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石远青极力推崇江沅的文章,大赞其论古有识,思力沉挚,梁崇却不大看得上眼,觉得其太过保守,没有张力,可以守成,却难有大的突破,离会元的水平还差着呢,勉强给个第三第四倒还可以。
两人相持不下,这就到了冯筠和苏竞晚这两个同考官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出相应评分,最后合计再算出平均分决定名次,如有评分相同的情况,则由正主考官梁崇决定先后名次。
因苏竞晚之前帮过江沅,为了避嫌她主动退出江沅的评分。
这个时候,苏竞晚才彻底理解嘉明帝所选的这几个考官的用意,梁崇和石远青两个主考官一个改革派,一个保守派,苏竞晚自然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改革派,而冯筠这个人就很有意思了,一半改革,一半保守,既看好顾奕鸣,又欣赏江沅。
所以最后算下来考官队伍里是有两个半改革派和一个半保守派的,孰强孰弱一看便知,嘉明帝的用意不可谓不明显。
当最后的名次出来的时候,苏竞晚还是小小的惊讶了一下,竟然有这么多她熟悉的名字,顾奕鸣第一,阮博文第二,江沅第三……
虽然她为了避嫌没有参与江沅的评分,但看到江沅能够进入前三还是挺高兴的,江沅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考上了总比旁人考上了对她有利。
苏竞晚接着往下看去。
孟承德第六,丁存志第十……
仅她知道的,前十里面应天书院就占了四个,真不愧是大周第一书院。
对了,既然应天书院这般好,不如让锐表哥也来这里读书如何?
岳阳书院虽然也不错,但应天书院的师资更强大,有好几位先生都是从翰林院出来的,而且这里更靠近京城,关于科举考试的消息也更灵通些。
姑父姑母也定然是同意的,只是事情还没有确定下来,她怕让他们空欢喜一场,于是决定过几日忙完会试的事情就去翰林院探探陈冉冉的口风。
三月初一是会试放榜的日子,不少人一大早就站在了贡院门口等待,而苏竞晚则去了翰林院。
向几位老学士问过好后,苏竞晚便径直往陈冉冉所在的屋子走去。
“竞晚,你是来看我的吗?”
陈冉冉一见苏竞晚进来,便撂下了手头的事情,笑着迎了上来。
苏竞晚也不和她见外,在她旁边找了个位置坐下。
“其实今日我是来找你帮忙的,我有个表哥,之前在岳阳书院读书,现在想进你们应天书院,不知此事是否可行?”
“当然……”
陈冉冉随口应道,说罢又自觉不妥,补充道:“当然……不太确定,虽说应天书院是我祖父在管,虽说我是他的亲孙女,但我祖父那个人刻板得很,因此我也不太确定,不过我可以帮你问问。”
苏竞晚本也没打算今日就能得个准话,有陈冉冉帮着问问就已经有了一半的把握。
“多谢,不管结果如何,你这份恩情我心里记下了!”
陈冉冉皱了皱眉,认真道:“一点小事,哪至于如此?要照你这么说,以前你在翰林院的时候不知道帮了我多少,我岂不是欠了你一大堆恩情?”
