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没有平白得来的好事,咱们家能够出娘娘这么一个,已经是多少代先人积德。如今若还顾惜身家性命,只想着什么都靠娘娘,就算侥幸一时得幸,也很难长久。”谢蹇如此劝原本不太舍得的江氏,“终归还是要有实打实的功劳,才能够于朝野立足的。你且看纪氏,他们再怎么不好,当年襄助神宗先帝陛下夺位成功,且辅佐神宗先帝治理天下时多有贤德之举,都是不争的事实。否则孝宗时候,也无法弹压孝宗那许久。”
江氏其实不是没眼界的人,也明白家族想全靠女儿是行不通的,再者云风篁还指望家族兴盛了给她做依靠呢。
只是她统共就四个亲生儿子,被谢蹇打发了三个去战场上,哪怕知道他们必然有着优待,相比寻常士卒要安全多了,心里到底不放心。
然而谢蹇等谢氏当家人都铁了心,基本上只要是身强体壮又正当年纪的子弟,要么如谢细雨那样,有着更好的路子,要么就是性-子过于散漫或木讷,不适合进入行伍之中,再不就是膝下还没子嗣,基本上都被打发去了战场。
“魏氏那是大长公主殿下的夫家,其子弟尚且为了封侯争先恐后的进入此战,何况我谢氏?”云风篁的嫡亲祖父、谢氏如今的家主态度很坚定,“而且我家子嗣昌盛,就算这些子弟都出了岔子,但凡能够挣下功业,有娘娘在宫里,终归不会委屈了家族!”
不但谢氏,就连江氏,也想着趁机拼上一把。
毕竟富贵险中求,按部就班的话,他们得熬到何年何月?还是战场上功劳来的快,尤其云风篁的存在,就保证了他们的功劳根本无人能够夺取。
在这般时候,单是这么一个保证,就够许多人眼红了。
作为世代居住北地的人家,他们的子弟,本来就是从小练习骑射长大的,父辈祖辈,对于跟韦纥交手甚至都不陌生,这就是他们的长处,不趁这会儿利用起来,简直暴殄天物。
……云风篁是在大军开拨的消息传到帝京后,才从进宫的江氏口中听到这消息的,既意外又担心:“之前十三哥说要投军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他自己的意思,怎么十哥他们竟然都也进去了军中吗?这……阵前刀剑无眼,却何必连两个侄儿都带上?”
江氏其实也是这么跟丈夫争论的,但这会儿当着女儿的面,她则道:“就你如今的身份,定北军中哪会不照顾着点儿?再说了,此番定北军又不是为了保家卫国,不过是给韦纥那位王子助阵罢了,若是情况不好,昭武伯还能不爱惜手下?家中为他们置办了甲胄骏马,料想不会有什么大碍的,如此磨砺见识一番,往后也能为你所用。”
云风篁叹了口气,说道:“都是嫡亲骨血,我还是更盼着他们平平安安的,其他都不打紧了。”
这是假话,她更希望诸多族人,尤其是嫡亲兄弟侄子里头,出俩人才,或者纯粹运气好立下大功,让她在皇帝跟前长脸的那种。
所以在江氏跟前虽然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心头却颇为赞成祖父的想法。
天上哪里来那么多馅饼?
对于谢氏来说,有云风篁这么个敏贵妃算是平白得来的好处了,但云风篁自己爬到这个位子付出了多少?
