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君臣沉吟片刻,就有人出来说道:“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首先,明确当日屠戮会州的罪魁祸首,有一个算一个都不可放过,却不可伤及韦纥无辜黎庶。”这臣子缓声说道,“而且这些罪魁祸首,务必以新任可汗的名义,将其首级进献国朝。”
这一手说实话挺歹毒的,本来新可汗就没什么根基威势,纯靠国朝扶持上位。
结果初初登基,第一件事情就是出卖同胞,可想而知,这位新可汗往后的名声与威望。
必然备受攻讦。
但这对于国朝来说是好事,新可汗的地位越难以稳固,他越需要国朝的支持。
“如此新可汗给了会州上下一个交代,也是为谢氏女报仇雪恨,那么,谢氏女既是感念其襄助报仇之情,又念及国朝讨伐之恩,决意嫁与新可汗为大阏氏,岂非顺理成章?”
这下子,整个庙堂都开始思索此事了。
能够位列庙堂的,就没有真正的蠢人,大家都听得出来这臣子的未尽之意:韦纥民间如今对国朝非常的怨怼,实际上他们也有理由这么做,毕竟,孝宗时候的战事太过久远,就最近这些年,一直都是国朝占着上风,各种折腾他们。
淳嘉不过是从亲政到大权在握罢了,他们都已经换了好几个大可汗了。
这种情况下,国朝哪怕是帝女宗女下降,也很难不被他们敌视。毕竟在他们眼里,屠戮会州的只是部分人,就是这部分人,在好些韦纥黎庶眼里,也是应该的。毕竟,是国朝先挥师草原的,凭什么他们不能杀到会州?
可谢氏女的话,从道义上来讲,毫无疑问是纯粹的受害者。
韦纥黎庶面对一个被他们族灭的家族幸存的女子,尤其这个家族并没有什么高官显宦在朝,并不存在参与过对韦纥的打压,于情于理,都很难占据道德高峰。
如此,国朝可以围绕这点,大做文章,宣传国朝化干戈为玉帛的理念:中土都已经示好到将被你们韦纥杀了全族的女孩子嫁过来了,这诚意还不够?
再反过来,韦纥要是对谢氏女出身的大阏氏不好……那别说了,肯定全部是韦纥的错!
人家全族都被你们杀了啊,这样还要嫁过来给你们生儿育女主持内帐,你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众人思忖再三,不得不承认,如果不考虑以后的储君之争的话……这个提议,站在国朝的立场上,其实没毛病。
但问题就在于,秦王已经八岁了,诸臣无论如何也要考虑起东宫的问题了。
所以沉默片刻之后,有与顾氏交好的臣子,沉吟着出列,表示反对这个提议。
而且反对的理由直指人伦大义:“宫中诸位谢氏小姐,都是贵妃娘娘的近亲,其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乃至于父母,皆在会州城破之中罹难,这样的仇恨,岂是区区化干戈为玉帛可以消弭的?尤其贵妃娘娘自来重视血亲,当初噩耗传来,贵妃娘娘一度痛不欲生!想必贵妃娘娘养出来的小姐们,也是同样的情深义重!又哪里能够委身韦纥,侍奉灭族仇人?传了出去,还道谢氏上下没有半点儿风骨,仅存的男嗣们在前线打生打死,女子却只想着荣华富贵,为了大阏氏之位,不顾血海深仇!”
第437章 大阏氏之争(中)
前朝争议传到云风篁跟前,贵妃微微皱眉。
陈兢低声说道:“殷大人那边的意思,是这事儿娘娘暂且不必公开表态,且等着庙堂上撕扯一阵,让那些原本不吭声的都站出来了,再作计议……”
望族就是望族啊。
云风篁点一点头,在心里叹口气,心里对殷氏却提起了些许警惕。
她明白殷衢的用意,既然决定支持绚晴宫谋取储君之位,那么有些事情,现在就要开始了。
比如说,明确敌我。
此番大阏氏之位,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明眼人都知道,谢氏女成为大阏氏,对绚晴宫的好处。
所以,站在顾氏立场上的,或者说,想着支持嫡皇子为储君的,必然会反对。
虽然距离皇子们长大,正式拉开储君之争的序幕还有几年,目前的敌我,未必是到时候的局势,但也可以窥见大概,估算敌手的数目与体量,进行针对性的战略布置了。
这些云风篁也不是没想到,只是她身为宫妃,又没有可靠的重臣帮手在外,行动自然不便。
如今殷衢态度一明确,就立刻开始安排,这让云风篁感到满意之余,也忍不住生出戒备之心,担心往后自己被对方压倒的话,那么,晋王说不得就要走上淳嘉早年时候的路子,成为空有天子之名的傀儡了。
“本宫明白。”她定了定神,吩咐道,“你告诉殷大人,本宫会配合他的。”
得了贵妃的应诺,殷衢便开始了前朝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此番淋漓尽致的展示了一个望族家主该有的手腕。
在顾氏那边的盟友以人伦大义反对谢氏女为大阏氏之后,殷衢没有立刻进行反击,而是让对方推荐人选。
后族压根没想到贵妃会打大阏氏之位的主意,毕竟这事儿之前毫无风声,况且最早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大抵是沿袭前朝,以宗女加封公主,下降韦纥。又或者,选取美貌宫女,加封公主,送与韦纥大可汗为妻。
却哪里想得到贵妃养在跟前的三个侄女儿?
