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后宫有毒+番外(1657)

云风篁叹道:“这些乱臣贼子!”

不过这种口舌之争不过旁枝末节,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双方的实力。

她有些担忧的问,“禁军那边,士气如何?”

“……不如何。”陈兢有点儿尴尬,但还是说道,“禁军到底承平日久,不堪大用……据说陛下有意调遣边军。”

但这需要时间。

而藩王们也不蠢,未必肯给淳嘉这个时间。

云风篁有点儿伤脑筋,这种事情她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让陈兢打听着消息。

接下来就听着,茂王等藩王果然是不敢多纠缠的,稍微整顿、沟通了一番,就悍然出兵,兵锋直指帝京!

淳嘉紧急起用了宁国公、翼国公,调动禁军进行防御,又诏令定北军抽调精锐,即刻南下镇压叛乱。

是的,目前茂王为首的诸藩,认为他们是在匡扶正统;而淳嘉为首的朝廷,则觉得他们是在行大逆不道之举。

双方调兵遣将,预备厮杀,嘴上也没停,正统官司打了又打,天下人目不暇接之余,也感到非常的茫然。

主要是不知道应该相信谁才好?

宁国公有着征讨韦纥的战绩,而翼国公,虽然国朝他好像没什么过人的功绩,但前朝时候,却也是颇有建树的,这两位在行军打仗上都是老手了,很快调动禁军,在京畿左近摆开了阵势。

只是诸藩的军队抵达后,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压根没有一头撞进早就预备好的包围圈,甚至还抄小路绕到后方,给了禁军一下狠的!

两位国公奉圣命出战,第一战就来了个灰头土脸,打击可想而知!

最关键的是,宁国公与翼国公火速意识到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幕。

不是他们太废物,也不是诸藩用兵如神,而是消息走漏了!

他们一壁儿跟皇帝请罪,一壁儿想方设法的彻查经过,整个帝京的士气也受到的相当的打击。

淳嘉甚至开始考虑要不要御驾亲征?

他倒不是觉得自己比两位老于行伍的国公还厉害,而是希望用这种方式鼓舞人心。

但群臣还是劝着他留在了行宫里,主要是怕阵前刀剑无眼,天子万乘之尊,委实不能冒险。

云风篁听到消息,不免带了些吃食过去看望顺便开导,淳嘉让她陪着说了会儿话,原本的怒意消散了不少,问了几句孩子们的情况,也就暗示皇后告退,自己继续忙碌政务了。

本来万寿宴就是避暑快结束的时候,这么一耽搁,底下人不免要请示,今岁什么时候返程?

由于天子近来颇为繁忙,宫人不敢打扰,就只到云风篁跟前请示。

“暂时多半是走不掉的。”正好江氏也在,闻言等女儿打发了人下去,就说道,“太皇太后那样子,怎么动身?若是之前,陛下兴许还无所谓。这眼接骨上,哪里能成?”

太皇太后是神宗元后,关于孝宗兄弟的血脉,她是最有力的证人之一。

虽然因为纪氏女的缘故,以及孝宗元后纪晟是她亲侄女这些因素,外头对她能否公正的评判此事颇为怀疑,但,怎么说也是一位正儿八经的矜贵长辈。

留着还是有些用处的。

而且这眼接骨上若是太皇太后没了,少不得被茂王那边泼脏水说淳嘉蓄意杀人灭口。

这种情况下,皇帝就算急着回去帝京,又哪里能够扔下太皇太后不管?

江氏倒是给云风篁出了个主意,“要么你让他回去,你留下来代他尽孝。”

“这怎么能行呢?”云风篁这时候没说什么,等将闲人都打发了出去,才说道,“若是他一个人回去帝京处置政务,我倒是不在意。可他必然会带上太子的,那小东西本来就能干,若是得了这么个机会不在我眼皮底下,谁知道都能做多少事情?我才不要单独留下来。”

“但如今前朝需要他去应付。”江氏提醒,“藩国早就做好了谈不拢就动手的打算,否则此番起兵作乱哪里会得如此迅速?国朝慢了一步,又已经吃了亏,接下来只怕局面更加复杂。他人在山上,哪里比得上在帝京便捷?”

这让云风篁不禁皱眉,说道:“那娘帮我想想法子,能不能叫太子也一起留下来?”