这还是运气好赶着宫中互相制衡,淳嘉亲政前夕,换了现在这种情况进宫,再怎么灵巧的天仙也没用:皇帝心思都在北疆战事身上,云风篁这宠妃地位稳固,皇嗣众多,高位妃子早已有了共同的默契……新人想多侍寝个几次都艰难,更别说谋取其他了。
谢氏想比肩高门大户,不付出相当代价纯粹是做梦。
而且谢氏真的已经很好了,真正痛苦的是顾家以及皇后顾箴。
既怕顾芳树为首的顾氏子弟出战不利,会被连同之前的事情一起算账发落,又怕表现太好,功高震主……总之皇后的病情每况愈下,连不久后的避暑都去不了了,太医强调说她根本受不了一路的颠簸。
淳嘉闻言也就同意她留下,正好照顾因为胎像尚且不算稳定的新任贤妃。
今岁避暑需要留守帝京的还有云安长公主,她又怀孕了,才查出来,怕路上出事儿,郑氏所以请求让她也留下,只往城外的庄子上歇着。
云风篁听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就想到了遂安长公主跟谢无争了。
要是遂安能生……
定了定神,她让人送了些冰去绵福宫偏殿,给沈太嫔以及吴太嫔,这两位作为先帝的妃嫔,在庶人纪晟去后,就失去了避暑的权力。
因为太皇太后不喜欢她们跟着,而作为嗣父的庶母,她们跟慈母皇太后以及圣母皇太后都没什么情谊,跟淳嘉的感情更加单薄,避暑的时候淳嘉不提,她们也就被默认留在宫城。
云风篁跟她们没什么感情,也懒得费事带上她们,这会儿给她们送东西不过是为了找个由子,次日她就去跟淳嘉说:“昨儿个收拾东西的时候,想到两位太嫔得留在宫里,妾身就给她们送了些冰。吴太嫔那儿还好,毕竟云安长公主殿下时不时入宫探望,与其小住。沈太嫔却苍老了许多,瞧着也恹恹的。是否需要同遂安长公主殿下那儿说一声,好歹让长公主分一分心,别再惦记着不能生养的事儿?”
“约莫是天热的缘故,阿篁提醒朕了。”但淳嘉温和道,“朕等会儿就吩咐人给两位太嫔那儿多送些解暑之物。”
这就是并不打算为了沈太嫔让遂安长公主夫妇回来了。
云风篁心中失望,但目前谢无争回来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机会……她也就没跟淳嘉争,只轻叹道:“陛下仁厚,两位太嫔必定感激万分。”
也就告退离开了。
回去浣花殿的路上她沉吟着,淳嘉这个态度,如果谢氏子弟立下天大的功劳……虽然这不太可能,毕竟顾芳树等人也不是吃干饭的,恐怕淳嘉也不会无休止的擢升提携。
他是个好皇帝,非常汲取孝宗的教训。
不因私废公。
但对她来说,这真的不是什么好事。
她觉得自己得想想办法。
次日,朝中发生了一件事情,令淳嘉十分恼火。
第115章 你想做皇后么?
公襄若宧被弹劾了!
原因是他在扶阳郡大兴土木,修筑王府,又选取年少美貌的良家子充实府邸,以为内宠。
这种事情,其实各地藩王多少都有着类似的行径。
有些对于声色犬马兴趣不大的,为了向朝中表示自己并无野心,说不得也要来上几回以自污,尤其是夺储失败者。
这位继嗣淳嘉生父一脉王爵的扶阳王,如果把握住一个度,也还罢了,偏偏他也不知道是不是昏了头,竟然搞的扶阳郡上下天-怒人怨,甚至于组团赶来帝京告御状了!
“陛下息怒,求陛下开恩!”得知消息,两名出自公襄若宧生父周王府邸的宫嫔,忙不迭的赶到太初宫外长跪不起,为公襄若宧求情。
毕竟她们家人可都捏在了公襄若宧生母的手里,这会儿哪怕知道必然触怒皇帝,却也不能不出面。
淳嘉如今连她们姓什么都忘记了,自然不予理会,任凭她们跪着,只在御书房拍案大怒:“这混账东西!当初来朕跟前时,朕瞧他虽然算不得什么聪明人,终归还算懂事!如今这才几天?!竟然就鱼肉乡里至此,简直无法无天!!!”
须知道淳嘉是在扶阳郡长到十五岁才践祚的,在那之前,他从来没想到自己会做皇帝,是认认真真将扶阳郡当做自己的地盘去经营,微服私访的次数就不少。
因为是血脉疏远的宗室,人丁既凋敝,年纪又小,孤儿寡母的,毋须因为好学上进就被朝廷怀疑居心叵测,淳嘉可以说是花费诸多心思去学习如何打理好这块封国。
哪怕他如今富有四海了,但少年时候耗费心思的故地在心里肯定不一样。
当初让公襄若宧出继扶阳王一脉虽然是不得已之下的选择,但淳嘉也没想到,拥有一个周王那样老奸巨猾的生父,以及林王妃那种会得审时度势的聪慧母妃的公襄若宧,能够在独自为藩王满打满算不过三两年的光景,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
“陛下息怒,臣以为扶阳王就算离了父母跟前没人约束,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堕落至此。”邓澄斋在旁劝说道,“兴许别有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