就够资格坐上帝座的。
淳嘉辛辛苦苦才争取出来的胜利果实,怎么可能甘心毁在子孙手里?
如果两个嫡子全部不争气,那……
皇帝也肯定只能考虑庶子承位了。
总之关于东宫之位,淳嘉的想法是,能够立嫡子,就尽量立嫡子。
毕竟嫡子合乎从古至今的祖制,立嫡不容易出错,不容易引起皇家内乱。
但嫡子跟庶子差距过于悬殊的话,当然还是社稷为重。
反正不管是嫡子还是庶子承位,皇后终归会是太后,这也不算他食言了。
淳嘉既然觉得在这件事情上问心无愧,再被云风篁一撺掇,就觉得如今逼着自己立储的臣子的确其心可诛:你们不是时常说朕是明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