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后宫有毒+番外(679)

反驳完了,摄政王这一方又对淳嘉发起了进攻:“听闻昨日宫中发生多起妃子中毒或者险些中毒之事,一度惊动了太皇太后,敢问陛下可有此事?”

淳嘉淡淡说道:“是有此事,万幸诸妃有惊无险。”

摄政王这边立马就讲了:“自从中宫空缺后,宫务委托贤妃宣妃瑞妃三位娘娘,其中宣妃娘娘听闻前些日子触犯宫规,已经贬为婕妤,且削去了打理六宫之权;之后,就是贤妃瑞妃两位娘娘主持宫务。而贤妃娘娘如今险死还生,恐怕自顾不暇,近日宫务都是瑞妃娘娘管着的。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丧心病狂的局面,恐怕也是瑞妃娘娘力有不逮。还请陛下尽早册立继后,以安六宫之心!也免得陛下政务繁忙之余,还要为后宫分心!”

这人话音才落,就有他同伴出来,紧接着表示反对早先关于立顾箴的提议,理由就是现成的:“闻说昨日诸妃出事,以瑶宁夫人最先,可见瑶宁夫人打理区区琼芳宫尚且焦头烂额,遑论主持六宫?”

不但如此,还有人说:“纵观宫闱诸妃,皆不适合入主延福宫。如此,还请陛下择立高门淑女,以正凤位!”

见这情形,欧阳燕然就站出来,先是自承教导孙女无方,以至于瑞妃没打理好宫闱,跟着就提出,大家别走题,他们弹劾在先,摄政王的罪名还没讨论完呢,继后的事儿先排队罢。

摄政王那边当然不同意,表示关于摄政王的弹劾都是胡说八道,他们已经回复过了,清者自清,再找麻烦就是胡搅蛮缠。

倒是淳嘉的后位,一直空虚着不是办法:“国朝向来都是嫡子为贵,陛下尚且年轻,膝下虽然有着诸皇嗣,却无嫡出子女。”

又抬出了太皇太后,说这也是太皇太后的意思,“去岁太皇太后为陛下膝下空虚故,广纳妃嫔,开枝散叶,果然陛下如今已然儿女绕膝。然太皇太后又忧愁陛下膝下无嫡嗣,陛下素来纯孝,纵然敬重前皇后,又怎么能叫太皇太后失望难过呢?”

总而言之今天继后这个人选,必须讨论出个说法!

欧阳燕然听着,眉头一动,正待开口,谁知道那边又说了,催着立继后,这也是为了贤妃中毒之事的考虑。

贤妃为什么中毒呢?这也是因为六宫无主,贤妃之事代管六宫,既名不正言不顺,又因为出身寒微缺乏足够的能力,才会出现这样的纰漏啊!

前皇后纪凌紫是以管宫无方、愧对淳嘉的名义自请下堂的,可就是这样,她在延福宫的时候,这宫里什么时候出过四妃之一被毒害、差点没救回来的事情?

可见皇后必须有,而且还得尽快有!

“尔等如此滔滔不绝,却不知道是否已有人选?”殷衢见状,站出来问,“前皇后乃纪氏嫡女,莫非,尔等寻着了比纪氏嫡女更出色的高门淑女?”

这个话就有点儿诛心了,比纪氏嫡女更出色,那是什么人家栽培出来的?

为什么要栽培一个比天子元后还出色的女儿?

到底安的什么心思、有着什么样的谋划?

难不成想做纪氏第二?

摄政王这边的人彼此交换了个眼色,却还真的提出了一个人选,而且是个大家都没想到的人选:“陛下,昨日昭武伯加急密报,韦纥老可汗病重,于病榻前传位其子,其子有意与我国朝修好,愿遣嫡女柔昆公主为陛下继后!柔昆公主年仅十三,传闻能歌善舞、姿容出众且温柔贤淑,堪为陛下良配!”

第229章 韦纥

“……这简直就是荒谬!”朝会上顿时一片哗然,连许多中立派的臣子都加入了反对的行列,“异族之女,怎可为圣天子正室?!”

“夷狄畏威而不怀德,犹如禽兽,遑论贤淑!”

“何况柔昆公主年方十三,尚未及笄,岂有能力打理六宫、教养皇嗣?!”

“老可汗新故,其子初登可汗之位,想必地位尚未稳固。此时许嫁嫡女,必有所求,稍有不慎,便是介入他国纷争,此事断断不可!”

