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后宫有毒+番外(1516)

言外之意,皇帝为什么会转了主意,他们也不清楚。

顾箴闻言看了眼下首的一名内侍,见他微微点头,表示三皇子没撒谎,也拧起眉头,暗忖:“云风篁那贱婢蛊惑天子很有一套,这些年来,但凡她之所求,陛下几乎没有不答应的。这门亲事,她都说动陛下了,怎么还是换了人?”

她想了想,打发走六皇子,留了三皇子说话,“秉儿,你当真什么都不知道?”

三皇子犹豫了下,才轻声说道:“母后,儿臣在父皇那儿,除了被考校课业外,的确什么都没听到。但儿臣这两日出入醒心堂,倒是偶然听到一事:父皇有意让韦纥可汗放宽了心,也是希望一定程度上化解两国之间的仇怨,故此韦纥公主出阁时,会派永春叔父与大哥一起前往代为迎接!”

皇后一怔,这规格是极高的了。

毕竟谢阔这位信成公主嫁过去做大阏氏,宗室里也就是益王送亲罢了。

当然皇后隐约听说,皇帝到时候可能会指派一两位皇子送亲。

但这个还没确定下来,确定的就是益王……为此益王从年前抵达帝京,至今没回去藩国。

淳嘉现下就两个近支兄弟,儿子们最大的才十三岁,算是勉强能用,但名望地位都不如两个长成的叔父。

这几年来,代表天子东奔西走以示恩宠的,都是益王。

大阏氏作为一国之母,地位比公主要高很多。

而且韦纥如今弱于国朝,按说那位韦纥公主嫁过来的时候,这边让礼部按着规矩派个人过去迎着也就是了。在宗亲地位里,仅次于益王的永春侯以及长子秦王一起出迎,是相当的加恩了。

想想上一位进公襄氏的韦纥公主柔昆,那是跟着使团过来,压根就没有专门出迎的待遇。

皇后定了定神,说道:“你的意思是……?”

“儿臣揣测父皇的意思。”三皇子说道,“既然父皇有意借对韦纥公主的礼遇,安定韦纥上下人心,只怕,娶了这位公主的皇子,也会被父皇留在帝京,不必动身前往藩国。”

第109章 又见安妃

……打发走三皇子之后,皇后心情复杂,同左右说道:“陛下不愿意秉儿留在帝京,却准许小六留下来……仔细想想,倒也是情理之中。”

毕竟淳嘉不待见双生皇子也不是什么秘密,早在这俩孩子还在襁褓里的时候,就有人私下里议论,说淳嘉就等着他们长到十五岁,完了封个偏远的藩王,打发出去自生自灭,眼不见为净。

如今哪怕有着贵妃的推荐,淳嘉却还是在最后关头抛弃了三皇子这个选择,选了丝毫不起眼、总是被遗忘的六皇子。

这让看着公襄秉长大、对他颇为在意的皇后,感到一种难言的愤懑。

她强打精神,同左右分析,“小六虽然从小就不打眼,但也正因为这孩子老实木讷的性-子叫人放心,让他婚后同韦纥公主一起留在帝京,陛下才没什么担心的。再者,小六从前是安妃养着的,甚至慈母皇太后还抚养过些日子。这些年来,虽然小六说是养在本宫跟前,逢年过节的,慈母皇太后与安妃也会将他喊过去问上两句,可见还是关心的。”

“陛下纯孝,一定要在太子之外留下皇子,自然是小六首选。”

“娘娘,不管怎么说,六皇子这两年都是您跟前长起来的,同绚晴宫可没什么关系。”近侍轻声说道,“再者,六皇子性-子安静敦厚,虽然不是您从小养大的,却也对您一向恭敬孝顺……”

“本宫晓得你的意思,你是说,这事儿对本宫来说,未必是坏事?”顾箴轻叹道,“这个道理本宫怎么不明白?只是,若是照着之前的,这韦纥公主许给秉儿,岂不是也好?”

毕竟公襄秉才是她最喜欢的孩子。

如果只能留一个孩子在身边的话,她宁可留下公襄秉,而不是跟自己感情到底隔了一层的六皇子。

“三皇子殿下到了藩国之后,还不是照样孝顺您?”近侍劝道,“以咱们殿下对您的敬重,逢年过节的问候定然少不了的。而且,六皇子若是娶了韦纥公主之后,在陛下跟前也多少能够说两句话了。到时候若是娘娘想念三皇子殿下,吩咐一声,六皇子殿下还能不转呈陛下?”

