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燕然等人没作声,但神情都是赞成的。
也的确应该赞成的。
要八皇子是那来告御状的农户子,那还能解释成袁贤妃生下的小皇女意外夭折,悲痛过度又担心受到责备之类,所以一时糊涂抱养了个孩子。但,你带回来冒充皇嗣的居然是袁氏子,袁太后还将其设法塞给了皇后抚养,这是几个意思?
最引人深思的是,皇后膝下三位嫡子,楚王痴傻,十二皇子溺水,如今还完好无损的只有一个十皇子。
但这十皇子也还小,而皇后跟前养着的,统共才几个孩子?三皇子、楚王、八皇子、十皇子以及十二皇子。
三皇子年纪最长可因为生母的缘故,但凡他还有一个亲兄弟活着,他就不可能上位。
也就是说,假如十皇子也出了岔子的话,皇后就有可能被迫接受过继八皇子为嫡子!
毕竟皇长子秦王已经八岁了!
这时候嫡子全军覆没,难不成再让顾氏送女儿给淳嘉生孩子当嫡子?顾氏有脸开这个口???
这么着,四舍五入就是袁氏妄图撺掇公襄氏的江山……这情况说句不好听的话,要不是考虑到皇帝对袁太后的感情,他们应该直接讨论怎么诛灭袁氏九族了!
传了出去,宗亲们都不会同意放过袁氏上下!
淳嘉沉着脸,一时间没说话。
见状,翼国公看了眼欧阳燕然,见他垂着眼,像是没注意到,忍不住又道:“陛下,从永春侯刚才的描述来看,袁贤妃当初根本就是故意停留在万年县的,可见早就有了偷梁换柱的心思!既然如此,这袁氏子冒充皇嗣,没准也是兴宁伯府一早的打算?”
甚至,可能更早?
比如说从淳嘉登基起,袁氏就做好了摘桃子的准备?
见翼国公不住的看自己,欧阳燕然有些无奈,天子这般精明,臣子能够想到的,他怎么会想不到?
这要是寻常臣子,相信淳嘉立马就能处置了。
可这……
不是要考虑慈母皇太后么?
如今翼国公口口声声说兴宁伯府如何如何,实际上……在场的人心里都有数,袁氏想偷梁换柱什么的,没有太后的帮助,至少是纵容与默许,做得成?
不太可能。
毕竟袁家送进宫的三个女子,袁苁娘从头到尾没翻出什么水花也还罢了。
袁楝娘在淳嘉刚开始得势的时候就被贵妃横插一手失了宠,这又是个没多少脑子的,尽管在宫里多年,却也没攒出什么家底来。
最后-进宫的袁栀娘,没犯过什么大错,但也没得过太多宠爱。
纯粹靠着俩姊妹无宠,自己年轻美貌又怀了孕,被袁太后提携,坐到了贤妃的位子上。
但她做贤妃,是顶着皇后跟贵妃的反对上去的。
后来虽然这两位没有明着拿她怎么样,宫权之类,是想都不要想,压根不能沾边。
就算借口动了胎气留在万年县,可当时身边众多侍者,怎么可能全无眼线?居然还是掉包成功,甚至用男婴冒充了原本的皇女……要说没有来自慈母皇太后的帮忙,纯靠袁栀娘自己,以及兴宁伯府,未免太说不过去了!
尤其是贵妃似乎一直一无所知!
这位主儿可不是省油的灯,她跟慈母皇太后有矛盾,连带着跟安妃、袁贤妃关系也都不怎么样,袁贤妃独自留在万年县生产,贵妃可能不至于联想到袁家要偷梁换柱,但不可能不安排人盯着点儿。
不是他们看不起袁栀娘跟兴宁伯府,但贵妃也不是寻常的妃子,就这位进宫以来的表现,说袁栀娘跟袁家能够在没有慈母皇太后的庇护的情况下瞒过云风篁的耳目,几个臣子,哪怕是如今对云风篁恶意满满的翼国公,也不相信。
袁家有这本事,当初也不会在淳嘉还蛰伏那会儿,一次次帮倒忙了。
这一家子也就一个太后比较有脑子。
当然这也不能说袁家真的就那么差劲,毕竟他们之前也就是个地方上的望族,忽然一下子掺合到庙堂高度的争斗,应付不来其实很正常。
像云风篁那种出身比袁家还不如,进宫之后竟然如鱼得水平步青云的,才令人侧目。
但敏贵妃这种,古往今来都是少数不是?
