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宫里也不是头一次进新人,毋须狼狈。
关键就是谢氏江氏的这些人。
淳嘉知道云风篁早先不想安排亲眷入宫的,为此纠结了许久,才因为皇后她们都安排了,近侍都觉得,云风篁这边没人的话,不好。
贵妃方才挣扎着做了决定。
在皇帝看来,这显然是因为贵妃心里真正爱慕着自己,所以才会在这种地方,格外的踌躇。
所以云风篁这么提了,淳嘉就有点想岔开话题,干咳一声道:“这些事儿,你安排就是。朕让你协理六宫,些许小事,自己处置便好。”
“只是皇后娘娘的意思是,宫里妃位还有空缺,想着拣其中出众者,直接封妃。”云风篁说道,“让新妃统领新人,单独居住。”
皇帝这才想起来,这事儿其实是他私下交代皇后的。
原因很简单,他同意此番纳新,主要是为了确保寒门女所出皇子的数量,以及纯净。
这个纯净的意思是,这类皇子不但生母寒微,养母也不能高贵。
不然宫里头从皇长子到楚王到六皇子到九皇子到十皇子、十二皇子、十四皇子、十五皇子哪个生母出身高贵了?
可看看他们的养母,谁不是跟大族千丝万缕的关系!
故此淳嘉专门叮嘱这次务必拿几个妃位出来给新人,新晋采女也会分在新人麾下。保证这一批新人但凡生下来皇子,生母养母都是真正的寒门微户。
皇后故此拒绝了云风篁照顾谢江两家女孩子的打算。
皇帝反应过来,就有点后悔刚刚的随意。
“还有这事儿?”淳嘉急速思索着,“皇后在这种事情上不会轻易为难你,可说理由?”
云风篁叹道:“皇后娘娘说,之前秀茁宫里出了些事情,她所以许诺了妃位。道是咱们回去宫城之后,会安排宴饮,届时由采女当场献艺。取前三甲册妃。如此才稳住局面。而且皇后娘娘还说了,若是妾身一定要将亲眷安排到绚晴宫,不啻是断了她们往后前途。唉,罢了,妾身其实还没来得及问那些妹妹们,只想着多年未见,若是同在绚晴宫,却是方便亲近。”
淳嘉政务繁忙,对秀茁宫的新人的期待,纯粹是来自于政治需求,而非关注美色,这些日子都没过问过。
此刻听着就是皱眉,问道:“发生了何事,以至于皇后做出这等承诺?她堂堂正宫,难道还要被几个新人要挟么?”
“说是有几个新人因为一些琐事起了冲突,之后,有新人煽动好些人……自-尽。”云风篁一脸不忍道,“秀茁宫总管吓得不行,连夜派人飞驰出城,禀告到皇后娘娘跟前!皇后娘娘所以做出了这样的许诺。”
至于说为什么新人煽动大家自-尽就有人响应,以至于秀茁宫总管不得不冒着被评价办事不力的风险禀告皇后,以淳嘉的精明一想就知道:必然是觉得寒门女出身,采选入宫,封妃希望渺茫。
在秀茁宫尚未面圣的时候就被有着后台的同伴欺凌,往后正式受册伺候皇帝,越发暗无天日。
毕竟总结淳嘉一朝之前那些采女的经历,除了伊杏恩曲红篆这俩特殊例子,其他采女基本上就是,不得宠,在宫里守活寡挨欺负至今;得宠,没能生下孩子,皇帝转了兴趣,也就失宠,在宫里守活寡挨欺负至今,得宠生下来孩子,有的就这么没有了,还活着的,像赵氏算是比较命好,跟着主位过日子,亲生骨肉不能靠近,还得老老实实匍匐在主位跟前,鞍前马后的伺候着……总之就是前途无亮。
像曲太后那种躺赢,古往今来才几个?
关键是,曲太后如今过的舒坦吗?
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她不舒坦的,因为儿子心里不跟她亲,因为袁太后位份仍旧死死压着她。
虽然这世道重男轻女,寒门女尤其地位不高。
可世事总有意外,那许多人家,总有些女孩子出身寒微,却也备受宠爱,又或者气性特别大,仔细分析了一番宫廷的艰难,认为与其备受折辱之后一命呜呼,死得悄没声息,还不如这会儿就自我了断,甚至拉上同伴,好叫那些背后有人的所谓寒门良家子付出代价!
当初云风篁还是礼聘入宫,没经过秀茁宫的磋磨呢,尚且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一天都忍不了,主位敢当场给难堪,她就立马撕回去!