众臣七嘴八舌大部分人都很快达成了一致的协议,就是立韦纥公主为继后是不可能的,皇帝一辈子不再立后都不可能。

这不仅仅是他们怀疑柔昆公主没那个能耐给淳嘉做继后,也是觉得,人公主配不上他们的皇帝。

反正这门亲事他们不同意,不但不同意,有几个好战的年轻武将还委婉提出来:你们看我们发现了什么?一个刚刚继位要靠嫁女儿来稳固汗位的新可汗,不如我们把他嘿嘿嘿嘿嘿嘿嘿……

当然这种提议也很快被镇压下去了,主要是淳嘉现在并不打算打仗。

韦纥在国朝北面,要对他们用兵,首选就是定北军,这不是上赶着给定北军,或者说给摄政王壮大声势的机会?

这要是韦纥打进国朝了也还罢了,现在人家没打进来,淳嘉自己也是地位未稳呢他怎么肯开战?

所以轻描淡写的扯了几句此举不义,态度坚定的否决了部分武将想趁火打劫博取功名的打算。

话题于是重新回到了继后上面,可能是看到大部分人的反对吧,摄政王于是也不提让淳嘉立柔昆公主为后的话了,只坚持要把这位公主送入淳嘉的后宫,因为韦纥新可汗刚刚登基主动示好,要是国朝这边直接拒绝了,恐怕到时候人家面子上下不来,反而不利于两国邦交。

摄政王表示国朝虽然不惧韦纥,但泱泱大国又不是养不起一个妃子,人家上赶着将嫡出女儿送过来伺候天子,强硬拒绝也不合情理不是?咱们可是礼仪之邦!

满朝文武听了这话倒是沉吟。

这倒不是他们真的认为自己是礼仪之邦所以要对韦纥有礼有节,而是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国朝现在……嗯,不说怕不怕韦纥,反正就是,从皇帝到臣子都没几个愿意跟韦纥开战。

毕竟在经历了神宗时候的兴盛后,接着就是孝宗跟纪氏的甥舅之争,继而是淳嘉登基隐忍八年里的权臣摄政,这会儿天子亲政不足两年,叔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指不定哪天又是生死相向……虽然天下还没糜烂到民不聊生的地步,偌大国朝想也知道,必定隐患重重,亟需调理。

总之,自家一摊子事情都没整理好呢,实在不适合再添外患了的。

而且后位不可能给一个外族公主,妃位倒是无所谓……像如今的四妃之一云贤妃,出身不也不怎么样?

柔昆公主好歹是位公主,还是嫡出。

我朝圣天子立异族嫡出公主为后那当然是委屈了圣天子,可是异族嫡出公主为我朝圣天子姬妾,这个可以有啊!

这一点以绝大部分人支持、淳嘉也不反对通过了,但是接下来,关于给这位公主什么位份,君臣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撕架:摄政王的意思是,后位不能给人家,至少给个贵妃吧?好歹是个公主,而且韦纥主动送过来示好的,冲着邦交也应该抬举些。

但欧阳燕然为首的一批臣子就站出来反对了,理由是这种番邦公主,论才貌品行哪里能跟咱们国朝的世家嫡女比?就算为了邦交,也不至于将仅次于皇后的贵妃之位拱手让出……他们的意思是,给个夫人就差不多了。

毕竟柔昆公主才十三,以后生儿育女了,不得表示表示?

想做四妃可以啊,用心伺候咱们圣天子,临终前可以封一个,比如说贞熙淑妃那种。

摄政王这边就说你们这样太打压人家了这个不好谈的,欧阳燕然则表示咱们圣天子就该有这待遇,韦纥觉得低了可以不嫁公主,反正泱泱大国不缺伺候皇帝的人。

双方你来我往的争论了一番,最后都快过饭点了还是没能谈妥,于是跟之前一样,决定下次再说……

等他们各自回去搜集消息酝酿好了继续开撕。

淳嘉这儿散了朝,午膳都来不及用,直接带了欧阳燕然等近臣到御书房议事。

“陛下,这事儿恐怕有诈。”进门后清了场,让雁引亲自端了些糕点进来垫着些,欧阳燕然就沉声提醒,“韦纥素来野心勃勃,老可汗的几个儿子如今正当壮年,更非善茬,怎么可能主动示弱?还要送上公主!这位柔昆公主,八成麻烦不小。否则摄政王怎会极力促成此事?”

毕竟摄政王最重要的筹码,就是定北军。

而定北军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备韦纥。

上一篇:冲喜美人下一篇:失忆小皇后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