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后宫有毒+番外(521)

云风篁掐着这眼接骨上,联合宣妃瑞妃一起,将宫中多狸猫很可能是纪太后谋害皇嗣、致皇室子嗣不丰的原因告到御前。

前面说了,淳嘉对于子嗣其实没有很在意。

但这不意味着他不在乎别人谋害他的骨血——尤其这罪魁祸首还是他心心念念的纪氏!

他忍着怒气问起详细,云风篁让宣妃瑞妃去说:“这些都是宣妃瑞妃察觉以及查证的,到底名门贵女不同凡响,妾身进宫来这些日子,对于狸猫的事儿也有些怀疑,故此主持绚晴宫后,立刻就将进入绚晴宫的狸猫集中豢养起来,平素并不接近……却也只是担心它们伤人,从来没有其他想法的。”

宣妃瑞妃强自镇定,眼中难掩兴奋。

毕竟她们进宫之前都是各自家里的掌上明珠,但从进宫起,没少被云风篁各种打压。当初太皇太后跟纪太后才回宫城时,从袁太后到淳嘉,谁不是认定了只有云风篁才能对抗那两位,她们这些高门贵女都不行?

如今总算有个差使办的漂亮利索,功劳大,关键是跟云风篁没多少关系——云风篁当面将功劳全部记在她们头上,她们只觉得这是贤妃认输了,或者贤妃不敢抢功。

全不知道云风篁的盘算是这么隐蔽的害人手段自己知道了就好,她才不要揭露出来。

因为谁知道淳嘉嘴上夸着“爱妃真是冰雪聪明”,心里想的不是“世家大族果然手段层出不穷能够辨认出这样的手段焉知不是藏着更隐秘的害人本事”?

……反正换了云风篁她就是这么想的。

她存了这小人心思,所以就处处让宣妃瑞妃出头,甚至宣妃故意暗示淳嘉,贤妃其实什么都没做,不过是她们去请示时给予了一些意见,而且基本上都是附和时,云风篁也淡笑着应了。

这让宣妃瑞妃更高兴了,甚至觉得贤妃也不过如此。

运气好,赶着淳嘉亲政,看老字号妃子们不顺眼,云风篁年少美貌会来事,抓住机会出了头……其实到底出身寒微,她们这种高门出身的真正贵女只要习惯了宫闱的规则,很容易将之踩下去。

云风篁也不在乎,引着她们总结了神宗、孝宗以及淳嘉三代帝王后宫子嗣突兀凋敝的规律,神宗时候,后宫做主的是太皇太后,那会儿倒没有过狸猫大举豢养的情况,但神宗时妃嫔小产的不在少数。

而且神宗落了地的皇子是有五六个的。

只不过活到成年的就孝宗跟摄政王。

孝宗时后宫由纪太后领头,这位太后公认的性情高傲,据说年轻时候还要傲气点,但要说具体的对妃嫔不好,倒是没有的。不过她也是出了名的喜好狸猫,奇怪的是她自己身边并没有养狸猫,倒是喜欢在宫闱里放养,以及赏赐底下妃嫔。

因为这不是什么让人难以接受的嗜好,再加上她赏下来的狸猫品相都不坏,所以也没引起什么重视。

“妾身们这两日还找人查了御兽苑那边。”宣妃说这话时专门看了眼云风篁,云风篁面色不动,心里呵呵哒。

因为这是宣妃瑞妃从来没告诉过她的。

可见二妃一早打算,这次要撇开她贤妃单独出风头。

宣妃见贤妃没什么翻脸或者捣乱的意思,心里也不知道该松口气还是该失望,定了定神继续道,“发现御兽苑在多年前,大概就是神宗皇帝陛下晚年的时候,换了一批人,尤其是专门照顾狸猫的。”

“如今伺候的那几个,都是世代相传的手艺。”

“他们最早进御兽苑,皆是太皇太后的陪嫁的安排。”

瑞妃柔声补充:“因为妾身们也私下里让人查访过坊间,并不是所有豢养猫狗的人家都子嗣不兴,否则坊间岂能没有类似的传闻?故此妾身们想着,问题不该在狸猫本身,而是在狸猫身上怕是被做了手脚。”

但二妃比较惭愧的是,她们并没有查清楚,纪氏做的是什么手脚——毕竟兹事体大,关系公襄氏三代子嗣兴盛,甚至孝宗还绝了嗣……纪氏又不是傻的,怎么可能在这种地方叫人轻易抓到把柄?

