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后宫有毒+番外(444)

“皇帝日理万机已经够辛苦的了,哪里还能叫这样的事情,时时刻刻的刺心?”

太皇太后叹口气,又说已经面无表情的袁太后,“皇帝年轻,难免钻牛角尖,你怎么也糊涂了?不知道劝着点?那么点大的孩子,寻常人家都不入排行的,遑论天家?当初去了就该迅迅速速的料理掉,再不提起来的。”

“难得真妃福泽深厚,她膝下的皇子据说十分健壮?这样的孩子,才配为我皇家长子呢!”

“弄个死人排在几个小皇子小皇女前头,像什么话!”

“……您说的是。”袁太后捏着帕子的手背上青筋毕露,硬邦邦的回了句。

太皇太后也不在乎她的态度,叹口气:“就这么着罢。”

看一眼云风篁,“以后好生抚养皇长子还有昭庆……对了,孩子此刻在么?在的话抱上来让哀家瞧瞧。”

云风篁恭敬道:“回太皇太后话,方才宫门口迎接时,俩孩子在的,因着年纪小,故而让乳母抱着给您还有母后皇太后行礼来着。等他们大点儿了,再给您两位把大礼补上。只是开宴之后,俩孩子有着哭闹的意思,怕他们扰了兴致,所以送回绚晴宫去了。”

又说今天太皇太后婆媳俩舟车劳顿一定很辛苦,怕孩子闹腾,莫如隔天看他们乖巧了再带过来请安。

“成。”太皇太后摆摆手,“听说昭庆十分可爱,宫里好些年没孩子了,哀家还真想瞧瞧这曾孙女儿的样子。”

云风篁代昭庆道了谢,就表示自己不是没良心的,太皇太后这样抬举她膝下的俩孩子,她就更加要报答太皇太后的恩典了。

她报答的方式,就是帮纪皇后协理六宫,免得纪皇后累出什么事儿来,叫太皇太后还有纪太后伤心……

这话听得太皇太后婆媳俩额角青筋直跳,估摸着要不是众目睽睽都要直接骂她不要脸,得了便宜还卖乖了!

“这样吧,你毕竟是要照顾两个皇嗣的。”这时候纪太后开口,“故此你这份心意,哀家代皇后领了,但协理六宫,还是让宣妃来罢。她虽然年轻,进宫日子也短,但大家子里出身,这些日子也做的有声有色,膝下还没子嗣需要顾,却比你合适。”

宣妃瑞妃之前慢了一步,正暗自扼腕呢,却没想到馅饼忽然砸过来,顿时喜不自胜!

然而还没来得及起身谢恩、将事情敲定,袁太后跟淳嘉却异口同声否决了,说宣妃才进宫未久,这些日子能够不出错全是云风篁在旁边看着的功劳。

这么个妃子怎么可能帮得上皇后呢?

不拖皇后的后腿就不错了!

宣妃:“……”

不是,淳嘉这么说也就算了,毕竟这位天子一直偏袒云风篁。

可为什么袁太后也是这个意思???

洛寒衣有点伤了,她也不是不知道,袁太后这些日子对她、瑞妃这几个新人表现出来的喜爱,有着种种的考虑,慈母皇太后心里不一定就真的多么喜欢她们。

可至少在跟真妃比起来,袁太后已经是近乎旗帜鲜明的站她们了啊!

为什么这种关键时刻,母后皇太后都主动提出来让她上了,袁太后却要站出来说她不行?!

“哀家倒是乐意推你上去,可你能行吗?”却不知道袁太后注意到她失落的神情,心里也颇为无奈。

从感情上来说,能给皇后“帮忙”的妃子就一个,袁太后当然是支持宣妃瑞妃,而不是真妃的。

但冷静考虑的话……

纪氏三代凤主,本来就不是省油的灯!

这回太皇太后跟纪太后归来,气势汹汹,头一天就逼着天子让纪皇后“痊愈”了,接下来亲自下场给皇后拉偏架、助长纪氏声势的举动肯定不少。

如果当真依着纪太后的意思让宣妃上……宣妃能斗得过?

别以为她不知道,纪太后会挑宣妃就是因为宣妃“年轻,进宫日子也短”。

虽然是大家子里出身,可洛氏素来低调,在宫里可没什么势力,在庙堂上也不是那种一言九鼎的领袖人物——为什么纪太后不选瑞妃?因为瑞妃的祖父欧阳燕然即将还朝并且受到重用。

有这么个祖父在前面撑着,瑞妃跟纪皇后斗起来说话都硬气。

所以袁太后急速的思索了下,认为最好的选择,只能是真妃。

因为纪氏三代凤主当面,不可能同意瑞妃上。

关键是,之前三妃当权的短暂日子里,最出彩的仍旧是真妃,其次宣妃,瑞妃根本没什么存在感……欧阳燕然再给力,要是这孙女是个温文尔雅的,那也仍旧不符合天子的利益不是?