“……”淳嘉沉默良久,最后缓缓说道,“兹事体大,朕……容朕想想。”
翼国公跟欧阳燕然等人对望一眼,都暗自叹了口气。
很显然,皇帝对袁太后的感情到底深厚。
哪怕是这种情况下,他还是下不了决心扫太后的面子。
“陛下,慈母皇太后如今还乏着,若是听到这样的消息,恐怕于凤体不利?”翼国公再次看欧阳燕然,这次欧阳燕然总算开口了,他温言说道,“毕竟慈母皇太后素来心疼陛下,又对袁家约束极为严格。要是知道这事儿,八成会动怒,这?”
第204章 论胡说八道的技巧
欧阳燕然作为两朝老臣又是经历过沉浮的,为人自是老道,却比翼国公高明了不止一筹。
这话听着像是为袁太后着想,其实却是委婉提议淳嘉乾纲独断,免得天子这会儿就心软了,等到了太后跟前……袁太后又不是什么傻白甜,她会甘心情愿认下这罪名吗?到时候别又折腾出什么风波来了。
难为今年朝廷上下丢的脸还不够?
“……”淳嘉闻言果然就是踌躇。
欧阳燕然再接再厉,劝道:“陛下,况且这事儿如今已经闹的朝野上下皆知,如果不尽快处置的话,拖下去,恐怕对慈母皇太后的清誉也有着妨碍?”
偷梁换柱,还是拿男婴冒充皇女的身份,还安排养到了皇后膝下……真当朝廷上宣布八皇子的确是皇嗣,这事儿就过去了?
坊间自从听说了农户上殿告御状的消息后,这些日子,什么猜测什么谣言没有?
袁太后,那是一早被怀疑上了。
毕竟作为袁家最大的靠山,跟袁家有关的事情,她怎么可能完全脱得开干系?
何况,这里头,没准还有人在故意推波助澜……
总之臣子们都不希望淳嘉心慈手软,得尽快将这事儿处置了才是。
毕竟眼下他们面前的麻烦可不止这一件。
哪里有那许多功夫在这儿磨磨蹭蹭?
最主要的是这些个重臣对袁太后的感观也不是很好,他们觉得袁太后也好,曲太后也罢,既然都是扶阳王一脉的长辈,又不是孝宗妻妾,凭什么一直住在宫里不走?扶阳王一脉都立下嗣子了!这俩要是知道规矩的人,就应该麻溜的回去扶阳郡过日子,而不是在宫里跟后妃们搞风搞雨的!
如今出了这么大的岔子,说实话,也实在是淳嘉这些年来人前人后对袁太后的维护跟孝顺,才让重臣们默认了将袁太后率先摘出去。
否则如今最首当其冲最被怀疑的就是她!
“诸位爱卿觉得应该如何处置?”淳嘉面沉似水,心念电转,片刻,方才沉声问。
欧阳燕然坦然自若的说道:“这等罪行,夺爵族诛,也无不可!”
翼国公打量着淳嘉的神情,想了想,试探着道:“若是陛下怜惜,网开一面也成?”
他难得奉承天子一回,倒没有其他想法,单纯是觉得淳嘉这两日够辛苦的。
这前朝后宫的幺蛾子也忒多。
臣子们固然倒霉了一批,剩下来的也跟着提心吊胆,但最糟心的,毫无疑问是皇帝。
“这般大事怎么能够网开一面?”只是话音才落就被欧阳燕然否决了,正色说道,“陛下都说了,兹事体大……若是此番徇私,纵容过去,那以后谁还会敬畏天家?以臣之见,非但不能网开一面,合该从重处置、以儆效尤!”
欧阳燕然惯会揣摩淳嘉心意,翼国公等人见状都有些怔忪。
毕竟大家都看得出来,天子不是不怀疑袁太后,只是不忍心落太后脸面,连带着,对袁家也颇为不忍。
这种情况下,他们默契的避开慈母皇太后,只议袁贤妃跟兴宁伯府,固然是退了一步,但也是快刀斩乱麻。
这会儿欧阳燕然这么一说……要是皇帝下不了决心,这不就还是拖着?
“陛下,混淆血脉非同小可,这已经不是陛下一家之事,是关系到公襄氏列祖列宗的基业。”欧阳燕然没理会翼国公他们的注视,自顾自的同淳嘉说道,“又岂能因为陛下一个人的私心,轻描淡写过去?就算不是天家,寻常门第,发生了类似的事情,也不是说自家处置就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