皇后是没那把握在三皇子就藩之后三不五时召回来团聚的,六皇子也一样。

但六皇子娶了韦纥公主之后,没准就有这份体面了呢?

淳嘉不给自己亲儿子面子,也要给异国公主些恩典不是?

如此说了会儿,总算安抚住了皇后。

次日这事情便以下旨赐婚的方式敲定下来,前朝后宫大部分人都很意外。

一个是韦纥此番想嫁公主的打算是私下里说的,没有明着提出来,身份不够高、不够得皇帝信任的,甚至事先都不知道这事儿。

另外一个是娶公主的人选,六皇子实在是太没存在感了……

要不是圣旨里提出来,都没人记得他。

因为要娶公主了,所以原本皇帝打算年底的时候,综合几个儿子的表现一起给尚未封王的儿子们册封一次,这会儿却提前单独给六皇子封了舒王。

虽然大家心里很清楚,这意味着淳嘉膝下的子嗣里,又一位皇子明确被划出了大位之争。

上一个是痴傻的楚王。

但场面上还是要给六皇子,不,是给舒王道贺的。

甚至安妃跟前的人,都察言观色的给安妃道了声喜:“舒王殿下一向敬重您,如今得封王爵,又即将迎娶韦纥公主,想必往后也能长留帝京,时常孝敬您。”

“他如今是皇后跟前的皇子,总是来看本宫算个什么?”安妃淡淡说着,话虽如此,她神情里倒也多少有几分触动。

毕竟这许多年来在宫里熬着,淳嘉给着锦衣玉食却不给丝毫的关注,也就六皇子那边的关心孺慕,叫袁楝娘觉得自己还有几分活在尘世的感觉。

只是才为舒王高兴了一回,就听到了窃窃私语,将安妃气得不轻:“娘娘,他们都说,世宗先帝膝下也有过一位舒王殿下,乃是神宗登基之后伏诛的,陛下给六皇子封舒王,实在是……实在是……”

安妃其实心里很清楚,淳嘉决计没有诅咒自己儿子的意思。

不过是对六皇子不那么上心,随意拣了个觉得顺眼的王号罢了。

只怕淳嘉压根就记不得世宗膝下有过位舒王,而且还没个好下场。

但她从前是最受不得委屈的,这会儿当然也不肯善罢甘休,当下就派人将事情闹到御前去了,要皇帝给个说法,再不就是改个封号。

“这安妃都多少年了怎么还是不长记性?”德妃听到这消息后就是摇头,“本来好好儿的事情,她非得给陛下找些不痛快。再者,六皇子就算亲近她,可到底是皇后在养着,她这么一闹,显得皇后这既是养母又是嫡母的,还没有她这个前养母上心,岂不是也叫六皇子为难?”

近侍轻笑着说道:“要不然的话,又怎么会到现在的地步?”

“也是。”德妃叹道,“六皇子这命,真不是一般的苦。”

安妃久无动静,这会儿忽然闹起来,六宫一时间都是议论纷纷。

陈兢也跟云风篁禀告了,还说道:“这许多年过去了,安妃娘娘却还是不懂事。”

“她从前的不懂事或者是真的,这会儿却未必了。”云风篁神色淡淡的,却说道,“这些年来,不止六皇子被遗忘,谁又记得安妃呢?早先她之所以被陛下厌弃,便是因为总是无理取闹。这会儿总算逮到差不多的理由了,能不抓住机会?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果然,安妃派人去醒心堂说了这事情之后,淳嘉起初还没什么动静,但没多久,安妃就亲自到卧霞楼去哭了。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她也不是真的怪了皇帝皇后或者谁,就是想找出背地里嚼舌根的人,免得六皇子被欺负了去。

皇后真是看到她就头疼,毕竟这是贵妃都没弄死,还给好吃好喝养着的皇帝的青梅。

都这么多年了,皇帝也许对袁楝娘彻底没感情了,不过是看在慈母皇太后的面子上,才荣养着。

问题是,慈母皇太后也还没死呢。

就这么着,皇后也不好拿安妃怎么样。

又不想总是依着她,搪塞了两句,就说道:“本宫这两日乏着,诸事都是贵妃做主,你也知道贵妃素来精明,要么还是去寻了贵妃罢。”

上一篇:冲喜美人下一篇:失忆小皇后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