反正她是绝对不会给公襄秉同淳嘉避开她耳目单独相处的机会的!

第229章 留守

江氏也有些为难:“夫妻一体,你留下来代为尽孝,那是谁都挑不出理儿来。但太子的话……虽然也能够借口孝道逼他留下来,可怕就怕,陛下觉得这是个难得的调教储君的机会,一定会将其带上。”

云风篁也担心这一点,淳嘉对公襄秉很是满意,他这个年纪,坦白来说,也的确到了教诲接班人的时候。

毕竟十五岁的储君,搁在坊间支撑门户都还嫌稚嫩,何况主持偌大国朝?

淳嘉算是厉害的,十五践祚,也是足足熬了八年,才在二十三岁这年亲政,之后也没有立刻大动干戈,乃是不动声色的一点点的下手清除政敌,近几年方才放开手脚,又是清理庙堂又是考虑削藩的。

早几年,皇帝可是谨慎得很。

再没有这样大动作。

考虑淳嘉生父嗣父的寿数,公襄秉只要不犯错,皇帝再没有对他不上心的。

“要么让太皇太后亲自开口留太子下来。”江氏缓缓说道,“这样兴许能够说服陛下?”

“不行的。”然而对淳嘉十分了解的云风篁听着就是摇头,说道,“虽然太皇太后与太子有着血缘,但不提太皇太后这些年来从没理会过宋王跟太子的死活,就算太皇太后亲自陈明对这俩孩子还有些眷恋,陛下也不乐意看到双生皇子同太皇太后亲近。再者,陛下也晓得,我对太子可没什么好心眼。他若是离开行宫回去宫城,不捎带上太子,哪里能够放心?若是带上了,岂不是送太子一个独占帝心的好机会?”

江氏说道:“着其他孩子一起回去呢?”

“那些孩子哪里斗得过太子?”云风篁叹口气,“十五倒还有几分聪慧,但陛下是知道轻重的人。没立太子之前,兴许还会观察一二。如今既然立下储君,其他孩子除非展现出压倒性的聪慧能干,否则他嘴上说些好听话,心里最看重的还是储君。若是十五他们太过于打压太子,陛下哪怕不公然呵斥,事后也会对太子格外弥补。最终还是便宜了那公襄秉!”

“但你若是自己不提出来,如今这局势,只怕陛下就会主动跟你这样托付了。”江氏沉默了会儿,叹息道,“到时候,结果是差不多的,你还做不得这个人情。”

云风篁也不禁默然。

她知道江氏说的很有道理,以淳嘉登基迄今打下来的根基,若藩王只是因为削藩叛乱,那绝对是镇压得下去的。

到底天子大义名分在,又有这些年来对韦纥用兵的战绩,诸藩掀不起什么风浪。

可神宗遗诏的存在就不一样了。

这事儿若是假的也还罢了,可连太皇太后都承认了,这是真的。

既然如此,淳嘉原本最大的优势,正统名份受到质疑,如今首战还告败,就不能再轻忽了。

绮山行宫原本只是避暑所用,方方面面都不如宫廷周全。

别说如今已经到了回去帝京的时候,就算没到,淳嘉这两日必然也会动身,亲自前往宫城,主持大局。

而太皇太后必然是走不了的,到时候,为了周全皇帝的孝名,以及对局势的把握,她这个皇后不留下来,谁留下来?

倒是太子,淳嘉肯定会带在身边,言传身教。

“……实在不行就让太子妃留下来尽孝罢。”云风篁沉默了会儿说道,“让孟侧妃跟着太子伺候。”

“那太子妃手段不行。”江氏皱眉,“就算她因此嫉恨孟侧妃,但孟侧妃正经贵女出身,只怕不是她能够拿捏的。尤其太子对太子妃感情也就那么回事,我看这太子妃翻不出什么风浪。”

云风篁缓缓说道:“太子妃不行,但太子妃背后的韦氏,想必是很受陛下看好的。不然当初陛下不会专门给太子选他们家女儿做正妃。且看韦氏有没有什么动静罢。”

说了这话若有所思,命陈兢,“你去查一下,那韦长空这两年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韦长空从摄政王去后,接受了淳嘉的招揽,起初负责教导诸皇嗣,之后被观察了几年,这中间的表现,得到了皇帝的认可,遂入朝视事。

上一篇:冲喜美人下一篇:失忆小皇后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