而且一不做二不休,投靠了看主位不顺眼的元后,恨不得连淳嘉都干掉。
“……”淳嘉皱着眉,想到云风篁,他倒没有说翻旧账或者记恨贵妃什么的,就是觉得,这种事情,寻常寒门良家子只怕没这魄力跟能力,这么着,要么有内幕,要么,就是此番新人里,又来了个不是善茬的!
人心是很奇怪的。
要说不是个善茬,前朝后宫,朝野上下,最公认的楷模,就是敏贵妃云风篁了。
早先淳嘉跟她也是再三交手,才逐渐交心的。
多年相处下来有了感情,皇帝哪怕理智上知道贵妃骨子里仍旧心机深沉手段狠辣,却还是觉得贵妃狠则狠矣,瑕不掩瑜。比如她对子嗣的视若己出、比如她由己推人的心软、再比如她对自己的情深义重……反正淳嘉这会儿回想起来贵妃初入宫闱时的种种挑事儿,只觉得啼笑皆非,甚至好些事情还觉得贵妃不容易。
毕竟这些年,云风篁也没少在他身上花心思。
如今皇帝大权在握,风生水起,再听说宫里要来个并非善类的妃嫔,就……有点烦。
他倒不是担心贵妃地位权威受到挑衅,在淳嘉心目中,虽然他没打算让贵妃做太后,但只要他在一日,皇后都别想给贵妃气受,何况一个宫闱新人?
皇帝主要头疼自己精心挑选的皇后太过平庸。
当初处置不了两位太后之间的矛盾……好吧这个不能全怪顾箴,因为淳嘉自己都摆平不了。
但两位太后都没有表示出对顾箴的喜爱,这在淳嘉看来,就是顾箴不行了。
毕竟云风篁那样张扬,纵然跟袁太后一度水火不相容,好歹曲太后还是明显亲近她的啊!
顾箴连一位太后都没笼络到,这不是她的问题是谁的问题?
之后诸妃之间的恩怨,说实话,要不是贵妃太出风头,顾箴也未必摆平的了靖妃之流。
这会儿再来个能搞事的新人……
六宫还不得见天鸡飞狗跳?
思及此处,皇帝不动声色的敷衍几句,转头就让雁引去打听秀茁宫风波的来龙去脉。
第370章 皇后:这次别想瞒过本宫!
秀茁宫的事儿其实并不小,之所以能够迄今没引起注意,除了皇后刻意隐瞒外,主要就是扶阳郡两位皇太后在这时候闹了起来。
相比两位太后娘娘,区区一届采女自然是无足轻重。
别说闹腾些了,就算这一批人都没了,大不了再选一回就是。
左右皇帝如今膝下皇嗣众多,天子自己年纪也还不大,又不是急三火四等着人进宫去绵延皇家子嗣。
所以顾箴吩咐了一句,负责的人没外传,其他人也没太留意。
但是作为天子近侍,雁引还是有着关注的。
此刻听了皇帝的话,也不必去打听,就微微躬身,一五一十的给皇帝说来:
其实仔细论起来这事儿同天花那会儿,外臣给皇帝献上的十名寒门良家子也有一定的关系。
大小徐氏之流出身寒微,但进宫的时机凑巧,正赶着六宫都被拘在后宫不便外出,上头没人节制,又见天子待人和蔼,于是对宫闱生活有了极大的误解,统共十个人,平起平坐的出身,却也斗的有声有色。
之后天花过了,后宫重开,后妃们稍微一打听,对她们先有了坏印象,又赶着安妃需要发泄,于是这批人除了大徐氏母以子贵,被睦妃带走后,其他人基本上都没个好下场。
皇后有鉴于此,认为再纳新人,还是正式受册之前就调教、拣选好,免得再给宫里添麻烦。
故此专门叮嘱了负责采选的管事,在采女们还在秀茁宫的时候,就将规矩礼仪,尤其是宫廷一些不便宣之于口的默契,挨个点明。
免得赶明儿新人进来,不知天高地厚的,折损了自己不打紧,岂不是浪费了皇家的名额?
管事领了皇后之命,自然不敢怠慢。
这些新人所以受到了极严格的耳提面命,但是!
新人之中,虽然大部分还是出身寒门微户没有背景的女孩子,却也有着后妃们塞进去的一部分人,这些人家世上并不出众,但转弯抹角的却跟宫廷高位有着瓜葛。更遑论这一批,更有敏贵妃云风篁的亲眷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