那样也不至于这么多年来,无数人怀疑纪氏谋害皇嗣,却压根没想到狸猫身上了。

不过这没关系,她们查不出来,淳嘉手里可是握着皇城司的。

就算皇城司其实不是全部忠心皇帝,然而摄政王在这件事情上同淳嘉的立场是一样的:淳嘉反复问清楚了细节,又叫二妃将派去查访的下人记下来,遂打发了她们,命人请摄政王进来行宫,将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

摄政王差点被气得当场吐血!

虽然说天家无亲情,但当初因为半步皇太弟的事情,他是打从心眼里敬重感激孝宗皇帝的。

这要是他做成了皇太弟、如今登基了,兴许知道此事,震惊之余还会有点儿隐秘的窃喜:要不是孝宗绝嗣这帝位哪里轮得到自己?

但他没能承位,倒是便宜了跟孝宗堂了好几代的淳嘉,摄政王这会儿心肝肠肺简直无一处对劲。

对英年早逝皇兄绝嗣的惋惜、对皇室嫡支凋敝的痛心以及对纪氏的憎恨混杂在一起,摄政王甚至当场落下泪来:“皇祖父对纪氏恩重如山,这一家子竟然敢……竟然敢……陛下,他日你我不诛尽纪氏,枉为人子!!!”

“叔父说的,也是朕的想法。”反正孝宗不可能死而复生继续生儿子,已经给孝宗做了九年嗣子的淳嘉很淡定,净可以说便宜话,“只是兹事体大,太皇太后与母后皇太后的身份辈分放在那儿,没有相当的证据,不宜外传。否则,不定成了咱们亏待长辈。”

摄政王咬牙切齿的,说道:“这事儿你放心……孤回去就让皇城司去办。便是掘地三尺,也要查个水落石出!”

叔侄俩商量了一番对策,淳嘉委婉表示了自己的不放心:“宣妃瑞妃为了查明真相,不当心叫明惠给狸猫伤着了。这两日明惠被母后皇太后喊在薰风阁,二妃会同贤妃才到朕跟前禀告过,如今叔父从朕跟前退下去,不拘做什么,恐怕都会引起纪氏的怀疑。”

摄政王此刻心神不宁的,闻言也没多想:“那你觉得该当如何?”

“不若将扶阳王一脉的嗣子人选敲定?”淳嘉趁势说道,“如此外头只会以为藩王走了后妃的路子,朕今日请叔父进宫来,也是为了此事,不会想到其他上头去。”

第103章 公襄若宧

叔侄俩为扶阳王一脉嗣子的争执虽然一直没放到明面上,但暗地里的较劲就没停过。

摄政王属意的嗣子人选当然是越平庸老实越好,血亲那边也千万别有什么厉害人物,反正就是挂个名,不惹事也担当不了什么事情的那种。

但淳嘉没有兄弟扶持,却是想用这机会搞个宗室里的同盟的。

只是天子年轻,虽然经年以来颇占上风,但在周王汉王这种老字号强势藩王眼里,还不足够让他们下定决心投注——由于国朝亲王郡王就藩之后,无诏基本上就没有归回帝京的可能,他们这种太宗时候封的王,没意外的话世世代代都在封地过日子,中央的争斗,再怎么鲜血淋漓,跟他们关系也不大。

除非就是孝宗那种情况:嫡支绝嗣,需要从他们的子孙里头挑选过继。

然而这种挑选也往往轮不到他们做主。

故此扶阳王一脉的爵位虽然很吸引这些子嗣昌盛的藩王的注意力,若要他们因此卷入皇帝跟纪氏之间的争斗他们却有些迟疑了。

主要是他们什么都不做的话,纪氏也好,淳嘉也罢,都不会对这些藩王怎么样。

一旦站队,成功了也还罢了,若是失败,后果可想而知。

贬位去爵那都是小事,一个不好,不定这一支都要玩完。

这代价不免叫他们有所迟疑。

淳嘉此刻趁势提起来定下嗣子人选,不无委婉劝摄政王服软的用意:如果天子挑了,摄政王不反对,这个人选是肯定能通过的。

然后其背后的藩王就算本来不怎么想趟浑水,也不可能没有表示了。

这其实就是一种裹挟。

“……陛下想让谁继嗣扶阳王一脉?”摄政王沉默片刻,缓声问。

淳嘉干咳一声:“朕以为周王之子公襄若宧,性情敦厚,一表人才,纯孝谦逊,可为扶阳王一脉嗣子。”

公襄若宧与摄政王同辈,是周王的小儿子,嫡出,不过是继室嫡出,今年不过十七,尚未婚配。

上一篇:冲喜美人下一篇:失忆小皇后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