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仓促提出了宫女之议。
然后就被殷衢这边驳斥的体无完肤,理由包括但不限于,宫女出身寒微,而且往往字都不认识,能懂得多少家国大义?谁能保证她去了韦纥成为尊贵的大阏氏之后,会不会见利忘义,过河拆桥,忘记国朝的恩典,凡事竟站在韦纥的立场上考虑?哪怕留下家人作为人质,但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年头嫁出门外的女子泼出门外的水,人家到时候选择出嫁从夫,按照中原的俗世理念,竟然都不带是错的。
再者,就算起初还顾念家人,一旦生下子嗣,那子嗣也是血亲啊!
最重要的是,区区宫女,奴婢罢了,到时候撑不起大阏氏该有的气场与格局,没得叫韦纥小觑了中央之国,还以为国朝正经册封的公主就那么回事。到时候,大阏氏丢脸事小,叫韦纥对中土心生轻慢,反而生出不该有的野心,那乐子可是大了。
总而言之,顾氏提出这种建议,简直就是滑稽可笑!
顾氏于是退而求其次,表示宫女不妥当的话,可以以臣女加封。
这也是从前有过例子的,但殷衢这边再次否决了,甚至怀疑,顾氏所谓的以臣女充当公主为韦纥大阏氏,实际上的想法,就是让顾氏女为大阏氏!
殷衢甚至亲自出列向皇帝进言,说这决计不可。
因为昭武伯顾芳树驻扎北疆多年,有的是机会跟韦纥暗通款曲,这种情况下,以顾氏女为大阏氏,这不是给顾氏野心勃勃的机会么!
顾氏当然是勃然大怒,不肯承认这样的指控,并且怀疑殷衢故意栽赃陷害,同时指出,此番韦纥猝然败亡,就是顾氏清清白白的证据!
不然要是顾氏当真如殷衢所言,跟韦纥有什么勾结,韦纥至于凉的这么快?
殷衢就是冷笑:“莫忘记此番领兵的可是靖宁侯,而非昭武伯!”
说的好像平定韦纥是你们顾家的功劳一样。
他还顺势跟淳嘉说,顾家这么讲,可见将定北军已经当成了私产,所以定北军打赢的仗,也记成了自家的功劳,而不是靖宁侯的辛苦。
……反正这天掐的一塌糊涂,最终也没出个结果。
到后来时候不早,君臣都饿了,淳嘉出来打了圆场,这事儿也就暂且告一段落。
众人散开之后,迫不及待的打探消息,想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能是怎么回事?原本以为还要拖两年才是多事之秋。”欧阳燕然作为老臣兼重臣,自然是打探消息的热门人选。
他颇为无奈的一叹,说道,“但有些人却等不下去了,这会儿就要开始掀动风浪……明儿个,就替老夫称病罢。”
“可是父亲,您不上朝的话,万一贵妃那边当真将侄女推举成韦纥大阏氏,这?”欧阳家子弟都是一惊,其长子不免担心,“贵妃与我家恩怨重重,若是其得势,对欧阳氏可不是好事啊!”
“陛下不会希望看到老夫插手储君之争的。”欧阳燕然看着他,叹息道,“诸位皇子还年幼,如今局势并不明朗是一个。最关键的是,陛下还在壮年,这时候就去扶持皇子了,叫陛下怎么想?殷衢敢这么做,无非背后有贵妃。贵妃深得上意,陛下对其十分容忍。哪怕心下不悦,被贵妃哄着也就不那么计较了。只是福履已然不在,就算在,又哪里有贵妃这样的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