而且这种差使又不能说发现不合适换一个,与其选择进宫日子短,虽然出身高但没什么过人战绩的宣妃瑞妃,怎么看都是从进宫头天开始书写传奇的真妃可靠。

“那这样吧。”袁太后跟天子一力赞成真妃,太皇太后与纪太后提出了几个反对的意见都被否决后,对望一眼,纪太后忽然说,“真妃这般热心,哀家觉得也不好驳了她的一番心意。只是两个皇子照顾起来难免比一个皇子分心。大皇子不是淑妃名下、其生母赵氏本来就养在中宫跟前过,不过中宫卧病才送去了绚晴宫?”

“要不就将大皇子移回中宫由皇后养着,如此也就方便真妃给皇后帮忙了……如何?”

第38章 四妃成就√

殿中一片寂静。

众人心里均是一个念头:图穷匕见了。

如果说让纪皇后重新执掌后宫,是淳嘉跟袁太后母子俩不情愿但审时度势之下早有准备的让步的话,中宫养育皇子必然是这母子俩坚决不会答应的底线。

哪怕太皇太后跟纪太后抬出先帝,抬出孤儿寡母,抬出要死要活……淳嘉都不会点这个头。

因为这样对他本身来说太危险了。

要知道纪暮紫所出的双生子,他不但不想给纪皇后养,那是连顾箴都不想给,为此不惜拉了曲太后出来做挡箭牌的。

可对于太皇太后婆媳俩来说,她们去岁做出那么大的让步,图什么?不就是为了让纪氏女生下皇嗣!

结果孩子倒是生下来了,却压根不让纪氏女抚养——这不是孩子长大了跟纪氏亲不亲的问题,这是这孩子去了其他人手里,能不能养得住的问题!

她们能不争么?

但这个问题想也知道,直接提的话,淳嘉这儿必然是准备了一堆的理由推脱。

这么着,太皇太后与纪太后一搭一唱的,只字不提纪暮紫母子,却是先将后宫之权为纪皇后拿回来。

如今借着真妃出头的机会,扯起了公襄穰的养母人选——大家心里都清楚,太皇太后也好,纪太后也罢,其实都没有当真将公襄穰交给中宫抚养的意思,她们提这孩子,主要是为了接下来争取纪暮紫所出嗣子养在中宫膝下进行铺垫。

现在话说到这儿,如果淳嘉拒绝了将公襄穰“送回”中宫膝下,太皇太后与纪太后必然会提到那对双生子的归宿。

真妃可以一边抚养俩孩子一边参与打理六宫,纪皇后凭什么不行?

纪皇后主持后宫的资历还更在真妃之上呢!

如果淳嘉不拒绝,那么就算公襄穰是记在淑妃名下的,纪氏也不亏,好歹是皇子,还是事实上的皇长子不说,太皇太后刚刚可是强势的将齐王排除出去,这是事实跟名义上的皇长子了!

最关键的是,公襄穰现在的养母真妃,怎么可能同意将这儿子拱手让人?

这一瞬间淳嘉心念电转,最终缓声说道:“朕以为此事不妥,毕竟后妃有别,凌紫身份贵重,亲自抚养庶出皇子的话,对于其他皇子来说,有些不公平了。”

“再者,凌紫如今身子骨儿已经大好了,又还年轻,过些日子未必没有好消息。到时候再将穰儿移出中宫,恐怕伤了孩子的心;不移出来呢,又怕凌紫忙不过来。”

“所以穰儿还是先放在绚晴宫养着罢。”

纪太后皱眉说道:“皇儿提到这事儿,哀家正打算说呢。凌紫入宫这些年,始终无所出,如今皇子站住的都有三个了,公主也有了。中宫一直膝下空虚,前朝那儿也交代不过去。”

反正,中宫必须有个儿子!

“母后,凌紫无所出那都是以前。”淳嘉心平气和道,“自从皇祖母还有母后您亲自茹素祈福,又捐助慈济所,朕膝下子嗣已有昌盛之兆。诸妃嫔都渐次有喜了,遑论凌紫这个中宫?您说是么?”

上一篇:冲喜美人下一篇:失忆小皇后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