闻言,苏竞晚笑了笑,只是不再提那些感谢的话。
因陈冉冉今日还在当值,苏竞晚没有敢耽误她太久,随意闲聊了两句就主动告辞了。
两日后,苏竞晚下衙回府的时候正好碰上陈府来报信的小厮。
那小厮一见她便主动上前行礼,“小的见过苏大人,我家小姐说下个月书院正好有学子考试,考试合格后方能进入书院读书,考试内容均为基础,不妨让令兄来试一试。”
既然陈冉冉这么说了,想必题目不会太难,苏竞晚随手赏了那小厮一块银稞子,道了声谢,就兴冲冲地进屋去给姑母写信了。
她洋洋洒洒地写了两大张,列数了应天书院的几大优点,希望姑母务必让锐表哥来京城参加应天书院的考试,若是通过了留在应天书院读书,必会增加来年乡试中举的可能性。
待墨迹吹干,她便将信纸叠好放进信封,嘱咐道:“你现在去前院找平安,让他立马寄出去,一定要快。”
冬瓜笑盈盈地接过信封,恭敬应了声“是”,便打帘儿出去了。
会试放榜后,接下来就是殿试,因殿试题目是嘉明帝亲自出题,所以他们这些主考官、同考官也就是在殿内负责监考事宜。
与会试相比,殿试空间狭小,一览无余,又有嘉明帝亲自镇场,倒是没有什么考生作弊的事情,最后钟声响起,梁崇和石远青作为主考官负责维持考场秩序,冯筠和苏竞晚则按座位依次收卷。
等到最后阅卷决定名次的时候,梁崇和石远青自然又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争执,只是前面会试的时候石远青都没有争赢,此次殿试又有嘉明帝这个改革派加入,石远青当然毫无疑问地又败下阵来。
石远青气得嘴前两撇小胡子直扑扇,还嚷嚷着以后再也不想当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了,要么就也给他安排个同盟,省得他每次孤立无援的。
嘉明帝是知道石远青脾气的,好言安慰了两句,又说大周离不开石远青这样正直不阿的良臣,大周的学子也不能没有他这样高情远致的良师云云,不知石老头是不是就吃这套,三两句就又被哄好了。
殿试前十名的名字与会试相比变化不大,依旧是顾奕鸣第一,阮博文第二,江沅第三,只是后面几名的名次上下略有浮动,但还是那几个人,应天书院依旧占了四个名额,这更坚定了苏竞晚想让韩锐来京读书的想法。
苏竞晚晚上回府的时候正好收到了苏清兰的回信,信中说很感谢她为韩锐着想,已经让韩锐上京参加应天书院的考试,还说即便韩锐通不过考试,那也是韩锐自己没本事,让她心里不要有负担,最后又托人给她带了几件春夏的衣裳还有一些燕窝、阿胶等补品,还嘱咐她公务再忙也不要忘了照顾身体。
苏竞晚不禁弯起了嘴角,姑母待她真的很好,又看了一眼最下面的落款日期,是十天前写的,这样说来锐表哥至少上路十天了,以锐表哥的性子,肯定不会坐马车,多半是骑马来的,这样说来应该很快就会到了。
“冬瓜,一会儿你去前院吩咐一声,让平安这几日派人到码头看看,若是看见三少爷来了,就叫人帮着拿拿行李,三少爷第一次来京城,怕是对路况也不熟悉。”
冬瓜走上前来,“小姐放心,平安刚才还问我来着,说若是三少爷要来京,他就和长寿一块去码头接三少爷,若是三少爷带的行李多,他就再雇几个人。”
苏竞晚微微思忖,“锐表哥出门本就不喜欢带太多东西,何况现在事情还没确定下来,依我看,平安和长寿两个人应该就够了。”
“是,奴婢一会儿就去和平安说一声。”冬瓜脆生生地应道。
作者有话要说:①科举入场搜查等规则以及“外帘区”概念参考论文《明清科举的机构设置》。
ps:我也觉得我的节奏稍微有点慢,大家可以当种田文看哈,因为有些过渡必须得有,另外第二个案子马上就要来了!
第36章 常安公主
玉兰花开, 草长莺飞,又是一年琼林宴。
当苏竞晚坐在座位上被新科进士们敬酒的时候还感觉有些不真切。
去年这个时候她还在向石远青和杨平敬酒,当时石老头还不太想搭理她。
今年她已经作为同考官可以和石远青一起接受新科进士的敬酒了。
想到这里, 她不禁向台上瞥了一眼, 她还是很感谢嘉明帝的。
她自认聪慧能干, 不比其他男子差,但即便事实如此, 也需要遇见伯乐才行, 而嘉明帝, 应该就是她的伯乐了。
相比贡院门口罢考时的轻蔑不屑, 今日大多数进士对她的态度还算不错, 虽然不如对待梁崇、石远青还有冯筠时那般热络,但她依旧在他们眼里看见了惊讶、尊重、欣赏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其他情绪。
即便有几个看她不顺眼的, 给她敬酒时表情很是生硬,好像在上刀山下火海似的,但她不在乎。
你不喜欢我却还得憋着,那也是我的本事!
这可能属于苏竞晚小小的恶趣味吧。
“苏大人。”
江沅身着大红色探花服, 面容清秀,双目明亮,整个人显得朝气蓬勃,神采奕奕, 此时正举着酒杯站在她面前。